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教育组织,一般认为书院之名出于唐中期。湖北书院历史悠久,自孔子使子路问津并在湖北新洲开坛讲学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明清时期是湖北书院最为繁盛阶段,多达200多所,今存世尚有近100所。书院最初的功能主要是以修书、藏书为核心,后来演变衍生出图书征集、档案收藏编纂与出版、学术研究、宗庙祭祀、传承儒学、培养人才等功能。湖北新洲问津书院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问津书院的沿革和特色
湖北新洲问津书院又名孔庙,位于今武汉市新洲区旧街镇孔子河村北,是湖北省现存较为完整的书院建筑。关于问津书院的来历,相传与“子路问津”有关,《论语·微子》载,“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据新洲旧县志记载,自汉淮南王刘安在此建孔庙,设私学起,历代均有废兴。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官倡绅助,将孔庙与书院合建,正式命名为问津书院,其后又几度兴衰,民国以后改为学校。书院坐北朝南,四合院式二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417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7平方米。有大成殿及左右偏殿、讲堂、孔叹桥等建筑。
新洲问津书院建筑特色鲜明。首先是建筑规制高,该建筑整体布局为中轴对称,且近似正方形,大成殿和讲堂坐落在中轴线上,两个配殿分置于大成殿东西两侧。其次是建筑风格独特,大成殿是书院最重要的单体建筑,正脊下书“皇清光绪七年岁次辛巳仲秋榖旦重建”,为典型鄂东地区特有的民间祠堂庙宇特色。再者,中西融合,兼具庙学合一,中轴线上居于大成殿前面的讲堂,是典型的清末民初时期仿欧式近现代建筑。功能上,大成殿是供奉孔子的重要场所,两个配殿分别供奉先贤,历代大儒,名宦、乡贤的牌位,都是专供祭祀用的场所;讲堂则是专门传授知识的教学场地。这种布局安排,突出了问津书院庙学合一的功能。
问津书院的价值
历史价值。问津书院起于“子路问津”的典故。西汉时期,汉淮南王刘安因此地掘出“孔子使子路问津处”秦隶书石碑,命人在此建亭修庙祭孔。唐武宗会昌初年,黄州刺史杜牧扩修孔庙并改名为“文宣庙”。宋时期,大儒张栻、朱熹、吕祖谦等都来此讲学。宋末元初,原湖广提举江西名儒龙仁夫,在孔庙旁孔子山麓筑室讲学,世始有称“龙仁夫书院”。明清时期,为问津书院鼎盛时期,明代中期讲学之风盛行,书院多次修葺,万历年间湖广巡抚熊尚文,曾督学湖广,题名“问津书院”,并在河南商城汤池建问津书院分院。清朝时期,成为官方科考取士之所,多次修缮扩建,康熙皇帝御题“万世师表”匾额,嘉庆皇帝赐题“圣集大成”金匾,成为当时全国著名书院之一。清末民初,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的书法家张翼轸手书“问津书院”匾额,书院在“文革”期间损毁严重,改革开放后获得新生。
科学价值。书院选址于风景如画的孔子山脚下和蜿蜒曲折的孔子河畔,符合中国传统风水学说。书院整体采用中轴对称布局,别于其他书院左庙右院格局,依据地势采用问津书院独特的上庙下学,后庙前院规制,同时,依据建筑特色将整体建筑群分为教学、祭祀、藏书、生活、游憩五大功能区域。
艺术价值。问津书院整体建筑少雕饰彩绘,多点缀素雅,强调自然,讲究材质、色调、体量、虚实的对比和变化。建筑风格、装饰纹样、诗词碑刻、书法楹联、匾额题字等极具艺术价值,置身其间,给人以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文化价值。新洲是古邾子国都城所在地,至今3000年历史。问津书院所留下的史料、史迹、传说、轶事历史积淀丰富。各朝代的名宦大儒士绅留下的有关书院的诗词、歌赋、楹联、匾额及碑碣、图帖、书画、信札、讲义等弥足珍贵。环布书院周边的孔子山、孔子河、孔叹桥、讲经台、晒书场、坐石、墨池、砚石、长沮冲、桀溺贩等人文景观独特雅致。
教育价值。千百年来,问津书院形成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管理制度、治学规章为不同时期培养出了一大批治国、治学的栋梁之才。特别是问津书院教育培养青年学子的民族正气、道德操守、治学态度、兴学精神、为学风气的价值理念,带动鄂东地区发展教育的观念深入千家万户,形成当代鄂东学风昌盛和文风兴盛,其教育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社会价值。问津书院是按照儒家的道德标准教育培养生员的,数百年来培养了大量人才。明朝中后期问津书院所推行的一种面向社会大众、开放式的定期讲会制度,主要围绕德行、伦常、本末等一些基本命题而展开,参与人数众多,社会影响较大。问津书院历代对祭祀都十分重视,体现了由孔庙而庙学而书院的发展脉络,祭祀对象除孔子外,也祭祀仲子、长沮、桀溺、朱子及名宦、名儒、乡贤等等。问津书院通过宣教、讲会、祭祀等形式,对民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问津书院的保护利用
2002年11月,问津书院被公布为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北文物部门在充分认证和参考相关典籍资料的基础上,对问津书院鼎盛时期部分已毁建筑基址进行考古发掘,对清理出来的建筑基址、青石路面,覆盖钢化玻璃罩保留在原址,向公众展示原汁原味的文物遗迹。以清晚期建筑布局为主要依据,按照保存较完好的大成殿建筑规制标准,对仪门、洁粢斋、奉牲斋、魁星楼、文昌阁、丹墀、月台等附属建筑进行复建,基本重现了鼎盛时期的建筑规模。新时代持续做好问津书院的保护与利用,应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确定基本思路与目标。以问津书院为主体,以儒家文化和楚文化内涵为核心,真实、全面地保存并延续千年书院遗址的历史信息及全部价值,多方位、多手段全景展现区域珍贵原生态文化遗址。在统筹做好考古发掘与科学保护文物本体及遗址的前提下,建设国家级传统书院文化遗产展示基地,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教育培养传承基地,中国楚文化研究推介基地。整体规划纳入长江国家公园建设湖北段组成部分,提高湖北新洲问津书院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影响力,带动鄂东地区文化旅游经济发展,逐步形成集文化遗产保护、旅游、教育、展示、传习、研学等功能为一体的传统文化楚文化主题新景区。
二是统筹做好基础工作。首先,通过考古勘探厘清孔庙、庙学、书院发展脉络。考古发掘确定汉刘安初建孔庙处,宋末元初龙仁夫于孔子山麓筑室讲学处,明中期重建正式题名“问津书院”处等基址。其次,探明孔子问津车辙路径。依据《问津院志》载“山川脉络图”,精准发掘孔子山、问津河、颜子港、晒书场等数十处遗址的准确位置。再次,要开展深入研究。研究孔教儒学南移与楚文化的碰撞、融合,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以及对楚文化的影响;研究问津书院演变历史及春秋时期楚国地缘环境及社会状况;研究问津书院及周边遗址文化内涵;统筹做好编制问津书院及鄂东区域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国内外知名专家,规划设计好遗址保护利用的文化体、价值体、商业运营体,服务于乡村振兴,为文化旅游教育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三是科学编制规划。问津书院周边文化遗址丰富,保护利用必须从统筹规划编制入手。在深入研究认证的基础上,科学编制问津书院保护利用规划,文化遗址考古发掘规划,周边文化遗址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周边环境整治专项规划等,并将规划纳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统筹谋划问津书院及周边文化遗址保护利用的思路、政策、项目、举措。
四是开展环境整治。恢复问津书院及周边文化遗址历史风貌,在文物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影响文物风貌的后期改建、新建、搭建的建筑体,分别予以拆除、拆迁或改造;对文物周边及保护范围内的基础设施进行合理化改造,电力、网络通讯、给排水管线进行地下埋设;孔子河及周边的道路、山丘、桥梁、小溪、水塘、垃圾站等进行统一规划整治,科学合理地做好绿化与自然水系治理。
(作者单位:湖北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