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举办和呈现给观众的陈列展览不仅仅是展品信息,更是藏品背后更深层次的人文信息。新时代如何提高博物馆的吸引力、影响力,如何吸引观众到博物馆里看展览、听故事,让公众共享美好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多种讲解模式互动,激发公众参观热情
讲解是博物馆与观众互动的基础体验。目前,湖北省博物馆展厅为公众提供二维码扫码自助聆听文物展品信息、电子导览、电子触摸屏等讲解服务。同时,通过安装人体红外线智能讲解员系统以及包含多种语言的互动式自助导览系统,解决高峰期无法有效向公众提供人工讲解的问题。这种由公众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展品,灵活讲解的形式大大激发了其参观热情。
与新技术互动,为公众打造沉浸式体验
在展陈中运用新技术与公众互动。运用多点触控互动墙面系统设计和互动墙面投影系统,单面180°和360°全息投影形成全息立体成像,给公众以身临其境的体验;运用AR导览系统、VR技术,同时标注重点藏品的信息,比如藏品的尺寸、质地等。通过对重点藏品标注的热点,可以跳转到藏品详细介绍页面,图文与三维模型等相结合的多种展现形式,进一步提升了公众的沉浸式体验感。
近年来,湖北省博物馆新馆推出的VR全景展示,采用720°全景漫游方式进行展示。其实现方式为现场采集实景照片,使用相机拍摄的360°水平方向和180°垂直方向的多张照片拼成一张全景图像,然后利用得到的全景图像,通过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构建出全景空间,让参观者可以全方位720°浏览整个场景,仿佛身临其境一般。目前,新馆有三层、6个展馆采集并制作点位640个,形成了较为密集的覆盖,基本实现无缝衔接。
与新媒体平台互动,积极传播荆楚文化
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宝档案》栏目合作,推出《国家宝藏》等综艺节目,向公众介绍“国宝”。《国家宝藏》以博物馆和博物馆里的文物作为节目主角,开创性地以综艺的语言、戏剧的手法、观众的视角来演绎历史,创新性地跨学科、跨领域多元解读与公众互动,该节目至今已播出三季,在公众中掀起一波前所未有的文博热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
联合《湖北日报》共同开展云游湖北省博物馆新馆系列活动。让公众沉浸式体验“曾侯乙”“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楚国八百年”“越王勾践剑特展”等展览。携手武汉广播电视台走进“龢: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展”带领公众共享音乐盛会。同时,与20家博物馆联动开启第46个“5·18国际博物馆日”直播活动,围绕“博物馆的力量展开”以“荆楚风韵”“城市之根”“红色荣耀”“生命之歌”“武汉印记”“长江文明”为主题,展现博物馆风貌,传递博物馆的力量。联合长江云文旅频道,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木兰湖考古整理基地以直播形式探访“长江文明考古展”,倾听源远流长的长江文明如何汇入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此外,积极顺应公众文化需求,创新新媒体传播互动新技术,利用湖北省博物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积极传播荆楚文化。
注重文创开发,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文”是根本,“创”是生命。在文创产品研发时,不仅要注重标志性文化元素的提取,还要避免商业化、娱乐化。目前,湖北省博物馆陆续为公众提供与文物藏品或展览内容相关的主题纪念品,如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书签套装、曾侯乙编钟茶具组合、楚香香囊、彩绘凤鸟双联杯迷你小盆栽等与藏品文化信息关联的装饰品、办公用品、生活用品、电子产品等,获得公众一致好评,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多措并举,为公众提供特色课程互动
依托馆藏资源和自身场馆设施,充分挖掘藏品背后的故事,为公众提供一系列意义大、内容优、形式新、活力强、参与度高的特色互动课程。
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系列红色教育活动,如举办“喜迎二十大 强国复兴有我——青少年荆楚文物我来讲”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主题演讲、“礼赞二十大 童心永向党”等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红色主旋律,既增强了公众的爱国爱党意识,又更好地让公众感知红色文化。
打造以纪念日为内容的主题教育类课程,举办了学雷锋纪念日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者在行动、《快乐着“她”的快乐》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八”国际妇女节主题文化活动、“植”此青绿“文物森林”带你过植树节、礼乐学堂里巧度七夕、湖北省博物馆里共“婵娟”“我爱你,中国”“福兔迎新 共享元旦”“寻萌兔系列——钟情湖北过大年”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公众共享美好生活。
为吸引更多公众走进博物馆,了解荆楚文化,湖北省博物馆社交部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开展系列研学课程,以生动、喜闻乐见的“新方法”,策划“携手游荆楚”系列活动。推出的“宝贝你在哪”,用全新的视角走进湖北省博物馆新展“楚国八百年”等;同时,5组工作人员通过“寻宝”任务以现场体验、求助专家、连线博物馆等多种形式解读“楚国八百年”的展陈文物,进而讲好荆楚文化故事,让公众获得新鲜深刻的文化体验,共享丰富的文化成果。与此同时,还推出《荆楚文物与成语》、《乐享编钟》、“春寒料崤印寅虎”木刻版画、《文物讲述的楚文化》、“万物皆音乐——龢你有‘乐’”,小小牙齿考古作用大——跟着“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学考古、“流动万年的音符”、“我是神探”等系列教育活动,让公众在参与体验的同时,增长历史文化知识。
我们要从5000年悠久的中华文明中吸收养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民众的精神生活,就要诠释、研究中华文明,发掘中华文明的价值,讲好中华文明的故事,让越来越多的人,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精神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作为新时代的文博人,更要充分利用博物馆馆藏资源,突破与公众互动体验的理念和模式,积极传播中华文化,让社会公众共享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