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2日是黑龙江省博物馆成立100周年。徜徉龙博拥有117年历史的馆舍,光影交错,流年绰绰,犹如走进了时光隧道,63万件馆藏文物无声地讲述着一代代龙博人筚路蓝缕、辉光日新、初心未改、勇毅前行的奋斗故事。百年耕耘,波澜壮阔,硕果累累,成就辉煌。这里是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先驱,是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宝库,是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的窗口,是多元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交流展示平台,是承载黑龙江恢宏历史与璀璨文明的“百科全书”,是在文物收藏、研究、展示、社教、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引领龙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龙头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
百年前,哈尔滨成为国际性商埠。1923年6月12日,东省文物研究会陈列所以原哈尔滨莫斯科商场(始建于1906年)为馆舍,举行成立典礼并对外开放,黑龙江省博物馆的事业由此起步。此后,几经更名变化,1954年定名黑龙江省博物馆并沿用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博物馆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首批集历史文物、自然标本、艺术品为一体的省级综合类公益性博物馆,承担着黑龙江省历史文物、革命文物、民族文物和自然标本的保护、发掘、征集、采集以及研究、陈列等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黑龙江省博物馆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持续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龙博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2021年,根据中共黑龙江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深化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所属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的通知》,黑龙江省博物馆与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合署办公,开启了龙博新时代新阶段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两年间,黑龙江省博物馆机构不断捋顺、工作质效不断提高、事业进程日新月异,向所有关心龙博发展的朋友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薪火相传 守一方文脉
建馆以来,黑龙江省博物馆深挖馆藏文物内涵,结合时代发展、聚焦社会热点,不断完善展览体系,不断提升陈列展览的质量和展示效果,成功策划举办基本陈列、临时展览、数字云展览等1500余个。由最初服务于中东铁路的经营与发展而展示物产、地质、民俗风物、考古成果等内容,发展到以历史、自然、艺术为主体的原创基本陈列格局和以独创的“每月一星”“每月一县”“寒暑假专题展”“传统节日民俗展”等为主体的临时展览体系相结合的新形式,积极打造博物馆陈列展览新高地。近年来,52个线上云展、17个“每月一县”展览、139个“每月一星”展览,225期“龙博珍藏”宣传,296期“赏文听物‘云’探龙博”推送,带领公众多渠道触摸龙江历史,博览古今。“馆藏恐龙暨第四纪动物化石”“馆藏蝴蝶标本”“馆藏潘天寿先生书画作品”“邓散木书画艺术”等曾在全国各地(含港澳台地区)巡展,“中国猿人与大恐龙展”“黑龙江恐龙化石与历史文物展”“黑龙的升起——中国黑龙江省历史文物展”“中国黑龙江省博物馆馆藏清代皇家珍品展”等展览走出国门,在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展出,为积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众多展览中,“自然陈列”“松花江的记忆——金源文化”“白山?黑水?海东青——纪念金中都建都860周年特展”“黑龙江俄侨文化文物展”等先后在“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中获奖;“黑土文明 多彩龙江——黑龙江省世居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陈列”“新中国成立以来赫哲族社会发展辉煌历程”入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项目推介,“美美与共——黑龙江世居少数民族服饰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荣列“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100个热门展览”。近年来,黑龙江省博物馆多种展示渠道共同发力,创造性地以“黑龙江博物馆协同发展联盟”为载体,发挥省级大馆引领带动作用,向全省200余家博物馆、纪念馆共享展览资源,不断提高省内博物馆策展办展水平的同时,也将“逛展”打造成全省人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黑龙江省博物馆在历史方面拥有“金源文化研究”“渤海文化研究”领域权威专家;在自然方面拥有第四纪古动物化石研究专家团队;在文物保管“文物库房微环境”“丝织品保护”“藏品数字化”“纸质档案保护”方面成果显著;在文物修复上拥有全省最高水平的修复专家和修复实验室;是国家文物局设立的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有省内“民族文物学研究”“儒家思想研究”高水平专家。
几代龙博人不懈努力,不断加大文物征集工作的力度,通过各种途径补充、积累历史文物、自然标本、艺术类藏品、文献类藏品,极大丰富了馆藏资源。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期间,完成了馆内收藏的626617件藏品的普查任务,占全省普查份额的70%以上。将60多万件藏品的纸质信息全部转换为电子信息备份。在文物预防性保护、文物数字化保护、文物本体修复、数字化应用等方面的实践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一是实施预防性保护工程,完善黑龙江省博物馆文物保存环境监测系统,配置5000余件文物囊匣和储藏柜架,改造400套库房和展厅照明系统,全面提升馆藏文物的预防性保护能力,并在馆内建立博物馆环境监控区域中心。二是完成了52751件(套)文物信息数字化采集、700件(套)文物三维数据采集及模型制作;完成了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北大荒版画共计1469件(套)作品的数据采集及复制,最大限度地保留原始作品的风貌,还原艺术精品。三是高度重视对先进修复理念的学习、科技保护修复技术的应用,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法,取得了“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20多年来,文物修复专家用高超的技法让越来越多的文物重获“新生”,为本馆及省内外博物馆复制文物1000件(套),装裱字画200余幅,其中修复古旧字画15幅。四是数字化应用展示是黑龙江省博物馆把智慧博物馆建设与挖掘龙江文物价值、传播黑土文化、讲好龙江故事结合起来,探索出的文物保护利用的新路径。通过采集文物藏品的全面信息,建立文物数据库。近年来,创作出了多部具有独立主题的数字作品,带领公众在“云游”时感受到博物馆中的“科技范儿”,为不同观众群体需求定制个性化活动,让文物“活”起来,让公众近距离感受黑土文明的灿烂多彩。
黑龙江省博物馆考古发掘工作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两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黑龙江省博物馆的考古发掘工作主要由俄国学者发起并开展。在日伪统治时期,一些日本学者和俄国学者一起继续之前的考古发掘及田野调查工作。从1923年至1945年20余年的时间里,他们进行的考古发掘工作开创了黑龙江省考古事业的纪元,在中国的考古学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黑龙江省博物馆成立了考古部,一大批接受过专业化训练的考古工作者来到了黑龙江考古工作第一线,使得黑龙江的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成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先后开展过嘉荫龙骨山、肇源四站、密山新开流、肇源白金宝、绥滨同仁、宁安渤海上京、哈尔滨新香坊、绥滨永生、阿城金上京、克东蒲峪路等40余项考古发掘及遗址调查工作,曾在大小兴安岭等地采集了大量的动植物标本。1975年黑龙江省考古工作队(现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并从黑龙江省博物馆分开独立,黑龙江省的历史考古发掘工作开始以考古工作队为主,黑龙江省博物馆的历史考古发掘逐渐减少,业务工作重点放在文物保护、藏品征集以及科研、陈列展览方面。但是,古生物化石考古发掘和自然标本采集工作仍在延续进行。1991年至1992年,两次对黑龙江沿岸的嘉荫龙骨山进行发掘,获得恐龙化石600余件,为嘉荫龙骨山埋藏的恐龙化石种群研究提供了新的标本。
行健不息 创一流品牌
回首百年,黑龙江省博物馆始终把服务社会作为工作重心,不断拓展公共服务职能,通过便捷多样的服务渠道,持续扩大“教育”与“传播”的辐射力、影响力,擦亮了龙博公共文化服务的金字招牌。2008年,黑龙江省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以后,随着观众人数的增加和观众需求的变化,宣教服务工作范围和项目得到了进一步创新、扩展。成立了黑龙江省博物馆讲解员培训中心,为全省博物馆讲解员进行专题培训;组建了黑龙江省文博志愿者服务队,超过3500人报名参加龙博志愿服务工作;举办小小讲解员培训班,使博物馆真正成为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近年来,黑龙江省博物馆不断提炼、展示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标识,聚焦青少年教育这一主题,创新社教形式、深化馆校合作,挖掘馆内丰厚、优质的教育资源,在提升教育活动品质上下真功夫,塑造出多项青少年特色研学活动新品牌。最具代表性、最受学生欢迎的“相约龙博”系列科普课开设有249个课程项目,累计课时689节,21335名学生参与其中。“微型博物馆”项目是黑龙江省博物馆在国内首创的馆校合作新模式。作为黑龙江省博物馆阵地服务的延伸和拓展,“微型博物馆”能够进一步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促进龙博馆藏优质资源与学校资源相融合,让学生足不出校“零距离”感受到黑土文明的震撼和魅力。与新浪网合作,于2020年初推出57期“龙博典藏”系列视频,一个月内,视频总曝光量达2.48亿次,成为热点“爆款”。连续10年承办国际赛事“环球自然日”黑龙江赛区活动,培训学生8200余人,共有1196人获奖,四度获评“环球自然日年度组织奖”,品牌知名度不断增强。由“流动展览小分队”到“流动博物馆”,龙博宣讲团的足迹遍布全省各地。五年内,宣讲团42次走进校园,宣讲348场,服务师生34914人,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队,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通过博物馆搭建的桥梁感受到了文化的温度。多名讲解员先后在全国、全省讲解大赛中斩获佳绩;青少年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国家级优秀博物馆志愿服务推介项目;“流动博物馆”志愿服务活动案例入围“首届全国博物馆志愿服务典型案例征集推介活动”项目。培养出的优秀讲解员选调参加“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等展览的讲解工作。
黑龙江省博物馆作为国家文物局设立的涉案文物鉴定评估机构,按照《涉案文物鉴定评估管理办法》和有关单位委托,完成192项涉案文物鉴定工作。随着民间文物收藏热度攀升,文物鉴定在文博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愈发明显。为进一步发挥社会服务职能、优化文物知识传播服务体系,满足广大文物爱好者的文物鉴定服务需求,促进民间文物收藏、保护和利用工作的有效开展,黑龙江省博物馆常态化开展公益性文物鉴定工作,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文物咨询服务,普及文物收藏鉴赏知识。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博物馆的平台优势,发挥教育职能,依托自身专业技术人员和馆藏资源,加强博物馆内部文物鉴定与鉴赏人才队伍建设,同时为文物爱好者及文博从业人员打造“龙博鉴赏”公益讲座。自2021年10月推出至今,“龙博鉴赏”逐步由馆内职工的业务培训,发展到面向全社会,与权威媒体合作广受好评的线上直播公益讲座,总观看量破百万人次。权威专家化身主播,以龙博馆藏精品文物为切入点,传授知识、分享经验,辅以图片、视频、数字化成果,以独特的视角展示文化价值和文化魅力,让文物“活”了起来,给受众带来新鲜、震撼的精神享受,引发热烈反响。
黑龙江省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开发,基于地域文化特色,在注重实用性、知识性的基础上,从观众需求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馆藏资源“背后的故事”,把独属于文物的文化艺术价值融入产品的设计中。共开发出11个系列,300余款带有浓厚龙江印记和龙博馆藏元素的文创产品。以邓散木先生的印章图案、地域特色文物铜坐龙、山水人物故事镜等的图案制作的手包、女士挎包、围巾、座椅靠垫、杯垫、桌旗、文书包、印拓卷轴等亚麻文创产品,让凝重而神秘的文物鲜活地与黑龙江特色的亚麻相结合,将高雅文化张扬地贯穿于布艺作品之中,融入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多姿多彩,彰显时尚与潮流。以“镇馆之宝”为设计元素的系列产品作为热门伴手礼经常成为文化新闻和热门话题的主角,提升了旅游体验。近两年,数字文创具有很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黑龙江省博物馆在这一领域进行探索和实践,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发布的“金代山水人物故事铜镜”“金代铜坐龙”等8款数字藏品共计50525件,上架即售罄,丰富了博物馆传播文化的形式和渠道。
踔厉奋发 绘一张蓝图
承载着社会各界殷切期望的黑龙江省博物馆新馆,选址哈尔滨市松北区,总用地面积124519.78平方米,建筑面积49996平方米,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梅洪元院士主持设计,以“水土并秀,日月同辉”为主题,通过建筑语言展示黑龙江鲜明的地域特色、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馆的建设是全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传承的实际行动。建成后的新馆,空间布局合理、设备设施先进、智慧化程度高,不仅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精品、黑龙江文化新地标,也将成为全省功能最全、实用性最高、内容最为丰富的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带给观众丰富的参观体验。新馆展厅总面积约为13600平方米,围绕“传历史记忆 展黑土风采”这一主题,通盘考虑,融会贯通,凸显综合性和龙江地域特色,创新展览展示形式,立体呈现龙江灿烂文化。基本陈列包括历史基本陈列、自然基本陈列和贝林野生动物专题陈列、艺术基本陈列、黑龙江省文物资源数字展。历史基本陈列以时间为轴,以黑土文明的起源、发展为脉络,再现黑龙江省历史不同时期人类生产生活风貌,突出黑龙江地区文明发展的各个重要阶段以及为中华文明繁荣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展出文物数量较以往历史陈列大幅增加,特别是近年来考古发现成果、部分具有较高学术和研究价值的珍贵文物将会首次面向社会展出。自然基本陈列以立体场景为主,由生命的起源、远古动物、植物宝藏等10个部分组成,集中展示馆藏特色恐龙、披毛犀、猛犸象等古生物化石,野生动物标本、腊叶标本等,架构起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让公众在了解地球家园悠久历史的同时,沉浸式感受大美龙江生物多样性之美,提高公众的资源意识、生态意识。贝林野生动物专题陈列以慈善家、企业家肯尼斯·尤金·贝林向黑龙江省博物馆捐赠的两批来自非洲、美洲总价过亿的野生动物标本为基础,展现动物世界蓬勃的生命力。通过声光电技术手段,赋予标本新的活力,带来震撼、完整、精彩的参观体验。艺术基本陈列由邓散木艺术作品展、于志学艺术作品展、王隽珠艺术作品展、张戈书法作品展及北大荒版画展5部分构成。展示空间风格兼具艺术性、思想性与时代性,为观众提供纯净、优雅的欣赏环境,由不同风格、富有鲜活生命力的艺术作品,促进公众艺术文化的熏陶和艺术素养的提升。黑龙江省文物资源数字展整合全省文博单位历史、自然、艺术等藏品信息资源以及历史遗址和自然风貌,打破实物制约和场地限制,采用数字化展示手段,拓宽传播渠道和媒介载体,激发受众群体热情,增加认知的刺激强度,以全新的认知方式和视听角度呈现龙江地域文脉和自然风物,真正让文物“活”了起来,满足公众多元的观展需求。
立鸿志于千秋伟业,镌往昔于岁月风华。黑龙江省博物馆走过了一个世纪,与初心相契合,与使命相符合,与时代相融合。扎根龙江沃土建设成为全国先进博物馆是一代代龙博人孜孜以求的共同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黑龙江省博物馆正处在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大有作为的关键时期,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博物馆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方针,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保持办馆方向、坚持发展定位,进一步丰富馆藏资源,创新展览展示,提升科研水平,优化服务质量,拓展对外交流,更好地发挥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作用,培育民族精神的基地作用,引领龙江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龙头示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事业中谱写黑龙江省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炫彩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