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书院联匾赏析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张颖

image.png

莲池书院坐落于素有“城市蓬莱”之称的河北保定古莲花池园内,为清雍正十一年(1733)直隶总督李卫奉诏而建,并以莲池冠名书院,莲池因书院而著名,书院因莲池园林秀美,聚引学子,弘扬教化而声播四方。书院是清代直隶最高学府,是传播传统儒家文化,培育文品双馨的封建士人的官学化教育机构,深受清廷重视,乾隆皇帝四次莅临书院,赐匾题诗勉励师生。

莲池书院名师辈出。这里有首任院长张鳞甲(1670-?)、乾隆时期院长章学诚(1738-1801),光绪年间国学大师黄彭年、张裕钊、吴汝纶任院长时,书院有了极大发展。黄彭年任内,增置讲舍、购置图书、开设古学,书院进入鼎盛时期。光绪九年(1883),张裕钊任院长,改革教学体制,创新教育理念,进一步发展古学,缔造了直隶“桐城古文学派”,招收日本留学生宫岛大八,开展中外学术交流,声振东瀛。光绪十五年(1889),吴汝纶继任,他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东、西文学堂,开清代学院兼习西学之先例,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莲池书院培养的学生人才辈出,著名的有乾隆二十五年(1760)状元、湖广总督毕沅,直系军阀首领冯国璋,收藏家、版本目录学家傅增湘,清光绪三十年(1904)状元、书法家刘春霖等。

莲池书院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停办,历经170年历史。遗址改称“校士馆”。光绪三十一年(1905)八月,清政府下诏废除科举制度,校士馆亦停办。光绪三十二年(1906),直隶总督袁世凯在故址建立一座直隶文学馆,直隶文学馆于1910年停办。1912年,在莲池书院旧址新建省立第二师范学堂附属小学。

而今,莲池书院的主体建筑为“君子长生馆”,也是馆内举办展览的主要场所。君子长生馆,面阔五间,进深二间,背西面东,歇山顶,前有卷棚抱厦三间,四周庑廊环抱,门额有“君子长生馆”五字匾,寓“君子之德,与世长存”之意。行宫时期(1745年,为了满足皇帝西巡驻跸的需要,直隶总督那苏图将古莲花池内的保定使馆改建为行宫,称莲池行宫),这里是“课荣书舫”。舫,泛指船,用于此处指建筑物凌驾水上,如舟行水,又为读书之处,故名“书舫”。西晋文学家潘岳写的《芙蓉赋》中云“课众荣而此观,焕卓荦而独殊”,意即品评众花,只有荷花光彩焕发、超然出众。清同治年间(1862-1875),黄彭年曾带领他的学生在这里编纂《畿辅通志》。当时,肃宁县令送来一幅墨迹拓片,上有“君子长生”四字,众编修见此触景生情,于是把“课荣书舫”改为“君子长生馆”,其意是将池中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比为君子,来借喻人居此馆,会修行长生。

君子长生馆中有两副对联殊为引人注目。

馆内柱联:

堂开绿野,园辟华林,俯仰千秋,留胜迹;

地接瑯嬛,山邻宛委,师承百世,启人文。

此联为阳春李景明作于清光绪四年(1878),联中有四处用典故。绿野,指唐代宰相裴度有私人别墅“绿野堂”。华林,东汉、三国有华林园,为宫苑。莲池为元代张柔开凿,后为张柔副将乔维忠的私人园邸,清代曾做皇帝行宫,用“留胜迹”形容非常准确。下联瑯嬛,指“瑯嬛福地”,是见元代伊世珍所写《瑯嬛记》中的神仙洞府。宛委,指宛委山,会稽山的一峰,《吴越春秋》说禹登宛委山得金简玉字之书。整幅对联意为“古莲花池曾是侯府园林,又辟为皇家宫苑,漫长的历史转瞬即逝,却留下了一处著名的古迹;它与瑯嬛福地接壤,同宛委山比邻,与文明的发祥地联系紧密,如今正承续百代之遗绪,振兴礼乐教化的大业。”此联作于莲池书院第一次扩建的时候,联语表达了继承前人、光大事业的恢宏志向。

馆外柱联:

花落庭闲,爱光景随时,且作清游寻胜地;

莲香池静,问弦歌何处,更教思古发幽情。

此联为如皋朱焕彪所作隶书联。当时,园林因多年军阀混战遭毁坏,莲池残骸狼藉,不可言状。1931年,时任河北省长的王树常集资修缮莲池,9月完工,对联是修缮后写上去的。上联写庭花凋落,园景空阔,只能寻访往日的名胜地了。下联写莲池依旧,但“弦歌何处”?点明莲池书院不复存在,更教人发思古之幽情。其意为“岸上的花儿开始凋谢,游人稀少,庭院空旷冷落。园林里任何时候都景色宜人,是适合清雅游赏、寻觅胜迹的好去处。池中的荷花依然幽香,没有游船,水面平静如波。借问当年热闹的丝弦欢歌哪里去了?它的消失更激起人们怀古的深远情思。”此联情调低沉落寞,透露出作者对莲池往日繁盛景象的思念和对时事危难的忧虑。恰与上一副对联的踌躇满志形成了鲜明对照,反映着莲池书院的兴衰变迁。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0.149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