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用一生的时间,我也无法了解龙门造像的全貌。这里呈现了中国伟大艺术时期几个世纪中的作品,任何一个人在一生中都无法全面地欣赏。它们的美是变幻无穷的,每次看完后,都会有新的东西出现。这种情况完全超乎了我的理解能力,我得活上好几世才能领会……”这是美国著名艺术品鉴藏家、实业家查尔斯·兰·弗利尔1910年11月11日离开龙门石窟前一夜,写下的一段话,收录在《佛光无尽:弗利尔1910年龙门纪行》(简称《佛光无尽》)一书中。
《佛光无尽》记录的是弗利尔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来中国时,于1910年10月19日至11月14日期间在开封、巩县和洛阳的旅行,以及在龙门考察时所写的日记,附有大量珍贵照片。其中10月29日至11月12日在龙门石窟的考察占据了弗利尔河南旅行中最长的篇幅,也达到了整个旅程的高潮。这本纪行为了解和研究20世纪初的龙门石窟及中国佛教雕塑提供了非常珍贵的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佛光无尽》中的龙门境况
弗利尔的龙门之旅,既是一次顶级视觉艺术盛宴的极致享受之旅,也是一次险象环生、困难重重的惊心动魄之旅。
那时的龙门石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大小窟龛成为土匪或是流浪汉的藏身之所。弗利尔来到龙门的第一天,就遇到开封府的官员深入调查在这里发生的凶杀案,也让他“相信了龙门除了石像以外,还有吸引其他行业人士的地方。”河南府的副官舒方特意拨给弗利尔考察队六名士兵全程保护,后又增至12名,可见当时的安全隐患。新中国的建立,彻底结束了龙门石窟无人管理的状态。1951年,成立了龙门森林古迹保护委员会,之后调整为龙门文物保管所、龙门石窟研究所、龙门又石窟研究院,龙门石窟的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变。
从这本纪行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洞窟的漏水现象颇为严重,弗利尔是这样记录莲花洞的:“窟顶有一朵醒目的莲花。莲心周围有巨大的花瓣,还有一些精美的飞天头像。但她们的躯体都被岩间的漏水侵蚀。实际上,漏水留下的水渍覆盖了整个窟顶。”除了莲花洞外,古阳洞、宾阳南洞、宾阳北洞等多个洞窟也有不同程度渗漏水,对石刻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洞窟渗漏水是龙门石窟三大病害之一,渗漏水治理既是龙门石窟保护面临的难题,也是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2011年至2016年,龙门石窟研究院实施了“龙门石窟东西山渗漏水治理工程”,渗水病害治理效果显著,减缓了风化,使洞内造像的保存、展示状态得以良好呈现。
除了自然灾害,一些后期建筑、石膏修补和妆彩也破坏了窟龛造像的原有风貌,弗利尔写道“宾阳南洞前面的砖结构建筑破坏了洞窟的对称,洞内上方有漏水,用石膏修补过,有些地方原有的彩绘也被后来加的画盖住了。”“可惜的是,最近有人用粗俗的颜色给(宾阳中洞)两尊立佛和一尊观音的头重新上了色,显得很不和谐。有些地方还用石膏粗劣地修补过。”诸如此类的现象在很多重要洞窟中不胜枚举,读来令人非常痛惜。
1978年,龙门文物保管所在维修加固宾阳三洞时,拆除了三洞的拱券,使得被覆盖的造像和题记得以重见天日,恢复了洞窟的历史原貌。
《佛光无尽》中的龙门胜境
犹如美人蒙尘,即使身处乱世,饱受自然漏水及人为粉饰的双重破坏,龙门石窟依然难掩她璀璨夺目的光芒。弗利尔对龙门石窟的艺术价值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在龙门的第一天,弗利尔就发出了“它能与任何存世的古迹相媲美”的惊叹!在最后的随笔开篇里写道:“它的吸引力几乎将我湮没。龙门的魅力,使其他石窟黯然失色。”因为对奉先寺的狂热喜爱,他曾四次参观膜拜。据纪行所说,当时登顶奉先寺并不容易,山路“很陡峭”。他对古阳洞更是不吝笔墨,直言“此窟是龙门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它的魅力很难拒绝”,三次提到“最为喜爱古阳洞”,“在我们最喜爱的古阳洞里,我和裕泰用完了他今天准备的所有底片。”
历尽千山万水、走遍世界各地的弗利尔更是敏锐地捕捉到龙门石窟艺术中所体现出的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与互鉴,关注到龙门在美学上的重要性及其体现出的雕塑和绘画的完美结合。参观第一天,弗利尔对龙门的最初印象即是“在这里,希腊、波斯、印度与中国的造像和绘画元素奇特融合,和谐优美。”“我随处都能看到庄严的图像和精湛的工艺。每一根线条都有它的意义和存在的原因,这是各种影响交融的结果。”对帝后礼佛图,他更是盛赞道:“我们在其中能找到希腊、埃及,甚至意大利画家波提切利的踪影。但在动态、精美程度、线条的优雅或情绪方面,我想不出任何作品可以与之相媲美。”对奉先寺北壁的天王、力士像,弗利尔由衷地赞誉:“这两尊造像让我想起了更强健的希腊雕塑,以及意大利艺术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比起雅典或罗马的雕塑,我觉得龙门的这两尊造像蕴含了更丰富的想象力,显得更自然、更有力,个性也更鲜明。当然,龙门的环境是独一无二的。与雅典和罗马一样,历史和传统在这里非常重要。但在龙门,我能感受到一种宗教精神,要比其他这些城市精深得多。”他对古阳洞壁龛“雕刻手法之多样、图案之丰富”更是赞不绝口,直言“或许,一些重要的日本寺庙中的装饰纹样能在这里找到源头”。
弗利尔不吝溢美之词,用不经意间的笔触提炼出了数不胜数的“龙门之最”。他称宾阳中洞的地面“是我见过的最精美的地面装饰”,称万佛洞前室南壁观音像“最美丽动人,她是在呼吸的活人,而不是一尊石像”,称古阳洞“壁龛的装饰图案十分精致典雅,也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小型人像的队列异常精美”。
诗词是语言的最高艺术。在面对龙门石窟这一最高雕塑艺术时,弗利尔情不自禁地多次引用中国古诗词来赞誉龙门。他称赞莲花洞主佛左胁侍菩萨给人以“见人虚脉脉,临水更盈盈”的意境,洞外山脚的泉水令他想起杜甫的诗句“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对古阳洞南壁中层双佛龛“可爱至极、超凡脱俗”的美,发出“岸云连鬓湿,沙月对眉生。还如朝镜里,形影两分明”的惊呼,对双佛龛惨遭破坏,发出欧阳修的“物过剩而当杀”的慨叹。当西方的铁路大亨运用中国的古诗词赞誉中国的优秀传统艺术,不禁令人感叹,正是龙门石窟构筑起了这样的中外交流、古今对应的奇观。
弗利尔笔下的龙门美不胜收,今天的龙门依然很美,但是作为长期暴露在露天环境中的不可移动文物,龙门石窟一直处于不断风化的过程中。三维数字技术可以将龙门的美永久保存下来,自2005年龙门石窟研究院启动三维数字化工作以来,已为敬善寺、药方洞、看经寺等多个代表性洞窟建立了当前认知条件及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为完备、最高精度的数字档案,这项工作将持续下去,让《佛光无尽》中的龙门之美伫立在流淌的岁月中。
《佛光无尽》中的人文情怀
作为美国19世纪晚期、20世纪早期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弗利尔的龙门之旅正值中国造像开始遭到严重抢掠、流散西方之际,然而他并没有从龙门拿走任何文物,只是从伊水河畔收集了39块极为平常的石头,并配以精美的木底座,作为观赏中国绘画手卷时的镇纸,这体现了他对龙门石窟这一伟大艺术宝库的崇敬、热爱及珍视,令人敬佩。自弗利尔离开后至新中国成立前,龙门石窟经历了史上最为黑暗的岁月,遭遇了疯狂的盗凿,大量精美的文物流散海内外。近年,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先后有多件流失海外文物回归。另外,我们积极探索流散文物“数字化回归”的新路径,并将三维数字技术运用于流散文物的原位寻探、数字复位,以“数据聚合”的方式,实现流散文物与造像残存的“身首合一”。
弗利尔在书中感叹道:“和更多的中国人打交道,让我对他们更加尊重,更有信心。有朝一日,他们会恢复数世纪以前的地位,在众多方面引领世界。”
作为龙门石窟的守护者,我们是幸运的。一百年前,弗利尔发出“任何一个人在一生中都无法全面地欣赏龙门石窟”的感叹,今天我们有幸可以倾尽一生来守护她,择一事终一生。一百年前,当弗利尔面对古阳洞的琳琅满目,流露出“我多么希望能借助现代照明设备把内壁和窟顶完整地拍下来”的遗憾,今天我们已采用当下最高精度的数字技术将这一愿望实现。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阅音修篁,美曰载归。”这是弗利尔在日记随笔中的最后一句话,转瞬间,时光又已过了百余载。经典之魅力在于超越时空的阻隔,永远可以与当下对话,可以与世界对话。逴跞古今,海纳百川,美美与共,天下大同,龙门石窟就是这样的经典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