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宁波博物院举办“食礼中华——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展”,以炊烟初起、食以体政、乐舞侑宴、食尚交融、韵致之境五个部分全面呈现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发展变迁,再现不同历史时期的饮食文化特色。高朋满座,亲友欢聚,宴饮间必有娱乐项目助兴。乐舞百戏娱情,曲水流觞风雅,投壶、六博、酒令益智愉心,古人席间的游戏可谓丰富多彩。
百戏 形成于春秋时期,流行于汉代社会。汉代时,不论是国家庆典,还是民间宴饮、节日、祭祀甚至丧葬都能见到百戏表演。又称作“角抵戏”“大角抵”,是一种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包括角抵、俳优、驯兽、杂技、幻术、象人戏、马戏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和欣赏性。其中“角抵”是一种中国古代的摔跤运动。秦汉时期的角抵集竞技、娱乐、表演为一体,魏晋南北朝时发展为摔跤。唐代一般称角抵,宋代习惯称为“相扑”,在民间十分盛行,且出现了相扑组织与各类比赛活动。
乐舞百戏图中,经常出现一些身材粗短、上身赤裸、动作滑稽的表演者,汉墓中也有此类陶俑出土(图1)。这类表演者被称为“俳优”,他们通常边击鼓、边唱跳,是汉代宴会场合中常见的助兴演员。
投壶 投者站在一定的距离外,将矢投入特制的壶中,以投中数量以及投者与壶的距离决定胜负,负者饮酒。春秋时期,投壶作为诸侯宴饮的正式礼节出现,由六艺中的射礼演化而来。自晋代开始,投壶的形制基本定型,在壶口旁边有两个略小的耳(图2)。投壶的规则不断改进,流行范围越来越广,其蕴含的规则意识、谦让精神等中华传统礼仪文化流传至今。
曲水流觞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2人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举行祓禊,在宛转曲折的小溪上泛着羽觞(漆制耳杯),饮酒赋诗。王羲之把这些诗集在一起,并作《兰亭集序》。此后,三月三日的“曲水流觞”“兰亭雅集”成为了一种风尚,历代文人都有效仿。
耳杯(图3)为汉晋时期流行的一种饮酒器,也作食器。因其形状呈椭圆形,两侧各附一半月形耳,就像一双羽翼,故又名羽觞。
行酒令 酒令是古代酒筵间常见的游戏,因为具有游戏佐兴的性质,也被称为“酒戏”。盛唐以后,普遍采用以曲伴歌舞的形式,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抛打令。行抛打令时,身子被彩球投中,罚酒一杯,碰到香球飘带,罚酒半杯。到了明代,酒牌(亦称叶子戏)兴起,多用纸牌,内容以历史人物为主,行令时抽牌按图解意而饮。清代酒令种类多样,角色扮演类酒令一般需要借助工具,如酒筹、酒牌等。此外也有博戏类酒令,以骰子作工具。
酒筹是酒宴中活跃气氛、联络感情的助兴娱乐用具,盛行于明清时期。酒筹通常一筒为一套(图4),每一套酒筹都各具特色,时人常从经书、诗词、词句、名著、典故中取材作为酒令镌刻在酒筹上,抽到酒筹的人依照筹上酒令的规定敬酒、劝酒、罚酒。酒筹包含很深的文化内涵,参与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
清代《红楼梦》第63回中有一段怡红院群芳夜宴的场景。书中描写,宝玉生日那天,怡红院丫鬟们凑份为宝玉祝寿,请来黛玉、宝钗、探春、湘云等人,大家一同饮酒行令作乐。所行酒令为“占花名令”,令筹上写有花名及一句诗词,下面标明饮酒之法,掣到筹者只需按筹上所言行事即可。这种酒令简单易行,为宴饮活动增加了趣味性。
六博 六博也叫“博戏”“陆博”,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棋类游戏之一(图5)。六博棋具包括棋局、棋子和棋箸,另有用于记录输赢的博筹。因投掷的棋箸多为六根而得名。六博在秦汉时期已经风靡全国,频繁出现在各类酒宴上,极大地活跃了酒宴的欢乐气氛。魏晋之后,六博开始衰落,逐渐消失在宴饮娱乐项目中。
(宁波博物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