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湖湘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
“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回眸
湖南博物院(原湖南省博物馆,以下简称“湘博”)是湖南省最大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八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全国文化和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文化强省建设有突出贡献先进集体,国家4A级旅游景区,湖南省十大文化地标。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博物院紧扣文物工作方针,书写了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为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物证史,坚定文化自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2021年12月30日至2022年7月3日,湖南博物院特联袂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举办了“中华文明系列”之“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原创主题大展。展览得到了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市博物馆、衡阳市博物馆、岳阳市博物馆、湘潭市博物馆、株洲市博物馆、宁乡市炭河里遗址管理处、双峰县文物局、慈利县文物局等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300余件青铜珍品汇聚一堂,组成了见证中华文明的饕餮盛宴。
此次展览系湘博举全院之力,克服了疫情防控等诸多困难倾心打造。经过四年筹备、策划,在内容、形式、新媒体运用、宣传推广、文创开发等方面均有所创新,设施环境符合安全技术防范要求,公共服务周到细致。展览社会反响强烈,湘博“两微一网”发布的展览相关内容阅读量达1000余万次,500余万人次观看了芒果V直播探秘“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及“中国古代青铜器论坛”和网上展厅。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到馆参观人数仍达15万人次,不仅收获了公众的好评与追捧,也得到了领导、专家学者的肯定,并引发媒体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网、光明网、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中国社会科学网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据第三方调查,观众满意率达96.50%,成为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坚持为公众服务的成功案例,并入围第二十届(2022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终评。
指导思想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已经成为当代文博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湖南这片英雄辈出的红色热土,孕育了璀璨的湘楚文化,百舸争流竞湖湘。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湖南的火热场景在三湘四水跃动,楚地儿女勠力同心,不断打开新局面、不断创造新成绩。
广袤的湖湘大地上,史前遗址、革命文物、传统村落等重要特色资源均位居全国前列。如此丰厚的文化遗产与历史文化资源,让湖南跻身“全国十个文物大省(市)”行列,享有“万年湖南”“红色潇湘”美誉。在科学技术、文化创意的助力下,这些宝贵的文物资源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带动基础设施建设、居住环境改善、乡村旅游发展、百姓就业,提升城市人文底蕴,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帮助人们拓宽眼界,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自信,“考古热”“文物热”“博物馆热”浪潮迭起。这与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主题“文物保护:时代共进 人民共享”高度契合。
文明源远流长的中华大地上,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为代表的重大工程,为中国带来了新理念:中华文明不止起源于中原地区,而是呈现出多元一体的格局。湖湘文明,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区域文明。
文化繁荣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可持续力量。湖南是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深厚丰富而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积淀。湘博人牢记文化使命、赓续中华文脉、激发奋进之力、促进文明互鉴,努力把湖南博物院建设成为展现新时代恢宏气象的新高地、传承中华文明的新标识、彰显中国精神的新阵地、展示湖南形象的新窗口,打造成典藏中心、展示中心、研究中心、交流中心,更好发挥以史鉴今、启迪后人的重要作用。
为使公众更加深入了解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实现“让文物活起来”的目标,湖南博物院特主办“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展览,以诠释青铜器文化、展示青铜器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为基调,旨在充分挖掘其厚重底蕴,从人类文明的视角出发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观众近距离领略古代青铜器之美,直观感受到中国青铜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精神血脉、再创时代荣光、增强文化自信的一次盛举。
展览缘起
博物馆是收藏文物,开展文化遗产的研究、展示与教育的公共文化机构。在世界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今天,如何更好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是中国博物馆必须回答的时代之问。
长期以来,湖南博物院的展览不仅致力于展示中华文明、区域文明及湖湘文化,也着力拓展全国乃至全球的大视野。按历史、艺术定位,馆内陈列展览大致可分为:世界文明系列、中华文明系列、区域文明系列、湖湘文化系列、馆藏专题系列、古今中外艺术系列。依托湖南优秀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积极探索馆际交流、国际合作,以借展、引进展、交换展等多种方式,整合博物馆资源,为观众奉献了一大批优秀陈列展览。
湘博新馆自2017年11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一直广受大众欢迎,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接待国内外观众逾1200余万人次。湘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公众提供“有温度有力度有速度”的参观体验,不仅成为全国游客到访湖南的首要文化打卡地,也成为了湖南走向世界的“文化名片”。这些年,湘博凝聚全馆共识和力量,坚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全力推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在运营管理、文物收藏、学术研究、陈列展览、教育服务、媒体传播、文创开发、文旅融合等方面积极探索,走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新道路。
2007年3月30日至7月1日,湘博与国博联合举办“国家宝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品展”。2018年1月27日至5月6日,湘博推出新馆开馆以来第一个原创性国际文化艺术特展“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湘博和国博达成合作,国博免费引进该展展品于2018年6月9日至8月19日主办“无问东西——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并在2020年12月31日前免费为湘博提供一个临时展览。
湘博曾主办过商周青铜器专题陈列及“商、西周青铜器展”“宋元明清晚期青铜器展”等特展,通过对展品中的元明清铜器进行检测发现,其成分含铅、锡等,属于青铜器。基于丰富的庋藏,湘博开始酝酿策划一个时代贯穿夏、商、周至宋元明清的古代青铜器展览。2019年1月18日至3月31日由国博、深圳市人民政府合作举办的“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在深圳博物馆展出,涵盖国博珍藏的148件/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主要为中原地区出产,且有数量可观的铭文器,恰好可以和湘博收藏的有南方区域特色的青铜器及晚期铜器相结合,丰富展览内容。因此,湘博决定借展“吉金铸史——青铜器里的古代中国”的大部分文物,主办古代青铜器展览,并洽谈合作事宜。为了让东西两方文明成就交相辉映,原本计划“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和引进的“希腊文明展”同档展出。但遗憾的是,因疫情等原因“希腊文明展”推迟开幕。2022年1月18日至2022年4月17日,湘博和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共同主办、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支持的“欧洲盛宴——英国V&A博物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在馆内展出,弥补了“希腊文明展”未能同展的遗憾。
选题策划
“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完整梳理了从夏商周三代至元明清时期中国青铜文化发展的历程,将各时代、各区域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青铜器融于一展,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知识性、原创性。策划的初心,就是想拉近公众与高雅艺术的距离,帮助观众了解中国青铜文化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感受中华文化的厚重底蕴,赓续精神血脉,唤起文化自觉。为了保证展览的科学性,也为了让公众更全面地了解古代青铜器发展历程,展览特将宋代以后的青铜余晖内容也加入其中,使中国青铜文化的完整脉络呈现完全。将中国青铜文化置于世界青铜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使公众能借此充分认识到中国文明在世界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青铜器自古便是国之重器,也是我国博物馆历史艺术类展览中的热门展品。历年来,国内从各种角度阐释青铜器的展览层出不穷,但多为展示区域青铜文明,或聚焦商周,回顾最为光辉的青铜历史。湘博自建馆以来,一直致力于湖湘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重视古代青铜器的收藏、研究、展示工作。二十世纪末竣工、2003年对外开放的陈列大楼推出了五个常设展览,其中就包括“馆藏商周青铜器”专题陈列。
在新馆改扩建期间,湘博坚持“闭馆不闭展”的方针,顶着因新的改扩建工程而暂停对外开放服务所带来的巨大压力和诸多不便,于2013年12月28日至2014年3月9日在长沙市博物馆推出“复兴的铜器艺术——湖南晚期铜器展”;特邀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先生策划了“三湘四水集萃——湖南出土商、西周青铜器展”,于2015年8月28日至2015年10月8日在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此后,湘博就在筹划一个从夏、商、周三代至元明清的古代青铜器展。
“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应运而生。展览以青铜器如何从庙堂走向民间,并深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主题,围绕这一主题,以“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为展标,呈现出一幅清晰完整的中国古代青铜器历史画卷。
青铜时代是王的时代。不少展品是青铜时代中原王室、地方诸侯王国、方国的“王者”用器,象征着王权与礼制。展览汇聚了南方特色青铜器,尤其是湖南本土多件“王者”之器,如被称为“罍王”的皿方罍、有“铙王”美名的象纹兽面纹大铙、被公认为“瓿王”的兽面纹铜瓿及被称之为“卣王”的动物纹提梁卣等。此外,“王者归来”还寓意皿方罍器身的“完罍归湘”:2014年6月,湘博联合社会力量,成功将皿方罍器身洽购回国,结束了器身与器盖一个世纪的分离。
“王者”既体现了青铜器与王权的关系,又凸显了青铜器精妙绝伦、君临天下的气质。而“归来”则是指青铜器与当代的文化共振。“王者”的“归来”,不仅意味着此次展览是具有“王者”风范的特色青铜器的归来,更意味着青铜器所承载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归来。借由此展回望了中国文化的起源,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与文化的繁荣,激起了观众对古代中国的亲近感,增强了华夏儿女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
展览内容
“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展出自夏、商、周三代直至明清时期青铜重器300余件,涉及祭祀、礼乐、战争与日用等不同用途,向观众彰显青铜器在王政、国事、贵族生活及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地位,传达青铜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展览以器物的发展与文明的变迁交互为主线和副线,阐释青铜器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内在关联。以青铜器这一中华文明标志性物证的发展历程,映射中国礼仪制度文化及中华文明的变迁,同时也体现华夏文明“继承中创新、流变中赓续”这一文化特性对于青铜器发展的影响。
序厅部分将中国青铜器放在世界青铜器发展的背景下,概述性介绍青铜的起源、冶炼与铸造技术、青铜时代文明的发展,并点出中国青铜文明区别于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特征——“礼”的象征,为展览主体内容的展开奠定基础。
进入正题之后,以青铜器在中国文化发展不同阶段的形制特点为抓手,以器物的发展与文明的变迁交互为主线与副线,围绕其从庙堂走向民间并深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这一主题,以“起源-功用-发展-流衍”为逻辑结构确定展陈布置。全展共分为“王的时代”“国之大事”“庙堂之下”“古典余辉”四大部分,“王的时代”包括“青铜之兴”“王制之铭”两单元,“国之大事”包括“祀·祭祀”“戎·战争”两单元,“庙堂之下”包括“宴飨”“日用”两单元,“古典余辉”包括“融合演变”“稽古维新”两单元,每单元各有不同的文物组合陈列。单元紧扣部分主题,与时代相对应且聚焦一个主题的内容,系统梳理这一中华文明标志性物证的发展历程,为观众打开理解中华文明发展脉络的窗口,帮助公众更加准确地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特质与丰富内涵。
第一部分“王的时代”和第二部分“国之大事”着重强调青铜文化在华夏文明肇基之时的主导作用及其在中国“轴心时代”的重要地位,揭示青铜器与中国传统宗族文化、礼仪文明相辅相生的关系。第三部分“庙堂之下”和第四部分“古典余辉”则阐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制度、文化变革,青铜器在形制特点与功用上的发展变迁。
因文物保护等原因不能到展的重器如四羊方尊、何尊、莲鹤方壶、曾侯乙编钟等,以及不同区域青铜文化遗存的代表,如盘龙城、炭河里、大洋洲和吴越地区青铜器,也以复制品或图文方式在展览中悉数亮相。展示内容有南方青铜文化几个大的版块,设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湖南出土动物造型青铜器一组与三星堆文物一组,使其与中原青铜器形成对照,凸显中国青铜文化多地发展、齐头并进的特性,彰显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
武汉大学青铜文明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昌平评价本次展览有两大特点:一是将湖南本地青铜器放置在中原体系之下,体现了中华文明共同体的特征;二是此次展览展出了数量众多的宋元明祭器,反映出礼制社会发展运作的过程。
展品遴选
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湖南博物院均是闻名中外的中国古代青铜器收藏重地,藏品时间跨度长、门类丰富、器型多样。“天亡”簋、作册般甗、柞伯鼎、六年琱生簋、人面纹方鼎、皿方罍、象纹铙、豕尊等重器蜚声中外。
在展品选择上,既有庄重典雅的商周青铜器,也有传承和变化的汉至明清青铜器,向观众诠释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展览展出300余件青铜器珍品,其中包括从湘博收藏中遴选出的100余件珍品,另有从国博及省内外十家文博单位借展的200余件独具代表性的青铜器。这些展品大多为一级文物,不少是青史留名的重器或备受关注的“明星”:“天亡”簋、人面纹方鼎、象纹铜铙、豕尊、皿方罍、动物纹提梁卣等为国宝级文物(一级文物甲等),其中“天亡”簋和人面纹方鼎还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还有商代早期的兽面纹单柱爵、商代中期的兽面纹鼎、商代晚期的司 (qiǎo)母青铜斝及人面纹青铜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商青铜人面具、西周晚期“逨(lái)”钟及“六年琱(diāo)生”簋、春秋早期秦公壶、春秋中期“许公”簠(fǔ)、春秋晚期“蔡侯申”尊等。不少展品除了在铭文、形制、工艺上冠绝古今之外,更与周天子、诸侯王有关,都在展览中重点展示。优中选优,力图突出“王者”主题,并展现区域文化特色。
对于一些无法直接传递的文物信息,则根据展厅的整体艺术风格合理配置辅助展品,以调节空间节奏,加深观众对于展览的理解。如在有铭文的青铜器旁边设置精致的铭文挂框、释读译文等。依据展览内容设计,适当增设图文展版、铭文挂框等辅助陈列,调节展览节奏。
六年琱生簋,其上铭文记录了西周时期一桩土地纠纷诉讼的故事。器内铸有104字铭文,记述琱生在一次关于田地的狱讼中,得到身为周王重臣的贵族召伯虎的庇护,通过重新分配获取了更多田地。铭文所记史实,与《诗经·召南·甘棠》所记召公之德可互为印证,因此辅助展示配以《诗经·召南·甘棠》及甘棠图。此诗颂扬召公的德政,通过对甘棠树的赞美和爱护,表达了对召公的赞美和怀念。全诗纯用赋体铺陈排衍,物象简明,寓意深远,真挚恳切。通过劝告的口吻告诉人们不要去砍伐攀折甘棠树,以对甘棠树爱护的正面描写,侧面写出了人们对召公的怀念。
展览形式
展览在面积1400平方米、室内净空达12米高的无柱展览空间内,从青铜器敬畏天地、尊奉祖先的祭祀功能着手进行整体概念打造。展区的中部规划了一个抬高区域,将象纹兽面纹大铙的展柜置于其上,其他青铜礼乐器布设于周边弧形长墙边,形成主从关系,配合上空的帷幔造型,凸显“王者”气质。展厅中的展墙也由中部向四周渐渐降低高度,构建一个由圆形、扇形、矩形等组合而成的几何空间,隐喻青铜文化中王权与神灵、人与自然、现在与过去是相互连接的整体。展览空间力图布局合理,400米长的展线流畅,游客休息区、博物馆商店等点缀其间,考虑周详。观展氛围营造良好,符合人体工程学参观规律。形式设计有新的探索,新技术、新材料运用得当,展览制作精良,达到了形式设计、内容设计的和谐统一。
陈列艺术语言丰富,形式设计表现力强,是内容设计的升华。围绕着“王者归来”这一主题,提取展览框架中“青铜之兴”“王制之铭”“祀·祭祀”等几个最具代表性的片段里极为重点的展品,进行空间上的重点营造。展览设计艺术风格大气凝重,平面版式将内容设计很好地融入形式,图片选择精美,图表丰富,且知识点清晰。选择与青铜器色调相似的光源,利用帷幔、灯光等营造青铜展厅的神秘、庄重之感。光源显色性和色彩还原性以高标准要求见光不见灯具,配合最佳照射角度突显文物的精彩。整体色调选择较为沉稳的棕黄色,既突出青铜重器古朴厚重的历史积淀这一展览内涵,烘托出庄重沧桑的展览主题,同时又与青铜器本身的色彩质感形成很好的衬托关系。在展标、部说明、说明牌等形式设计中也努力做到别具匠心,比如展标的文字采用雄浑、古朴的字体;序幕前言两侧设计内弧形的素底屏风,上书《周礼·考工记》“六齐”配方等。
宣传推广
展览得到专家学者肯定、观众热烈追捧、媒体广泛关注,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网、光明网、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中国社会科学网、新浪网等数百家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
除传统纸媒、广电宣传外,湘博还充分利用网上展览、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及时、广泛、有效地进行展览宣传。采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直播”以及“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分展前预热、开展报道、深度推广三个阶段。
展览期间,通过图文、视频、直播等方式,利用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对展览信息和相关活动进行推送报道,其中参与开展网络直播三场;微信平台推送相关信息24条,累计阅读量19.1万余次;官方微博账号共发布相关信息81条,累计阅读量近630万次。
根据本次展览内容和展览特点精心设计制作展览专题网站。考虑到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专题网采用H5技术,使网站能够在PC端、手机、平版电脑等多终端兼容,提升展览的传播范围。
具体包括:由湖南卫视等制作恢宏大气的展览宣传片,“王者归来——探秘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展”芒果V直播全程探秘本展,设计制作本展专题网站,采用H5技术设计网站,有特色的语音导览系统,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对展览信息和相关活动随时进行推送报道。
文创开发
2021年,恰逢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为配合中华文明系列原创大展“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依托展览推出“考古现场”体验箱系列文创产品,作为展览衍生产品,借此向一代代考古人致敬。
“考古现场”体验箱系列文创产品精选12款馆藏国宝文物,以神秘商周主题呈现。以体验盲盒的形式,通过还原文物发掘现场,让大众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感受未知的神秘,体验考古乐趣。
神秘商周主题系列精选馆藏人面纹方鼎、豕形铜尊、铜象尊、皿方罍,每一个体验箱由三个主题文物+隐藏彩蛋共同组成。原汁原味的考古木箱、探方分区、发掘简报等创意设计,仪式感满满的文物文保及警示类贴纸和一整套“考古发掘”工具,深度“还原”考古体验。
每个体验箱均设置惊喜玩法,除了可以设置专属编号外,还设置稀有隐藏款“文物”的一个部分,神秘商周主题的隐藏款,以皿方罍颠沛流离、不同寻常的故事背景为创意来源,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可通过与他人互换或再次购买等方式,帮助它实现盖、身大团圆。
集体验感、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于一身的“考古现场”体验箱,力图尽量模拟真实考古现场,以专业考古元素为支撑,营造体验感与探索感;产品设计上,从核心内容到包装再到各类附件,饱含设计巧思和国潮文化元素。
学术论坛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全世界华人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国文化创新的宝藏。
2022年6月11日,配合“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展,由湖南省文物局指导,中国国家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学会、湖南博物院联合举办的“中国古代青铜器论坛”在湖南博物院成功举办。论坛包括开幕式、主题演讲、主题报告、提问互动、学术总结五部分,力图将文物展览与学术交流完美融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全程直播的方式进行,论坛观众总计近百万人次。
在会议交流发言环节,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厦门大学、湖南省文物局、湖南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安徽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浙江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博物馆和高校的18位学者进行主题发言。他们从理论层面、文化的源流与发展、青铜器的装饰与技术的发展、楚文化视角下的礼乐宗法和考古新发现等方面,就青铜器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享。
与会专家、学者对此次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展览主题鲜明,框架结构合理,既彰显了亮点,又突出了重点。将各时代、各区域文明代表器物融于一展,向观众诠释了中国青铜文明的源远流长,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精神血脉具有特殊意义。
公众服务
湘博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秉承着“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服务型管理理念,以观众需求为导向,以观众满意为核心,努力探索公众服务高质量发展新途径,满足公众多元化需求。
开展观众从入馆前到离馆的精细化服务模式探索。疫情期间,为每一位来馆观众,筑牢开放现场疫情防控的首道屏障。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强化全员责任意识,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担责。为观众的舒适参观跟进服务,积极回应观众需求,让观众在品味文化的厚重与深度之外,也感受到文化濡染与影响下工作者们的温情以待。
湘博始终以提升观众的博物馆参观感受为使命,深度分析观众需求,为观众提供更为专业化的个性导览服务。除了免费发放精美的导览折页之外,还适度利用人工智能、数字穿戴等技术,打造出沉浸式的博物馆交互学习体验,带领观众“前往”文物所生活的历史时代和场景,让到馆观众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增强观众与文物之间的交流,增加观众在参观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优化博物馆参观学习的模式。
秉持“构建多元文化认知体系 创设终身教育服务体系”的教育理念,针对不同人群进行分众设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博物馆教育服务体系,在科学知识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发挥了显著作用。依托展览资源,破除博物馆教育的时空壁垒,借助网络平台、融媒体资源等传播优势,通过“云课堂”“云游博物馆”等方式拓展博物馆教育的辐射领域,助推博物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构建具有湘博特色的线上教育资源矩阵。
围绕展览开展讲座、研讨会、出版相关书籍等系列延伸教育活动。为使更多观众了解本次展览,设计制作360°实景网上数字展厅,对展览中的重点展品进行介绍。为重点展品制作语音导览内容,并开设展览微信专题导赏页面,观众在展厅可扫描展品说明牌上的二维码自助导览。为使观众能更直观感受铜铙的魅力,观其形、听其音,为其配音循环播放;皿方罍、人面鼎等重点文物也有视频资料巡回播放。尾厅互动体验区安装了感应装置,每个感应区分别放置亚克力展具,分别代表人面纹青铜方鼎、司 母青铜斝、象纹兽面纹铜铙和豕尊。观众可以通过触控感应、移动展具等操作,自主选择想要了解的青铜器,并观看对应青铜器的动画视频,在趣味体验中获得知识。
教育中心为“王者归来——中国古代青铜器巡礼”展览策划了成人活动、青少年活动、现场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育活动组成模式,做到从儿童到成人全年龄段教育覆盖。
教育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精心设计。青少年活动如“跨越千年的‘铜’话故事”,分“你好,青铜”“有形有色”“大‘铭’鼎鼎”“各有所长”四个寓教于乐的系列课程;成人活动“千年颂风雅,吉金诗中藏”采用线上直播的方式,使用图片、视频等展示方法,符合当下网友需求;展期内推出了湘博讲坛、线上学术讲座,并以“线上+线下”、全程直播的方式举办学术活动。
以此次展览为契机,教育中心结合展览内容、展览资源,开发配套教育课程,展示了文物魅力,引导受众了解文物背后的深厚历史文明。
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湘博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行多种优惠让展览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一是免票范围广:14周岁以下儿童,65周岁以上老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及文博同行等凭有效证件可免费参观;二是低票价;三是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在校学生、60-65周岁、低保户等人群凭有效证件可享受优惠价格;四是推出与“欧洲盛宴——英国V&A博物馆藏吉尔伯特精品展”合用的两展优惠套票。门票收入主要用于新展的运营维护。
为了让观众更好地读懂青铜器的语言,湘博官方微博还联合中国文博、陕西历史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安徽博物院、长沙博物馆、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博物馆、南越王博物院、安庆博物馆等近60家国内文博单位官方微博发起“青铜器有话说”微博话题联动,话题阅读人次达564.8万,讨论次数3577次。
青铜不朽,王者归来;踔厉奋进,笃行不怠。未来,湘博人将继续坚定拥护党的领导,认真落实各级决策部署,以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为目标,坚决贯彻“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大力实施“博物馆+”战略,奋力谱写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新篇章,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以更高质量的文化供给,为公众提供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增强公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在湖南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中贡献更多湘博力量。
(执笔:袁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