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于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郭文林和祖莪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在承袭了古代书画临摹技艺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复制馆藏古代书画藏品为目的的一套独特的技艺方法。几十年来,该技艺方法的传承一直沿袭“师徒亲传”的传统形式。
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化工作的开展,数字影像记录成为技艺传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视频RAW格式在影视行业中已广泛应用,不论是在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剪辑、调色等过程中,视频RAW格式均已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这为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的数字影像记录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应用指引及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梳理视频RAW格式的技术原理和工作流程,并结合此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部教学纪录片《妙手丹青,筑墨神韵——故宫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的制作情况,分析视频RAW格式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和价值。
视频RAW格式原理阐述
RAW意为“未经加工”。RAW格式是通过记录以拜尔阵列为基础的感光元件所捕捉到光源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原始数据,也被称为“数字底片”。传统的解拜尔过程能够使RAW数据同时保留光的强弱和色彩信息。但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今RAW格式不仅具有光的强弱和色彩信息,同时还能够保留白平衡、降噪、锐化、色彩、调性设定等多项可调参数,为RAW格式视频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由于不同的视频RAW格式需要不同的流程来处理,这也是很多视频工作者对于视频RAW格式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虽然,视频RAW格式在处理工作中有很多不便,但其未经过任何压缩的数据能够出色地保留亮度和色度信息,为后期的色彩信息处理工作,尤其是对色彩还原有极高要求的拍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非遗专题纪录片的拍摄内容
中国书画作品受到其材质以及保存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能够长久保存的传世之作少之又少。而书画临摹技艺在某种意义上起到了延长书画名迹寿命的作用。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组建非遗纪录片拍摄团队,拍摄内部教学纪录片《妙手丹青,筑墨神韵——故宫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完整地记录了故宫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起到很好的保护和传承作用。
该纪录片分为三个章节:书画临摹的历史、非遗传承人的介绍以及书画临摹技艺的呈现。其中,最能够帮助技艺传承且又作为摹画技法教材使用的关键部分便是“书画临摹技艺的呈现”。中国书画主要创作于绢凌和纸张之上。宋元之前,绢本居多,纸本较少。到了明代之后,随着写意绘画的发展,纸本的使用逐渐增多。此次拍摄,两位非遗传承人都选择了较为有分量的宋画进行作画展示。
纪录片中,“书画临摹技艺的呈现”部分,所有制作步骤均在绢本之上完成。绢本作画的步骤相较于纸本有很大不同,分为选绢、制绢、读画、勾稿、落墨、着色、做旧、摹字以及摹款等。为了避免绘画颜料在不同色温情况下出现色差,以及避免光线不足造成画面噪点,视频RAW格式大量应用于该步骤的拍摄。
视频RAW格式在书画临摹拍摄中的应用
应用于不利光线环境。书画临摹对于光线有严格要求,其工作用房以北向自然光源为主,因为北向光线在一天中多为漫射光且相对稳定,可以避免光线直接照射于文物原件表面。由于漫射光中的紫外线同样会对文物原件造成损害,因此工作用房的所有窗户均采用可过滤紫外线的玻璃。以上硬件条件导致在拍摄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光线无法满足压缩编码的视频文件对光线的需求。若使用人工光源也会对文物原件造成二次伤害,尤其是纸绢类文物,同时还会存在色温无法恒定等情况。基于上述因素,本次非遗纪录片选用视频RAW格式进行拍摄,在保证清晰记录作画步骤的同时,对文物原件起到保护作用。
应用于色彩的准确记录。中国传统绘画的颜料主要起源于矿物色和植物色。矿物质颜料颜色需要使用乳钵研磨成细粉状再用于绘画中,整体颜色较为浓艳;而植物颜料主要是水色颜料,颜色整体比较明亮且成透明状。在摹画的过程中,由于文物原件受时间影响,整体颜色呈古旧面貌,因此,相比于普通的创作过程,古画的临摹还需增加一项做旧的工序,即在新画的墨色上加入藤黄、青黛等颜料,使画作染出浑厚浓重的古旧颜色。做旧的过程需要临摹者根据经验分析研究原画的色彩,反复校验,再逐步染足颜色。为了更好地拍摄渲染过程,在记录过程中不仅使用了视频RAW格式,同时还使用了外录监视设备。使用外录监视设备录制可以更好地监看色彩曲线,尤其是在可控色温情况下,能够充分保证画面色彩的准确性。
应用于细节的准确记录。勾稿是临摹步骤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即在胶版上先把原画过一遍稿。在勾稿的过程中,关于原画者的作画思路可以在读画步骤中被理解出来,例如原画中线条的起笔、收笔以及顿挫等都将在胶版上呈现出来。为了表现这些笔法的细节,使用微距镜头和视频RAW格式能够更好地记录下笔瞬间的细节,深度展现临摹者对于原画风貌的判断与理解。
“双钩填墨”是书画临摹中的摹字方法之一,传统的方法是将原作放置于向光处,如贴在窗户上等,然后再摹于油纸上。现如今使用拷贝台代替窗户,通过拷贝台下的灯光照射,使原件的线条影像现于画纸上,便于摹字。但由于相机感光元件宽容度的局限性,这种大光比的拍摄环境很难面面俱到。然而,RAW格式记录的无损信息,其动态范围高达16档,可以保留更多的亮部与暗部数据信息。即使在这样大光比的拍摄环境下,RAW格式记录的视频数据也可以在后期调色中拉回数值,使得画面在曝光足够的情况下同时保留住暗部的细节,更好地呈现“双钩填墨”的细节效果。
应用于不同风格的后期处理。后期解拜尔是处理RAW格式数据最为关键的一步。DaVinci Resolve软件是较为简洁的RAW格式的后期处理软件,不论是RED RAW还是Cinema DNG都可以被其很好地处理,不会偏色。而且可以根据拍摄情况的不同匹配不同的色温、控制画面的噪点以及处理过曝或过暗的信息。这种便利不仅体现在本次非遗纪录片的制作过程中,如果后期进行再次加工,只需对数据信息二次处理即可改变画面的不同风格。当然,如此大的数据量在后期处理时则需要足够高配置的工作站设备才能实现流畅的剪辑。
视频RAW格式在非遗技艺保护中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联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具有重要意义。影像记录是保护非遗的必要手段,但若在其过程中对文物等造成损害或记录的信息失真,就“得不偿失”了。通过分析视频RAW格式在拍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书画临摹技艺专题纪录片中的应用,笔者发现视频RAW格式不仅可以避免在拍摄过程中对文物的各类二次损害,同时能够准确地记录临摹过程中的色彩和细节。这不仅对文物原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也保障了通过数字影像记录传承书画临摹技艺的准确性,为更好地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