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知识,是人们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一种古籍类型,少数民族古籍既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历史、社会、文化和宗教等方面内容,也是中国丰富多样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多民族共同构建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和民族关系具有重要价值。
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的意义
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少数民族古籍的保存状况良莠不齐,存在地理隔离、保存状态不佳等问题,面临丢失和损毁的风险。因此,整理研究少数民族古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如加强收集整理工作、制定古籍整理规范、加强规范化建设、加大资源投入力度、提高技术水平、拓展古籍原始材料渠道、推进数字化技术应用、推动少数民族古籍图书出版等,推动少数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具体而言,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的意义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保护少数民族古籍意识。通过对少数民族古籍的整理研究,有助于提高社会各界对其珍贵性的认识以及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促进全社会对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增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彰显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二是提高保护和修复少数民族古籍水平。通过对少数民族古籍的整理研究,可以积累并改进其保护和修复技术,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技术体系,促进相关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工作者提供更加全面和准确的古籍信息,方便其开展相关工作。
三是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增强其保护与传承意识,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对少数民族古籍的整理研究,深入挖掘各民族在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的资源,实现少数民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少数民族古籍在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价值,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进而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四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少数民族古籍记录了各民族的历史交流和文化碰撞,整理研究这些古籍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传统,进而加强民族之间的理解、尊重和友谊,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是助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少数民族古籍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通过整理研究这些古籍,可以深入了解古人的思想、哲学、道德观,为少数民族古籍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六是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多元视角。通过整理研究这些古籍,为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新颖的观点,助力人们构建更加全面和客观的历史认识。
七是促进古籍文献学发展。通过对少数民族古籍的整理研究,推动古籍文献学的研究,提高其学术水平和质量,进而为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传承工作提供更加专业、系统、全面的学术支持。
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图书出版的现状
图书出版是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将其研究成果转化为图书,可以推动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图书是针对少数民族古籍进行系统整理和深入研究的图书,既包括对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及特定文化领域的文献进行整理和研究,也包括少数民族古籍的保护、修复、数字化等工作及其研究方法和技术的探索和发展。它将少数民族古籍的研究成果推向更广泛的受众,不仅对于我国历史文化研究和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与传承。
为切实做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图书工作,1984年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应运而生。自1986年起,全国少数民族古籍重点项目出版规划已先后制定并实施了7个五年规划,这些规划在内容上既相互衔接,又各有侧重,有力地促进了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开展,初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少数民族古籍抢救、搜集、整理、出版、研究的工作体系。在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第一批)中,少数民族古籍类共计17项入选。
近年来,在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和全国少数民族古籍重点项目出版规划的引导下,各出版社陆续出版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西夏文献文物研究丛书》《满文古籍编目概述(上中下)》《〈蒙古秘史〉研究丛刊》《藏文古籍图录》等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图书。这些图书涵盖历史、语言、文学、艺术、宗教、医学等方面,不仅为相关民族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也展现了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图书出版取得的成果。
一是获得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政府部门在推动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图书出版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如设立专项资金等,为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图书出版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出版的数量和种类有所增长。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视和支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图书出版的数量和种类均有所增长。
三是呈现多样化出版形式和传播渠道。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成果通过纸质图书、电子图书、数字化展览等形式进行出版和传播,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
四是推进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通过出版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图书,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理解和尊重,实现了保护与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目的。
五是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对少数民族古籍的整理研究和图书出版,增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六是推动跨学科研究与合作。跨学科研究与合作有助于相关领域的编辑共享知识资源,让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图书更好地发挥作用。
七是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图书出版可以更好地传播传统的科技、文化、教育等知识,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繁荣,提高民族地区民众的文化素养和生活水平,有效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
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尽管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图书出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市场需求有限、出版成本较高、技术与方法陈旧、宣传发行不足、跨学科与跨领域合作不多、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解决对策:
一是拓展市场需求。出版社要选择具有代表性和研究价值的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选题,并为其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保障,加强包括原始文献、版本、翻译以及相关研究资料等在内的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图书的出版,拓展市场需求。
二是控制出版成本。在研究、开发、组织出版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图书时,出版社要在排版、编校、印刷、装订、发行、储运等环节合理支出,控制出版成本。
三是创新技术与方法。在研究、开发、组织出版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图书时,出版社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图书的数字化。
四是加强宣传与发行工作。在完成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图书的设计、排版、印刷和装订工作后,出版社要加强相关图书的宣传与发行工作,提高相关图书的公众关注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相关图书,进而增加销售额。
五是推动跨学科与跨领域合作。在研究、开发、组织出版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图书时,出版社要注意突出少数民族古籍学与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此促进其多元化和深度化发展。
六是促进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在研究、开发、组织出版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图书时,出版社既要充分吸收国际研究经验与成果,又要注重本土文化特色的挖掘与传承,以此提高我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总之,我们要主动适应时代发展,针对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而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少数民族古籍保护与传承的观念和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