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叶表文”是明清时期暹罗遣使“朝贡”的合法明证。最早见诸史籍的“金叶表文”为隋时赤土国进奉的金叶国书,唐、宋、元时期,东南亚诸国遣使赍送金叶表亦多见诸史籍,仅称谓不同。明清两代,暹罗国遣使朝贡均使用“金叶表文”。“金叶表文”作为清代暹罗国正式赍送的国书表章,见证了清代中泰关系的发展与演变,具有重要历史价值。
历史上的“金叶表文”
隋唐时期的金叶国书最早见诸史籍的“金叶表文”为隋时赤土国进奉的金叶国书,史载:“寻遣那邪迦随骏贡方物,并献金芙蓉冠、龙脑香。以铸金为多罗叶,隐起成文以为表,金函封之,令婆罗门以香花奏蠡鼓而送之。”多罗叶,即贝多罗树的叶子,经过制作修整可制成用于书写文字的贝叶,使用贝叶书写宗教典籍最早起源于古印度,此处“多罗叶”即指贝叶。“铸金”,此贝叶表章为黄金所制,体现了其对国书表章的重视。“隐起成文以为表”,显示了其表章的制作方法,我国信奉南传佛教的傣族地区贝叶经书写是用硬笔在贝叶表面刻画文字,金属做的笔尖没有墨料,在贝叶上留下较深的划痕,为我们理解“隐起成文以为表”提供了线索。唐代投和赍送的表章史籍记载为,“遣使以黄金函内表”,其形式与年代相隔不远的隋时赤土国表章相同,同为金函盛装。目前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暹罗国“金叶表文”与隋代表文相似,其文字亦是用硬笔在金叶上进行刻画,留下若隐若现的文字。
宋元时期的金字表宋元时期,东南亚诸国遣使赍送“金叶表文”亦多见诸史籍,仅是称谓不同。宋代真里富赍送的表章,史籍记载为“其表系金打卷子”,推测其材质为黄金,卷起来为圆柱体小卷,打开后为长方形金制薄片(金叶)。故宫现存的清代暹罗国金叶表在未展开前,也是卷起来保存的,形似一个金制小卷子。宋代蒲端国,其表章史籍记载为“金版镌表”,也是将文字刻画在金制薄片(金叶)上的表章,其形制与隋时表章一脉相承,与现存的清代暹罗国表章形制相似。元代,东南亚诸国进奉的国书有了较为固定的称谓“金字表”,偶尔称为“金叶书”。其称谓已与明清两代“金叶表”相近。此时期向中国进奉金叶表的国家有缅国、暹国、爪哇等。关于元代金叶表章记载,《元史》在“释老”条目记载“必兰纳识里”时提到:“是时诸番朝贡,表笺文字无能识者,皆令必兰纳识里译进。尝有以金刻字为表进者,帝遣视之,廷中愕眙,观所以对。必兰纳识里随取案上墨汁涂金叶,审其字,命左右执笔,口授表中语及使人名氏,与贡物之数,书而上之。明日,有司阅其物色,与所赍重译之书无少差者。众无不服其博识,而竟莫测其何所从授,或者以为神悟云。”不仅记载了此时期藩国表章为金刻字,还提到了必兰纳识里在翻译过程中处理金叶表章的具体操作,这些具体记载显示其与前朝金叶表章一脉相承,与故宫所存清代暹罗国“金叶表文”相似。
明清时期的“金叶表文”明清两代,暹罗国遣使朝贡均使用“金叶表文”,缅甸朝贡除使用“金叶表文”外,也使用“银叶表文”,而南掌国朝贡“表文”多为“蒲叶表文”。关于清代暹罗国“金叶表文”的形制,《嘉庆朝会典》记载:“表用金叶,贮以金筒锦袱锦袋,袋上有金钮金圈,加盛以螺钿盒一、贴金盒一,并有花缎盒套,套上各有金圈。”所见实物与史籍记载相符。故宫博物院藏嘉庆朝“金叶表文”,在其正文中提到“奏呈金叶表,并请贡吉祥方物及汉字堪合”。金叶表文在东南亚一些朝贡国中有着很深的物质文化渊源,在古代东南亚诸国与中国交往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形制至晚在隋时已确定,历经唐、宋、元几乎没有大的改变,至明清时期成为暹罗遣使朝贡的重要文件之一。
暹罗国“金叶表文”的作用与性质
关于朝贡“表文”,明代规定“四夷入中国,必奉表文”,清廷规定“凡外国朝贡,以表文方物为凭,该督抚查照的实,方准具题入贡”。 在这里朝贡“表文”与“勘合”等物又一起成为诸国遣使朝贡的凭证。曼谷王朝前期(乾隆四十七年至咸丰三年)暹罗频繁遣使来华并赍送方物,不但有例贡,还有其他名目的遣使理由,如:遣使请封、遣使谢恩、庆贺登基、庆贺万寿、遣使进香等,这一阶段清暹关系进入稳定期。在此阶段“例贡”“请封贡”“谢恩贡”“万寿贡”“庆贺贡”“进香贡”是其主要属性,亦反映了其表文的性质与属性。
故宫博物院现存暹罗国金叶表文15件(套),笔者参与识读翻译其中嘉庆、道光、咸丰三朝的5件(套),内容涉及例贡、谢恩和进香事宜。其中,例贡表文嘉道咸三朝各1件(套),谢恩贡表文道光朝1件(套),进香贡表文咸丰朝1件(套)。各表文详细信息如下:
例贡表文
咸丰二年(1852年)例贡表文(故00011710)黄金制成,长方形薄片,形似书页,金叶表面划刻有暹罗文字五行。表文内容翻译如下:
“新登基的尊贵的大城圣阿瑜陀耶(暹罗国)之圣主,心中切念咸丰大皇帝陛下长久以来之王谊,特差贡使帕萨瓦迪顺通阿派、副贡使銮波纹萨内哈、三使銮坡加纳皮蒙、办事昆皮丕塔瓦加和大通事昆坡加纳披集,奏呈金叶表,并请朝贡方物及汉字堪合,前来进贡咸丰大皇帝陛下,此系承袭自往昔始伟大帝王之王家旧俗惯例。”
以上内容可看出,例贡表文行文较为统一。主要内容包括:暹罗国王、清朝皇帝的尊称,贡使的爵衔、职位、名称(或是尊名),以及遣使朝贡目的“心中切念嘉庆大皇帝陛下长久以来之王谊……进贡道光大皇帝陛下”。表文主要作用是:暹罗国王表达对清朝皇帝的“王谊”,加深清暹间友好关系。
谢恩贡表文
道光七年(1827年)谢恩敕封表文(故00011714) 黄金制成,长方形薄片,形似书页,金叶表面划刻有暹罗文字五行。附有金表筒1件。表文内容翻译如下:
“尊贵的大城圣阿瑜陀耶(暹罗国)之圣主,敦睦王谊,感戴大清国道光皇帝陛下,照旧例赐封暹罗国主为统治暹罗国之国王,特向道光大皇帝陛下致谢,心中喜悦,特差贡使帕萨瓦迪顺通阿派、副贡使銮波纹萨内哈、通事昆坡加纳披集,奏呈金叶表及堪合,并请朝贡方物,前来拜谢道光大皇帝陛下之赐封,此系承袭自往昔始伟大帝王之王家旧俗惯例。”
这件谢恩表文,除例贡表文内容外,增加了“拜谢”的内容。此件表文主要作用是:暹罗国王拉玛三世(中文名“郑福”)拜谢道光皇帝对其敕封。
进香贡表文
咸丰元年(1851年)进香表文(故00011713)黄金制成,长方形薄片,形似书页,金叶表面划刻有暹罗文字七行。表文内容翻译如下:
“……大城圣阿瑜陀耶(暹罗国)国主新登基,为敦睦王谊,向咸丰新皇帝陛下,有表文……相互,道光皇帝陛下摆驾花园宸游,患病加上……尾数一年、鸡年、二月,自花园返回至大王宫……皇太后非常……病情加剧,驾崩,于上弦半月初十四……向道光皇帝陛下致以深切哀悼,便致金叶表,奏呈金叶表……大通事昆××一位,请上堪合,前来拜谒道光皇帝陛下遗体……自往昔始。”
这件进香表文,由于表文年代久远,金质表文折痕处暹字难以分辨,故难以完整释读。已释读表文内容与例贡、谢恩表文表述有较大区别,此件进香表文描述较为详细,加深了暹罗国王与新登基咸丰皇帝的友谊。
暹罗自元代便与中国建立了良好的双边关系,明代暹罗多次遣使来华,清代双边关系进一步加深,元、明、清三代中暹之间均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其间暹罗均以“金叶表文”作为遣使来华巩固友好关系的纽带,可以说暹罗国“金叶表文”是中国和泰国双边历史悠久的友好关系的见证。对于暹罗国“金叶表文”深入细致研究,可为现今中泰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