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青铜器物中的铜镜往往铸刻着许多精美的纹样,这些纹样不只是器物上的装饰花纹及图像,而是借由纹样传达其审美艺术与象征寓意。镜的名称大多以其主题纹样命名,如山字镜、禽兽纹镜。有时也会工艺命名,如螺钿人物镜、金银平脱鸾凤镜等;也有根据铸镜地点或字号命名的,如湖州镜、苏州镜等。
铜镜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是战国时期,属于铜镜发展的初创期。战国的铜镜皆尺寸较小,镜较轻薄,厚度在0.1-0.8厘米﹐直径一般在10-20厘米。战国镜以镜形来区分,有两种镜型:圆形与方形两种,方形镜的数量较为稀少。战国时期的铜镜已有规范化制式,这个时期的铜镜以轻巧为主,多为圆形,镜钮细小,镜上无铭文。纹饰一般都分为上下两层,下层线条较浅,面积较大,起衬托作用,为地纹饰;上层凸出于地纹之上,起主要装饰作用,为主纹饰(图1)。
本文将战国铜镜按照纹样大致分为两类:素面镜与纹饰镜。素面镜,出现时间最早,形体较小,一般为小粒状钮或桥形钮,该类铜镜造型简约,以圆形线条简单装饰,不具备钮座或钮缘。纹饰镜根据纹样位置(主纹饰与地纹饰)又可分为两类来谈。
主纹饰
以铜镜较粗线条的纹样作为主纹饰,观察其图像的排列方式与纹样主题的搭配,研究其纹样所代表的含义。
山字纹 山字纹镜是战国铜镜中的一个重要类型,主体纹样由三至六个山字形图案构成,地纹多为羽状纹(图2)。山字之间通常饰以花叶纹、叶纹等。主要流行于战国早、中期,其中四山镜较多,三山镜和六山镜极为稀罕。
山字镜最早出现于春秋晚期,山字纹样与方形镜钮座平行,皆以左斜30度的方式呈现,以粗线条与草纹装饰,地纹以羽状纹重复排列,钮座左右的羽状纹样并不对称。
连弧纹 连弧纹镜流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纹样特征是在圆镜背以弧线或凹面宽弧带连成圈作为主纹,战国连弧纹镜的镜钮多为三弦钮。连弧纹镜是由齐家文化“七角星纹镜”变化而来,由十二、十三和十五个圆弧不等,组成一个完整图案,尺寸皆在10厘米至20厘米之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为素地凸线连弧纹镜,二为云雷纹地凹连弧纹镜,三为重叠式连弧禽兽纹镜,这种镜式下限年代可到汉朝。从铜镜的布局、图案与工艺可以了解到,连弧纹镜是对日月星辰、天空孙宙的崇拜,后期逐渐演化为第三种类型,将禽兽纹与连弧纹组合在一起,表达对神兽和万物的崇拜。
菱形纹 菱形纹镜又称方连纹镜或花菱纹镜,出现于战国中期,是战国时期较为少见的铜镜类型之一。此类镜大多数是圆形,极少数为方形,根据纹样的变化又可分为折叠式菱纹镜(四凤菱镜)与连贯式菱纹镜(菱形纹镜)两种。折叠式菱纹以四条错折、两两斜向相交的条带纹组成。而连贯式菱纹以两个“V”相组合,中间没有切割(图3)。
禽兽纹 战国时期禽兽镜多为圆形,一般为三弦钮或半环钮,双重圆钮座。孔祥星《中国古铜镜》一书中提到将禽兽纹镜可分为饕餮纹镜、禽兽镜、兽纹镜这三类。
饕餮纹是一种图案化的兽面纹,为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纹样,古人使用这种图案,可能有禳邪祈福的含意。禽兽纹主体纹样多为凤和兽相间排列,有的是钮座向外伸出四个扁叶,叶间有二离形怪兽及二凤相间配列,边缘为十二内向连弧纹,这种也会被称为连弧纹镜。兽纹镜以镜钮座外有四兽最为常见(图4)。兽纹的变化较多,多见长尾狐面鼠耳的怪兽,低头卷曲,一脚足踏在圆钮座的顶上,另一足踏在镜的边缘,其一爪牵于另一兽的长尾上。
蟠螭纹 也称蛇纹,表现为纠缠交结在一起的龙、蛇,也可指卷曲缠绕的龙、蛇图案,是战国中晚期和西汉早期比较流行的铜镜纹样。蟠螭纹镜均为圆形镜,镜钮的钮座为雕花立体造型,镜背纹样以弦纹圈为界线,分为内外两区,内区为浮雕相互缠绕的蟠螭纹,外区均由两条纠缠的龙纹(蛇纹)组成,都有黑亮凸出的圆形眼睛,头部有角,躯干上有突起的涡形角。花纹高低起伏,细密紧凑,排列有序。
花叶纹或叶纹 根据战国时期铜镜,这类纹样以植物纹为主,圆形多为二叠式结构,主纹样四叶、八叶或花叶形图案,称之为四叶纹或花叶纹。花叶纹穿插于山形纹中居多,花叶纹镜兴起于春秋战国时代,地纹样多羽状纹或云纹。战国铜镜上的花草纹样十分常见,其单一似叶片造型的排列有花叶、花瓣、草、树叶等。此种叶纹的铜镜最早出现于战国,通常装饰在镜中钮座的周围或是以放射状出现于铜镜中。以前文战国四山镜为例,此镜为圆形,方钮座,山字底部与方钮座边缘平行,在山与山字之间自方钮座的四角伸出叶瓣纹,叶瓣之间皆以宽纹带连接,地纹以羽状为主。
地纹饰
战国铜镜地纹饰的制作使用了二方连续、三方连续、四方连续的手法,使用连续图案是提高效率的一个重要方法。连续式构图可以构建条理布局和规律性的美,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羽状纹 所谓羽状纹,即是把蟠螭纹躯体的一部分演变成羽状花纹,蟠螭纹从粗线条逐渐变形为细线条后,即成为羽状花纹。每个花纹单位前后左右平行,布满镜背。有涡粒羽状纹镜和羽状纹镜,主要流行于战国中期。前文五山字镜的地纹样就是以羽状纹为装饰性纹样。
云纹 战国铜镜地纹饰上的云纹应可以当是铜镜装饰云纹最初的表现形态。关于云纹的来源有很多争议,有象形文字转化、菱形纹的变形、青铜器上的回纹演变等等说法。但确定的一点是,云纹代表着古人对大自然的崇拜。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之一,云纹已经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标志,在各朝各代演变出不同的形式,不断获得新生。以十二叶纹镜为例(图5),镜为圆形,方钮座,方钮座四角以桃型叶纹,地纹以云雷纹为主,以卷形云纹与点状雷纹相互搭配。
云雷纹 作为与天文气象有关的纹样,依照图形判断,此纹样称之为雷电纹或许更恰当。云雷纹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雷纹为两弧形的长尖三角形(图6)。甲骨文中的“申”字为“电”和“神”的本字,其甲骨与金文,形似天上的闪电。而云雷纹为每个甲骨文中的“申”字变形后,加以云纹分隔。
铜镜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表现,兼具有形与无形两重涵义。一方面,这些纹样显示了先民对自然神力和生命的崇拜,另一方面,这些纹样凝结着古人在青铜器铸造和纹饰创作上的独特智慧。如何引领大众欣赏铜镜纹样之美,使传统文化图腾进入现代生活,进而推广中华文化图腾之美,让古老的纹饰在新时代重焕生机,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课题。
(何林主编 《你应该知道的200件铜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