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厝焕新生,守护城市“根”与“魂”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福州市人民政府

image.png

福州有70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和2200多年的建城史,古城总体格局“三山两塔一条街”未湮可辨,古城中轴线保留至今。1986年,福州市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20世纪90年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福建工作期间,提出了一系列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思想与理念,进行了一系列开创性的探索实践,一大批重点文物和古厝得到有效保护,并在2002年为《福州古厝》一书撰写了序言,给福州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0年来,这些前瞻性的工作理念、实践方法,始终引领福州接续做好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福州持续推进文物和古厝保护工作,并将建筑单体保护扩展为区域性历史文化资源整合和集中成片保护利用,开展了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等一系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复工程,以“全域推进、分类保护、活化利用、传承弘扬”为工作策略,构建起全市域、全体系、全要素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格局。

福州市现有4783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处56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6处、市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96处;历史文化街区5个、历史风貌区8个、历史建筑群1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6个、中国传统村落51个;历史建筑1306处、传统风貌建筑243处。通过全面强化文物和古厝保护工作,创新机制活力,夯实保障举措,守住城市的“根”与“魂”,彰显福州千年古城历史文化魅力,不断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评价一个制度、一种力量是进步还是反动,重要的一点是看它对待历史、文化的态度。要在我们的手里,把全市的文物保护、修复、利用搞好,不仅不能让它们受到破坏,而且还要让它更加增辉添彩,传给后代。”1991年3月10日下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在林觉民故居主持召开文物工作现场办公会,决定将林觉民故居保护下来,并启动修缮。这一场抢救文物的紧急行动,揭开了福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划时代的一页。

从这场现场办公会开始,福州形成了文物保护“一个局、一个队、一颗印、一百万元”的“四个一”机制。即成立福州市文物管理局和福州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城建项目立项时需要征求文物部门的意见,加盖市文管会(后改为市文物局)的印章,文物修缮经费提高到每年100万元。

30多年来,福州持续传承保护理念,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为常务副组长的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领导小组,并聘请吴良镛、阮仪三等国内知名专家为领导小组专家委员或古厝保护专家顾问,为“四个一”机制不断注入新内涵——

“一个局”全面加强。2021年新组建福州市文物局,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在此之前还设立了市历史文化名城管理委员会。“一支队”壮大发展。2023年1月,市文物考古工作队加挂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中心牌子,增加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职能,编制数翻番,增至26人。“一颗印”加大保护。2017年至今为4000多个城建项目出具文物保护审查意见,实现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协调发展。“一百万”文保经费大幅增加。2020年市级年度文物保护经费增至1000万,2023年又增至1300万。

乘着“数字福州”建设的东风,福州借力大数据,通过“多规合一”定点落图,将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的本体范围及保护区域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系统,全市历史文化遗产家底一目了然,也让福州一直以来施行的“所有历史文化遗产应保尽保”的保护工作策略有了高效准确的数据支撑。

线上着力,线下也发力。福州加强文物和古厝各项基础性工作。基本完成了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四有”建档、定线落图工作,并全部立碑或挂牌保护;生成推荐历史建筑建议名录和推荐传统风貌建筑建议名录清单;组织开展古厝、古街巷、古驿道、古码头等历史文化资源专题调查。2018年以来,福州市新增公布110处全国、省、市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0处不可移动文物。自2019年起,将古厝保护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市对各县(市)区和高新区绩效考核指标,并强化考核结果使用,推动福州古厝保护责任落实落细。

完善长效机制,以全生命周期保护福州古厝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以人民日报重刊《〈福州古厝〉序》和举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为契机,打出一套组合拳,统筹好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完善长效机制,推动保护传承。

——规划引领,政策护航

近年来,福州编制《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32项专项规划,实现规划管控全覆盖,将名城保护纳入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布局,并将文物和古厝保护要求纳入片区规划、控制性详规等各类规划,处理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城市建设的关系。公布实施《福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古厝保护工作的意见》《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2021修正)》等一系列名城、文物、古厝保护的法规、规范性文件等,为福州文物和古厝保护利用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与具体指导。

——多规合一,文物优先

针对城市建设用地审批,福州始终坚持“文物保护优先”原则,将文物同国土、环保、林业、水利、园林等部门规划成果及审批数据,落实到“福州市‘多规合一’协同工作管理系统”这一共同的空间管理平台上。所有建设项目实施前,文物部门提前介入,明确选址范围是否涉及不可移动文物,出具相关保护意见,并跟踪落实。同时,文物部门关口前移,配合城市基建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保护地下文物。

——建立智库,培养匠师

福州健全古建人才培养机制,成立了由129名专家组成的“福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库”,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参与古建筑认定、修缮方案审查、施工指导等;连续6年开展古建筑修缮一线技术工匠培训,培养古建匠师362名,为福州古厝保护修缮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技术支持。成立福州市古厝研究会和三坊七巷历史文化研究会,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挖掘、保护、传承好福州历史文化。

——以点扩面,立体保护

近年来,福州已投入400多亿元用于名城、街区、文物、及古厝保护工作,完成500多处重点文物、478处古厝修缮,打造精品工程。2018年,永泰爱荆庄荣获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2022年,永泰谷贻堂、绍安庄和积善堂列入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的“2022世界建筑文物观察名录”。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城市特色风貌”为目标,对三坊七巷、朱紫坊、上下杭、冶山、烟台山、梁厝等历史街区内的文物建筑,进行重点保护修缮,并以此辐射带动集中成片保护,形成17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2个遗址公园、261条传统老街巷、1200多处重点文物和古建筑的全方位立体保护体系。

——社会合力,共同守护

福州市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成果共享”为原则,引进社会资金参与文物建筑本体保护修缮、历史风貌维护、旅游文创开发、文化传承发展等,同时获得一定年限的文物建筑管理使用权。探索开展文物保护志愿者、文物保护专员、文物守护人、古厝认养、文物+保险等做法举措,积极引导企业、团体、社会组织、个人等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守护福州古厝,让更多的文物和历史建筑在延续历史中焕发新生。

激活福州古厝,打响闽都文化国际品牌

福州古厝何以千帆过尽后依旧耀眼?与时偕行、活化利用为福州古厝注入新活力。福州率先在全省公布实施《福州市文物建筑活化利用管理办法》、《福州古厝不动产权办理工作指引(试行)》,在做好文物和古厝保护的基础上,结合各自特色,探索活化利用的新模式、新方法,增强社会参与积极性,讲好福州古厝故事。

——发展文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围绕“文物+旅游”模式,将历史文化融入现代文明与旅游经济发展。深入挖掘本地文物资源、内涵和价值元素,合资源,串珠成线,设计旅游精品路线,开发适应现代旅游需求的原创文化创意产品,打造品牌。引导产业植入,积极引入福州传统老字号、特色商业、时尚生活、旅游商品、民俗体验、文化休闲等业态进古厝,让古厝焕发生机。助力新农村建设。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为重点,推动文物和古厝保护利用与新型城镇化、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相结合,探索乡村古厝、非遗保护与村民生产生活发展、基础设施条件改善、环境综合整治等协同发展。

——培育示范案例,激活古厝活力

进一步挖掘福州古厝历史文化内涵,将开展文物和古厝活化利用列入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培育推出一批文物和古厝利用活化示范案例,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文化遗产保护成果。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福州古厝活化利用示范案例评选,让更多的人参与保护利用古厝的热潮中。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林森公馆辟为儿童绘本图书馆,成为深受孩子们喜爱的第二课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曾氏祠堂辟为“苍霞人家”生活馆,成为新思想教育实践基地;烟台山亭下山37-49号民居辟为文创基地等,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近年来三坊七巷、北山寨等5处文物建筑利用案例入选国家文物局《文物建筑开放利用案例指南》《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案例解读》。

——保护利用并举,点面协同发力

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福州古厝活化利用不止步于单座古厝,而是以点扩面,将修复后的古建筑融入文旅理念,激活坊巷乃至街区活力。如三坊七巷文物和古厝被辟为福州传统文化展示中心、交流平台、文创产业基地,成为传承弘扬闽都文化的范本,连续多年接待游客量超千万人次,入选“2021全国文化遗产旅游优秀案例”“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等殊荣;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永盛梁氏宗祠及周边文物建筑群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环境的成片保护,重现已绵延千年的耕读文化村落。通过解读古厝价值,挖掘历史内涵,激发内在活力,推动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活起来”。

——注重导向引领,扩大宣传影响

福州古厝需要“活起来”,更需要有市场“叫好”,传播“叫座”,让更多的文化遗产被发现、被看见。2021年福州成功承办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举办多场专题边会,以及三坊七巷沉浸式演出《寻梦·坊巷》等系列配套活动,突出了中国、福建、福州特色,向世界展示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福州样本”;举办福州古厝保护与文化传承论坛、重温学习《〈福州古厝〉序》重要精神座谈会等,持续凝聚保护福州古厝思想共识;编辑出版《叙事——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集体记忆》《福州市文物志》,制作《福州古厝保护纪实》宣传片等,在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联播等权威媒体展示福州文物和古厝保护工作成效,提升了城市影响力。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37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