融合创新 浙江自然博物院探寻2.0版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浙江自然博物院

融合创新 浙江自然博物院探寻2.0版

十二生肖系列展的交流与思考

2012年以来,浙江自然博物院利用藏品和专业优势,已连续举办了12个生肖贺岁展,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广泛好评。今年3月,浙江自然博物院召开全省博物馆生肖文化阐释与展示学术研讨会,与业内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办好生肖展。在新一轮生肖系列展到来之际,浙江自然博物院思考总结上一轮生肖展的得与失,分析学习先进经验做法,探索创新叙事手法与展示方式,努力打造浙江自然博物院生肖主题展览品牌。

2012-2023

浙江自然博物院生肖展的特色

特色一:以中华生肖动物及文化为主题,既阐释弘扬生肖文化,又深入展示生肖动物“前世今生”。

动物的研究和诠释是自然类博物馆的专业所在,举办生肖展契合浙江自然博物院的办馆宗旨。在12种生肖动物中,除“龙”外,11种动物都是现实存在的。现多数专家认为,“龙”是复合型动物图腾,是各种动物元素的集合体。

浙江自然博物院办生肖展,第一原则是科学、严谨、准确、全面地向观众介绍生肖动物知识。通过栩栩如生的标本、精美的图版、3D立体画等,向观众展示生肖动物的生理构造、演变历程。“金蛇狂舞——蛇年贺岁展”“金鸡报晓——酉年生肖贺岁展”“玉鼠探头迎新春——庚子鼠年贺岁展”“宏兔大展——兔年生肖贺岁展”还展出了动物活体,让观众对生肖动物有更加直观、生动的了解。

特色二:展览内容突出自然与人文跨界融合,多学科撬动展览学术、科普价值增生。

浙江自然博物院生肖展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生肖动物与自然界的关系,包括生肖动物的起源进化、种类分布、身体结构、生物学信息等;二是生肖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包括驯化功用、生产生活、衣食住行、自然保护等;三是生肖动物与在地民俗文化的关系,包括神话故事、文学艺术、民俗节庆、美好寓意等。

生肖展从自然、社会、文化三个方面解读与生肖动物有关的科学人文知识。观众不仅能了解自然中的生肖动物,还能了解历史中、生活中、民俗中的生肖文化。展览配套展出生肖动物相关的文物,如“灵猴献瑞——猴年生肖展”展出猴相关的玉器、扇页、画轴、邮票等文物21件;“汪汪·旺——2018狗年贺岁展”展出从杭州博物馆、湖州市博物馆、金华市博物馆、衢州博物馆、中国畲族博物馆、新昌博物馆等6家博物馆商借来的20件文物标本,包括与狗有关的玉器、陶瓷器、木雕、泥塑、册页等。

特色三:多馆合作联动办展,展示手法多元,助力文物“活”起来。

浙江自然博物院上一轮生肖展与20余家博物馆、动物园,5家企业联合举办,展出兄弟博物馆馆藏生肖文物260余件,助力库房里的文物“活”起来。生肖展在30余家博物馆巡展,图片展在70多所学校巡展,助力展览“走出去”。

生肖展引入“三众”即“众包、众筹、众创”互联网理念,“众包”展览创意、内容撰写,“众筹”展品捐借、资金支持,“众创”展品创作、项目研发,吸引社会公众参与策展、制作和布展,让观众更广泛、深入地参与到博物馆建设和传统文化的弘扬中。如“金鸡报晓——酉年生肖贺岁展”先后有10多位市民参与展览创意或内容编写,众筹展品300余件、资金5万余元,众创作品365件,共有600余名社会公众参与筹展活动。

生肖展还设置了互动游戏如体感互动、投影互动、AR互动,多媒体视频,艺术装置等,丰富展陈方式,让静止的标本、文物“动”起来,增添展览趣味性。同时,配套系列科普教育活动,丰富观众参观体验,提高观众参与度。

浙江自然博物院

办好新一轮生肖展的思考

在历史上,一部分中华传统文化消失在岁月长河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无法融入时代,脱离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新时代,新的数字技术手段给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带来新的契机,新技术手段已深入影响文化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消费方式,催生文化生产新业态、新生态。传统文化与数字媒体的创造性融合,弥补了自身表现手段方面的不足,传播速度和范围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有利于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下的社会生活,成为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发展方向。

生肖文化寓意吉祥美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和创造,是传承文化记忆、增进文化认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当研究好,利用好,传播好。跨界和数字时代背景下,生肖展如何适度运用新技术、新媒体,碰撞出新的文化产品,带来新的文化体验,更好满足民众深度文化体验的新期待,值得深入思考。

思考一:关注当代性,采用情景式陈列法,重心向深度文化体验转向。

数字化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深刻影响着年轻人获取博物馆信息的方式,也改变了他们的观展行为和认知模式。新一轮生肖系列展想要吸引更多年轻人的目光和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展览的叙事手法与展示方式必须推陈出新,采用更有效率和体验感的文化传播方式。

做好新一轮生肖系列展,要逐渐摆脱单纯对物件的年代质地、外观造型、珍贵性的关注,多问年轻人关注什么、年轻人喜欢什么、年轻人的消费方式是什么。展陈方式要从教育性设计出发的客观陈列、审美陈列,转变为从体验性设计出发的叙事陈列、情景陈列,更加重视与观众建构互动平台,让年轻人喜欢看,看得懂,看出名堂。

思考二:跨界办展,打破博物馆级别、类型、地区界限,搭建联办机制。

跨界融合、跨界办展已成为时代发展趋势,可以发挥出强强联合的品牌协同效应。自然类博物馆跨界人文类博物馆,可以实现用自然视角看人文,用人文视角看自然。

浙江自然博物院办生肖系列展,要进一步深化与兄弟博物馆之间的合作,尤其注重与乡村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的交流,大幅增加人文、历史、民俗展品,推动中小型博物馆的藏品“活”起来,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除了与兄弟博物馆合作,还可以跨行业、跨领域、多元化、多交叉合作,打造博物馆+跨界融合,如博物馆+旅游业、博物馆+电竞业等,在融合中实现文化创新,丰富展览形式与内容。

思考三:数字赋能,展览嵌入游戏互动元素,让参观变得更有趣。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全息投影、虚拟现实等技术打破了传统博物馆静态的展示形式,使标本可以“活”起来。依托互动技术,展览从“要我看”逐渐转为“我要看”,从被动的灌输信息转化为主动地挖掘信息,提高了观众的参与度。

办好生肖系列展,首先要做好市场调研,了解观众需求,根据需求设计互动展项,既要提升互动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又要保证展示形式与展示内容的协调性。同时,生肖展也可以尝试为观众量身定制实景科普剧本游,基于展品,科普定制,故事串联,激发探索,给观众营造“探索式”博物馆的多元化体验感。

思考四:活化利用,众包、众筹、众创,变革叙事手法,推陈出新。

“社会力量”不论是在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方面,还是在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方面都很重要。充分挖掘社会潜力,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展览筹划,一方面能够更精准地满足观众需求,另一方面可以集众智、汇众力,让民众有自我表达和为公共事业做贡献的机会。

办好生肖系列展,要转变公共文化服务思路,运用“众包、众筹、众创”的策展模式,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激发社会文化创造的活力,促进博物馆策展模式由封闭、半封闭向网络化、开放式转变。一是展览众包,呼吁公众参与展览创意和内容编写;二是展品众筹,号召公众捐赠或借用收藏的相关展品;三是资金众筹,鼓励公众自愿购买科普活动;四是作品众创,欢迎公众创作展品,研发教育项目;五是科教活动众创,开展与展览配套的专家讲座、科教项目研发等。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生肖是年俗文化的象征,反映了中国早期的动物崇拜意识,体现了中华文明大力推崇人与动物的亲善关系,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

浙江自然博物院举办生肖系列展,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做法,旨在促进生肖文化的教育普及和传承弘扬,推动生肖文物资源活化利用和传播推广。形成生肖文化品牌展览项目,提升展览品质,是顺应文旅融合的大趋势,响应和助力浙江省文旅深度融合工程的积极行动。

新一轮生肖系列展即将开幕,浙江自然博物院将持之以恒,推陈出新,擦亮特色,在展示生物多样性与人类文化多样性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跨界融合方面打造浙江自然博物院品牌。深入挖掘生肖文化价值内涵,解读生肖文物背后故事,讲好生肖故事,传播中华文明,不断增强中华生肖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助力传统文化“破圈”发展。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476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