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地区西部发现的下七垣文化遗存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郑清森

豫东地区指今天河南省商丘市、周口市全境以及开封市的东部地区。根据相关历史文献记载,豫东地区为商先公的主要活动区域,即先商文化(又称下七垣文化,以河北磁县下七垣遗址命名)的发源地。经考古调查与发掘发现了丰富的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岳石文化和晚商文化的遗存。考古调查和发掘证实,夏代时期豫东地区东部为岳石文化分布区,豫东地区西部为二里头文化分布区,二者的分界线大致在开封市杞县至周口市淮阳一线。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文物考古工作者相继在豫东地区西部的惠济河流域发现了少量的下七垣文化遗存。经考古调查与发掘,豫东地区西部的下七垣文化遗存主要发现于开封市杞县鹿台岗遗址以及商丘市睢县周龙岗遗址、民权县牛牧岗遗址、李岗遗址、吴岗遗址和柘城县史堌堆遗址。

为了解豫东地区夏商时期的考古学文化面貌,1989年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开封市文物工作队、杞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豫东地区西部杞县境内的古文化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在考古调查的基础上于1990年秋对杞县鹿台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为521平方米,发现了丰富的龙山文化、先商文化、岳石文化、商文化、东周文化的遗存和地层堆积(见郑州大学考古专业、开封市文物工作队、杞县文物管理所:《河南杞县鹿台岗遗址发掘简报》,《考古》1994年第8期)。鹿台岗遗址下七垣文化的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其次为泥质灰陶和泥质黑陶,还有少量夹砂褐陶和泥质褐陶。夹砂陶多为夹细砂,陶胎较薄。泥质陶有的厚重。纹饰以绳纹为主,其他还有附加堆纹、弦纹、旋纹、凸棱纹、戳刺纹、划纹、绳切纹、鸡冠耳等。其中绳纹包括细绳纹、中绳纹、粗绳纹和麦粒状绳纹,以细绳纹和中绳纹最为常见。器物种类有鬲、罐、瓮、盆、器盖、豆、甗、大口尊、缸、鼎等,其中以橄榄形罐、细绳纹锥状足鬲、平口或卷沿鼓腹瓮最为常见,约占出土器物总数的一半以上。本次考古发掘为豫东地区首次发现下七垣文化的遗物和地层堆积,对于探索与研究下七垣文化的分布情况以及商族的起源问题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2002年11月7日至12月6日,为进一步了解商丘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特征,特别是先商文化和岳石文化在该区的分布情况,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商丘地区24处古文化遗址进行重点复查(见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豫东商丘地区考古调查简报》,《华夏考古》2005年第2期)。调查结果表明,24处古文化遗址中包含仰韶文化遗存者3处、大汶口文化遗存5处、龙山文化遗存23处、岳石文化遗存9处、先商文化遗存5处、早商晚期遗存6处、晚商文化遗存18处以及东周至汉代遗存22处。包含先商文化遗存的遗址共5处,分别为民权县李岗遗址、吴岗遗址、牛牧岗遗址、睢县周龙岗遗址和柘城县史堌堆遗址。采集的陶片多见夹砂灰陶、夹砂灰褐陶和泥质黑陶,纹饰多见细绳纹,可辨器形有橄榄形罐、鬲、大口尊等,其中橄榄形罐2件,鬲2件,鬲足2件,大口尊2件。

为深入了解民权县牛牧岗遗址的文化面貌,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7年9月至12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会同商丘市文物局、民权县文化局对牛牧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375平方米,发现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下七垣文化、早商文化、晚商文化、东周、西汉以及唐、宋、明、清时期的文化遗存(见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商丘市文物局、民权县文化局:《河南民权县牛牧岗遗址发掘简报》,《考古》2012年第2期),但这次考古发掘没有发现单纯的仰韶文化和下七垣文化的地层堆积,只是在龙山文化以后的地层中拣选出多件属于仰韶文化时期的陶片,在商文化以后的地层中拣选到数件属于下七垣文化的陶片。这次拣选的下七垣文化遗物主要为陶器碎片,以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为主,也有少量褐陶。纹饰多见细绳纹,一部分绳纹极细,另外还有附加堆纹、花边等。可辨器形有鬲、罐、盆、缸、甗等。

为进一步了解豫东地区西部的古文化面貌,2008年11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师生对民权县牛牧岗遗址的周边区域进行考古调查,调查区域重点在豫东地区西部的惠济河流域,主要包括商丘市所辖的民权县、睢县和开封市所辖的杞县、兰考县的相邻区域。这次考古调查发现包含下七垣文化的遗址有2处,为民权县李岗遗址和睢县周龙岗遗址(见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张国硕、赵俊杰:《民权牛牧岗与豫东考古》,科学出版社,2013年11月版)。民权县李岗遗址采集到2件陶鬲裆部残片和4件细绳纹陶片,为泥质灰陶或夹砂灰陶,器表饰细绳纹。睢县周龙岗遗址采集到4件细绳纹陶片,包括泥质灰陶、夹砂灰陶和夹砂褐陶,陶胎较薄,器表饰细绳纹,器类不明。

豫东地区的下七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豫东地区西部的惠济河流域,其他区域基本不见。豫东地区西部的下七垣文化遗存与豫北、冀南地区的下七垣文化遗存有着共同的因素,同属于漳河型先商文化。豫东地区西部的下七垣文化遗存因临近二里头文化和岳石文化分布区,受相邻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影响,又包含有少量二里头文化和岳石文化的因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豫东地区西部下七垣文化遗存中的卷沿细绳纹鬲、橄榄形罐、细泥卷沿鼓腹盆、绳纹甗、敛口瓮、斜腹平底绳纹盆、器盖、细柄碗形豆等器物,与漳河型先商文化同类器物相同;遗存中的鸡冠耳绳纹盆、箍状堆纹缸、花边口沿罐等器物,具有二里头文化的风格;遗存中的素面甗、浅盘豆、尊形器、夹砂罐等遗物,又具有岳石文化的特征,这些正是夏代时期夏、夷、商三种考古学文化在豫东地区西部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历史写照。

相关考古资料证实,下七垣文化最早分布于冀南、豫北地区,即漳河型先商文化。至二里头文化三期之时,盘踞于冀南、豫北地区的下七垣文化势力沿夏文化统治势力较为薄弱的偏远地带经濮阳、新乡市长垣县等地南下至豫东地区西部,融入当地文化因素后形成鹿台岗类型下七垣文化,然后西进到达郑州、洛阳一带,完成商灭夏的历史进程,建立商王朝。

(作者单位: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383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