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杭州净慈寺遗址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image.png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组建净慈寺遗址考古队,于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对净慈寺改复建工程地块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考古发掘区域位于净慈寺的西南部,东临净慈寺观音殿和演法堂。由A、B两个区域组成,发现了包括八边形的建筑基址在内的多组大型建筑基址,出土陶瓷器、建筑构件等标本650余件。

image.png

主要收获

A区主要发现三处建筑遗迹,分别编号为JZ3、JZ4和JZ5。

JZ3规模最大、保存最好。其整体南高北低,方向北偏西7°,与寺院整体朝向一致,由八边形夯土台基、天井、连廊、踏步等构成。

其以八边形夯土台基为中心,周围以天井围合。台基北侧有踏步与其连接,南侧通过连廊与JZ4相连,构成该组建筑的中轴线,东西两侧各设南北向长廊环抱,台基东侧有连廊与东廊道相接。

八边形夯土台基边长7.5米,对径19.5米。台基以红土夯筑而成,台基边均用4层长方砖包砌。用砖规格有两种,较大者为37×17-7厘米,较小者为36×16-5厘米,外层多用小砖,施用灰浆,其内以大砖为主,不施灰浆。

台基上残存两个约0.8米见方的柱础及一块残断的础石,根据柱础和柱础痕迹的分布推断,台基上原建有八边形建筑,有内外两圈柱网,外圈柱网间距约6米(础心距),内圈柱网间距3.7米(础心距),内外圈柱网间距3米(础心距)。台基中部清理出一长方形坑,东西向,打破生土,推测为放置建筑下瘗埋物之用。台基上残存小片方砖墁地,铺砌方向朝向台基中央,自中心做出向八个角放射的八条分符。

天井和散水均以香糕砖侧砌为人字纹,用砖规格31.5×9-5厘米,除西南部外,均有灰浆痕迹。整体南高北低,高差可达1.2米,天井、散水和排水沟借地势构成了完善的排水系统。

南侧连廊平面基本呈正方形,边长约7米。东西两边以三层长方砖包砌,最外层施灰浆,用砖规格36×17-7厘米,部分砖侧面有疑为“二”“一万”的铭文。东北部包边尚存红色砂石质压阑石及小片方砖铺地。

东侧连廊南北长约8米,东西长约3.7米。南北两边以三层砖包砌,靠内的两层以长方砖错缝平铺,用砖规格不一,多用断砖,在个别砖的丁面有“八”字铭文,最外层错缝平砌一层规格为28×8-4厘米的香糕砖,施用灰浆。据其与天井和散水的连接方式推断,其修筑应晚于天井及散水。

西侧长廊,南北向,南高北低。东西两壁均以长方砖包砌,厚两层,约0.35米,外层砖施灰浆,用砖规格37×17-7厘米,最高处残高0.55米。廊道东南部现存一白色石质柱础,规格约0.63米见方,另在长廊西北侧发现一处磉墩,以土石夯筑而成,规格约0.75米见方,距二者位置推测长廊开间约3.2米(础心距)。

JZ4位于JZ3的南侧,呈东西向长方形,东西残长24.7米,南北残长约16米。北侧残存砖砌包边,厚三层砖,用砖规格36×17-7厘米,灰浆主要施用于外层砖和靠上层砖。

通过探沟揭露了台基的西南角,发现台基西侧和南侧包边厚两层砖,用砖规格36×17-7厘米,不见灰浆痕迹。

台基上地面铺装均已不存,仅在台基东南部发现四个约1.24~1.5米见方的磉墩。

JZ5呈南北向长方形,已揭露部分南北长25米,东西宽10米。东西两侧分别通过踏步或连廊与其他建筑相连。

台基东西两侧以两层长方砖包砌,用砖规格36×17-7厘米。台基面残存人字纹铺地,系以27.5×13-3.5厘米长方砖平铺而成,砖下有石灰面。

台基上残存9块础石,约65厘米见方。兼有白色石质和红色砂石质。据础石位置及分布推断该建筑可能开间七间,进深三间,坐西面东,当心间正对八边形台基,可能是其附属性建筑。

B区域主要由三组建筑遗迹和一处庭院构成,保留了由散水、明沟、暗沟和窨井等构成的完善的排水系统,并在庭院区域发现了水井遗迹。

井开口于②层下,据出土遗物推测废弃于清代。井口直径约1.8米,7.9米以下收窄,直径0.83米,深度约11.2米。红砂石质八边形井圈。根据文献记载,并综合水井所处地理方位判断,此井应为开凿于北宋熙宁年间的圆照井遗迹。

主要认识

本次发掘对了解净慈寺不同时期的主要建筑的特点、营造手法、规模和形制提供了翔实的考古资料,对研究古代寺院建筑和“五山十刹”建筑形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

年代问题 此次考古发掘发现了一组由八边形夯土台基、天井、连廊、踏步、散水、排水沟等组成的大型建筑遗迹。遗迹规模宏大,结构清晰,保存状况较好。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出土遗物,以及局部解剖沟情况可初步判断该组建筑遗迹营建年代上限不早于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

关于其废弃年代,由于建筑遗迹位于④层下,该层以青色瓦砾堆积为主,属原生建筑废弃堆积。出土瓷片以青瓷、青白瓷和黑釉瓷为主,出土瓦当以莲花纹为主。在JZ3西侧连廊上采集的炭化木屑,经测年结果为南宋初。根据地层堆积情况、出土遗物年代,结合建筑做法等,推测其废弃年代可能在南宋末至元初。

遗迹性质 在莫高窟第61窟西壁《五台山图》中,有一处被称为“大法华之寺”的建筑。该建筑平面方形,南面正中设山门,周绕回廊,寺内正中的佛殿为八角亭式,顶为八角攒尖,其上设刹,刹中部置宝盖,殿阶台二层,上高下低,都用砖砌,殿正东面设版门,门前置铺斜坡砖道。与净慈寺发现的遗迹高度一致。

无独有偶,日本奈良法隆寺东院的一组建筑亦是如此造型。以八角圆堂梦殿为中心四周环绕回廊,回廊南面为礼堂,北面为绘殿及舍利殿、北接传法堂。梦殿建于日本的天平时代。

《净慈寺旧志》云:应真殿四十九盈,即五百罗汉田字殿也,在正殿之西,“在运木古井南”。五百罗汉堂,又称应真殿。显德元年,潜禅师移奉塔下,金铜十六大士始建。及南渡毁。绍兴二十三年,高宗临幸,敕佛智道容重建,复十六大士并五百尊罗汉像,各高数尺。元代及以后,五百罗汉殿形制发生较大变化,被称为“田字殿”。

综上,此次净慈寺发现的大型建筑遗迹与文献记载的罗汉堂的区域位置高度一致。其位置在大殿以西,位置与文献记载的“圆照井”方位可相互对应,推测三号建筑基址可能与五百罗汉堂有密切联系。

朝向和轴线问题 由八边形夯土台基组成的大型建筑遗迹其朝向为坐南朝北,与寺庙的整体朝向一致。西湖周边的很多佛寺其朝向都非坐北朝南,如南高峰塔遗址的朝向为坐西朝东,圣果寺遗址的朝向为坐西北朝东南,北高峰塔遗址的朝向为坐西北朝东南。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山地寺庙等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建设时需因地制宜,依山就势而建。另一方面佛寺的朝向如此设计,就是为了面向西湖或者钱塘江。且该组建筑遗迹的西侧还发现一面阔七间进深四间的房屋遗迹。说明该组建筑遗迹为寺庙西侧轴线上的重要建筑遗迹。

建筑理念 净慈寺遗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它巧借自然山体营建寺庙,依山就势,自上而下层层布局,将自然景色与山地寺院完美融合,创造出了一种错落有致,建筑不拘一格的灵动特点,最终达到了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0.05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