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花开 此心归处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汪阳

陌上花开 此心归处

苏州博物馆“敦煌艺术临摹与精神传承特展”

image.png

近期,苏州博物馆西馆举办的“此心归处——敦煌艺术临摹与精神传承艺术展”正在展出中,这是苏州博物馆推出的“世界文化遗产系列”主题展览之一,得到了敦煌研究院、四川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苏州图书馆等单位的鼎力支持。

1900年,敦煌莫高窟发现藏经洞,出土文献、艺术品等各类文物6万余件。基于敦煌石窟、敦煌藏经洞、敦煌及丝绸之路文物等相关研究,世界范围内兴起了国际性显学“敦煌学”,持续一个多世纪方兴未艾。1987年12月,敦煌莫高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进入新时代,敦煌学研究站在新的浪头,面临着新的机遇和使命。随着“一带一路”主题的深化,“敦煌热”兴起,这一概念被更多提及并赋予时代光芒。苏博跳出以往的敦煌展览框架,聚焦敦煌壁画、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学与文献三个方面,以张大千、常书鸿、谢稚柳、卢是、段文杰、史苇湘、欧阳琳、常沙娜等艺术家群体临摹、研究敦煌艺术的成果为主线,复原了敦煌最早的石窟275窟、敦煌藏经洞最早的原始记录稿本叶昌炽《缘督庐日记》等116件精品文物。

张大千《临摹五百强盗成佛图卷》之三(图1) 1941-1943,莫高窟北周第296窟,绢本设色,44.1×421.2厘米,四川博物院藏。张大千(1899-1983)是国内第一个到敦煌的著名艺术家,也是第一个将敦煌艺术大规模介绍给世人的艺术家。张大千临摹敦煌莫高窟、榆林窟壁画共计276幅,多为绢画、纸本设色的中国画,涉及故事画、经变图、尊像画、供养人像、藻井装饰图案等多种题材。

张大千所摹《五百强盗成佛图》又称《得眼林故事图》,是敦煌因缘故事图里的代表作品之一。此幅临摹的原壁画位于莫高窟北周时期第296窟主室南壁。主要内容根据北凉昙无谶翻译的《大方便佛报恩经》和《大般涅槃经·梵行品》绘制。

该卷采用横卷连环画式的表现手法,画中五个强盗象征五百强盗,形象简明。故事情节主要包括:国王发令、出兵剿阀、双方交战、擒押强盗、审判挖眼、山林呼救、度化复明、皈依修行。画面每段情节巧妙地运用山石、建筑、树木、花草作间隔接续故事情节,与人物的活动内容紧密穿插在一起,形成了这幅完整而生动的因缘故事画。画中作为背景的山石、树木、花草、走兽等均小于画中人物,体现了中国南北朝时期“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早期山水绘画特点。

张大千《临摹盛唐鬼怪图轴》(图2) 1941-1943,绢本设色,218.4×71.9厘米,四川博物院藏。该画描绘的是南方天王座下的双鬼,前面一鬼上身裸露,下身着兽皮及红色裹布,正被他自己手杖上盘曲的小蛇咬住了耳朵,痛得龇牙咧嘴;站在他身后的绿发鬼怪,为此笑得下巴脱臼,赶紧用手托住张开过大的下巴。此二鬼体态健硕,表情夸张,生动诙谐;线条老辣劲健,敷色深浅的差异表现肌肉明暗和骨骼质感,立体而生动。

常书鸿《临摹北魏鹿王本生图》之一(图3) 1955,莫高窟北魏第257窟西壁,纸本设色,61×603厘米,敦煌研究院藏。常书鸿(1904-1994)是“敦煌人”的代表,名不虚传的“敦煌守护神”,他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敦煌,在沙海之上建立起“敦煌艺术研究所”。

常书鸿所摹《北魏鹿王本生图》记载关于九色鹿的故事,《菩萨本缘经》《九色鹿经》等均有详细的记载。故事情节大意如下:鹿王修凡(释尊前身)体毛九色,曾在河中救起溺水之人,请其发誓勿告他人己身所在。国王摩因光的后妃和致梦见九色鹿,欲得其皮角,溺人利令智昏地就去报告。王听从溺人之言,带兵渡江捕之。鹿王跪下,告知曾救溺水之人之事,王十分感动,宣布不能再去杀鹿而放之。溺人满身生了斑点,口吐恶臭,王后闻此,恚盛心碎而死。

常书鸿《临摹盛唐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图4) 1959,莫高窟盛唐第217窟南壁西侧,纸本设色,173×159厘米,敦煌研究院藏。莫高窟第217窟为唐代敦煌望族阴氏家族所建的功德窟。画面依据佛陀波利译《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序文所绘制,记述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传入中国的故事。故事情节大意如下:印度婆罗门僧人佛陀波利,带着最虔诚的心,跋涉千山万水,来到山西五台山下,五体投地拜向山顶。后返回印度取回《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于西明寺翻译梵文原本,最后永驻五台山。

赵俊荣、段文杰《临摹盛唐都督夫人礼佛图》(图5) 1983,莫高窟盛唐第130窟,纸本设色,307.2×343.8厘米,敦煌研究院藏。此图临摹的原壁画位于莫高窟第130窟南道南壁。乃大像窟,古称南大佛,27米高。南壁绘有乐廷瑰夫妇供养像。乐廷瑰夫人太原王氏的画像最大,头饰抛家髻,身穿绿衫红裙,着巾帔,捧香炉,虔敬向佛。次为女十一娘,面饰花钿,身穿朱衫碧裙。再次为女十三娘,头戴凤冠,斜插步摇,衫裙帔帛。身后侍女九人,或半臂衫裙,或手捧香花、衣包、净瓶,或手持纨扇。显示出供养者的虔诚和富有。

在展览结尾,苏博首次将数字藏经洞与叶昌炽《缘督庐日记》原稿本合璧展示,以“藏经洞专题”展示敦煌学的博大宏阔。保护,是对历史的敬重,而一份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延续,则更多来自于“研究”与“表达”。苏博希望借此次展览传递“守护与传承”的思维和不断研究、开拓进取的理念,助力敦煌学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27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