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文化之美 传承华夏之韵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陈列展览部

展现文化之美 传承华夏之韵

解读“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十三五”期间决定建设的国家重点文化设施,是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审美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国家级文化殿堂,是彰显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气象的重要文化地标。为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2年2月5日,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馆之际举办的“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简称“中华瑰宝展”),入选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浩若星海,此次展览撷取了一部分具有文化光彩、艺术魅力、形式精致、易于陈列演示的内容,分为“大国匠作”“旷古遗音”“万方乐奏”“丝路丹青”“粉墨传奇”“藉器传文”“神州迎春”“盛世重光”八大板块,展出工艺美术、古琴艺术、传统乐器、丝路壁画、中华戏曲、金石篆刻、木版年画、民俗表演等多个门类1298件(套)工艺美术和非遗珍品佳作,向世界人民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风采。

中华瑰宝展位于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1、2、3、4、5、6号展厅、中央大厅展厅、“盛世重光”多功能厅,展厅面积共计11400平方米,展线长度1550米,含8个场景设计和10余个互动体验区。展览整体设计思路从展品出发,以观众为中心。展厅主色调选取了7种中国传统颜色区分每个板块的差异性,并加以中国传统图案为展览辅助图形,与其各部分相呼应,以“暗线”贯穿整个展览;结合不同板块内容特性定制主体色彩和灯光配置,营造不同的视觉氛围和艺术风格;采用进口低反玻璃展柜,充分展现展品原有的造型和色彩;而展架、案几、展托首次采用缅甸花梨木定制,贴合中国工艺美术馆特性,体现传统工艺的工艺美、材质美,符合中国传统文化属性的同时,融入工艺美术作品及展出的相关文物个性之中。通过对材质形式的创造性转化,凸显中国工艺美术馆的特性,避免“千馆一面”的同质化现象。

中华瑰宝展的标志设计灵感,源于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件陶缸鋬耳上的一枚7000年前的完整指纹。其含义:一是留存在古老陶器上的指纹代表了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中华文明;留在古代器物上的先人的指纹就是中华文明的印记。二是隐含着打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门的寓意,迎接全国人民和国际友人走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的殿堂。三是作为文化传承DNA的指纹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同时,指纹纹理向中心回旋,这种向心性的特征又寓意着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彩虹在东西方文化中皆象征和平、和谐,彩虹指纹隐喻文明互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四是指纹的8种色彩代表了此次展览的八个部分,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的缩影,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绚丽的彩虹指纹,既象征着古代灿烂辉煌的文化,又代表了今天充满活力和时代感的当代文化艺术,活泼的配色充满蓬勃的朝气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五是指纹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传承人的技艺承载和印记,工匠精神的传递。

中央大厅展出的大型公共艺术装置“从阿勒泰到北京”,展示了人类滑雪起源地的历史渊源。这组装置艺术创意分别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市敦德布拉克洞穴彩绘岩画和北京北海公园传统冰上运动项目,既巧妙地将中国新疆阿勒泰——人类滑雪起源地与现代冰雪运动、冰雪文化连接起来,又是一次从西边到东边,从远古到当下的时空穿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向北京2022年冬奥会致敬。

本次展览在突出展品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的同时,寻找与百姓生活的交集,让传统文化更加鲜活、生动。展览根据不同板块营造符合展品特质的空间氛围,各板块之间相辅相成,静态展示与动态表演相呼应,通过经典文物、场景营造、多媒体查询、沉浸式体验、辅助展品、视频影像、程序互动等与国家非遗传承人现场演奏、专家学者讲座、专家学者现场讲解等活动串成一幅形式丰富、珍品荟萃、丰赡绚丽的宏伟画卷。由于展览中部分展品在国内属首次亮相,为了挖掘解析它们的背景知识,在展厅设计多个沉浸式体验互动区,通过数字化、沉浸式等多种技术进行多感官体验开发,这种创新性手法,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知识链接。此外,还结合展览编制大型画册图录《中华瑰宝——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美术展作品集》。

自中华瑰宝展启幕以来,全国各地的观众纷至沓来,累计接待观众37万余人(其中未成年观众8.2万人)。为了给观众提供高品味文化鉴赏和高质量文化休闲服务,除本馆讲解员外,还有45名志愿讲解员为观众提供公益讲解服务,累计讲解300余场,服务观众6000余人;结合展厅特色,策划教育活动10余次。同时,及时妥善处理观众诉求,制定投诉与反馈机制,共接到500余名观众留言,为399名特殊群体提供爱心租赁服务,为1.5万余名观众提供语音导览器服务。对于70周岁以上老人、残障人士及现役军人,还特设线下票务服务,确保观众有序参观。展览其间,联合中国煤矿文工团推出“艺海拾遗”非遗展演,邀请多家乐团现场演奏及线上直播;组织开展“小小讲解员”“中国巧手”“遇见非遗”美育系列社教活动;作为“双奥”之城的重要文化新地标,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为公众奉上文化盛宴的同时,也为北京冬奥助威添彩,2022年2月10日,160余名中外记者来到两馆参观中华瑰宝展,展品和表演所折射的中华传统文化令他们直呼“过瘾”。

“中华瑰宝展”各板块独立成章,力求以点带面,展示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大国匠作——走向新时代的工艺美术

中国工艺美术源远流长、匠心独运、丰赡瑰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艺美术重新复苏,呈现薪火相传、推陈出新的可喜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工艺美术百花齐放、欣欣向荣,成为中国人民“富起来”的生活象征。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有力地推动了工艺美术的繁荣发展,工艺美术更加注重守正创新,更加注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加富于时代感和设计性,更加契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国匠作”板块展出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工艺美术精品和四大翡翠国宝,利用展厅11米的净层高营造出通透、大气的场域。展览分为三个单元:“薪火相传 推陈出新(1949—1978)”单元主要呈现新中国成立之初至改革开放前的工艺美术作品;“百花齐放 欣欣向荣(1978—2012)”单元呈现的是改革开放时期至党的十八大以前的作品,重点展出了四大翡翠国宝;“新时代中国好手艺”单元展现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人民踏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手工艺事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旷古遗音——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

作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古琴艺术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修课程。琴乐是中国历史上渊源悠久且持续传承的器乐形式,其可考历史达3000余年。21世纪以来,古琴艺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被重新认知。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古琴艺术成为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古琴艺术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进入新时代,古琴艺术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功范例,传承弘扬着盛世的“旷古遗音”。

“旷古遗音”板块分为“器”“谱”“人”三个单元,分别从说器、名器、琴谱、琴人、斫器、现场演奏、多媒体互动等方面,向观众全方位呈现古琴文化艺术。以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为主的表达手法体现恬逸、闲适、虚静、幽静和深远的境界,通过互动演奏区的设置,配置定位音响设计,背景选取范宽、唐寅、仇英三位画家多幅画作制作成动画场景,配合琴桌和古琴演奏让观众感悟琴人一体、乐思相融的洒脱、达观境界,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

万方乐奏——中国传统乐器文化

中国传统乐器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河南舞阳贾湖骨笛已经存在了八九千年。中华先民以非凡的智慧,创造了品类繁多的乐器家族,先秦典籍的记载已达60余种,20世纪考古发现证实了其辉煌的身影:钟磬金石,现身荆楚;锦瑟瑶琴,出土江汉;青铜响器,声振秦晋;笛箫笙竽,吹彻中原。乐器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明证。强汉盛唐,丝绸之路上的琵琶、筚篥、箜篌、胡琴、唢呐,入乡随俗,竞响中华,见证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

“万方乐奏”板块在空间中把展品依据演奏方式和材质进行分类展示,通过柜内与裸展两种方式陈列展品,突出各类乐器的原始美感,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该部分从古乐遗响、弦管锣鼓、八音竞奏、宫商谱帙四个单元呈现,力求从“历史属性—文化功能—乐器形态”视角,全面呈现中国传统乐器与器乐文化的面貌。上追秦汉、下接明清、精美绝伦的中国传统乐器,合奏出弦管不辍、万方乐奏的盛世之音。

丝路丹青——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传摹

古代丝绸之路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条金线,其沿线地区有着历史上现存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洞窟类型最齐备、影响最广泛的佛教石窟寺和佛寺壁画遗存。丝绸之路沿线壁画以独特的洞窟形制、文化内容和壁画风格,展示出佛教文化及艺术传播的历史轨迹,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晶。此次展览为国内在壁画临摹、研究方面规模和跨度较大的一次集中展示,展现了艺术家和文物保护工作者共同协作的成果,在壁画技艺传承和艺术实践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丝路丹青”板块空间背景以接近石窟的土黄色为主调,在展厅入口处特别设计了地仗墙工艺流程,展示剖面结构,还绘制巨型丝绸之路路线图,展示丝绸之路面貌。整个区域的画龙点睛之笔在于展区中复原达玛沟小佛寺场景,通过对小佛寺遗址的复原,将大漠与戈壁胡杨等场景,配以冷暖交互色、隐藏式的灯光源,营造出古老的历史时空氛围,使游走在丝绸之路上的情境更加真实立体。

粉墨传奇——中国传统戏曲艺术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和世界的杰出艺术形态,代表了传统表演艺术领域的最高成就。戏曲始终居于中国文艺创作的前沿,通过挖掘整理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以及在内容与形式上的众多创造,保有了大量的优秀精品力作,培养了众多杰出艺术家,也深深驻足于中华民族的审美生活之中。中国戏曲通过数以万计的优秀剧目、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独树一帜的审美风格,推进着中华民族在戏剧表演领域中的创造法则,在世界戏剧之林中蔚为大观,堪称奇迹。

“粉墨传奇”板块秉持诗、乐、歌、舞为一体的本体规范,与时俱进的艺术创造,体现结构严谨、开放包容的中国戏曲艺术。该部分汇集中国传统戏曲不同类别、不同形态的文化实践,通过搭建传统戏台,布置展品和投影还原真实的演出现场,为观众带来全景式观戏体验。

藉器传文——金石篆刻、印谱、拓本

从结绳记事到观察自然形象,中华先民在劳动中创造了世界文明中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字。数千年来,历经篆、隶、楷、草的字体演变,中国书法、篆刻以特有的魅力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作品之丰、名家之多、传承之久、影响之广,在中国文化艺术史上蔚为大观,散发着中华文化的独特芬芳。

“藉器传文”板块展出海内外当代具有代表性的百位篆刻艺术家以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论语》中的警句篆刻的百件作品。金石拓本、印谱撷集了国家级收藏机构珍贵藏品,展现了传统文化在当下文化传承、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该板块分为篆刻、印谱、拓本三个单元。展厅内复制的《颜氏家庙碑》端庄严谨、雄伟挺拔,气势磅礴中展现出盛唐气象。

中国书法、中国篆刻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已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绵延不断的重要象征。藉器传文,功在千秋,泽润当代,启迪后世。

神州迎春——中国木版年画

年画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重要内容,以其质朴、率真的审美特质折射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民众的民俗信仰、审美心理、社会实践,铺展出千百年来无从替代的中国民间生活景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年画的起源、发展及衍变与经济生活、社会风俗、区域环境、宗教信仰、民族精神等历史因素息息相关,其题材源于现实生活。作为传统绘画的独立画种,年画多以鲜艳亮丽的色彩、圆润可爱的形象和喜庆祥和的立意,表达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浪漫主义的艺术想象。

作为中国特有的、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年画大都用于新年时张贴,烘托年味,含有驱凶避祸、祈盼盛世祥瑞之意,制作方式多为木版水印。在“神州迎春”板块特别设计了木板年画体验区,向观众展示木板年画的制作流程。

盛世重光——戏曲、音乐、民俗表演与学术讲座

“盛世重光”板块通过戏曲演出和民俗表演,展现中华瑰宝的活态样貌。在多功能厅剧场展演昆曲剧目《牡丹亭》、艺苑国风专场音乐会、新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演奏等,在中央大厅进行《喀纳斯河的波浪》《阿勒泰颂》《白天鹅》《阿山海格赋》等呼麦、楚尔、库布孜非遗剧目演奏,让展览艺术更加鲜活、更具魅力、更贴近人民生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作为一座在新时代建设落成的国家级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计划打造世界一流的国家文化展馆,助力文化强国建设。中华瑰宝展作为体现馆方展览定位与方向的品牌系列展,还将持续不断更新内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推广、交流提供丰富的素材。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53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