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孔子博物馆的媛媛老师。今天,我要带大家开启一段奇妙的探秘寻宝之旅。屏幕前的你们将化身为少年考古学家和博物馆学家,跟随我走进孔子博物馆,一起追寻历史的足迹,探索孔子的智慧密码,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无穷宝藏。记得睁大眼睛,留神观察哦……”2022年5月31日,在山东教育电视台的支持下,“孔子密码”云端研学正式上线,为孔子博物馆“孔子课堂示范基地”近两万学生带来了“孔子密码”主题研学第一课。
此研学系列课程立足博物馆“新杏坛”的定位,依托展览,按照国家有关部委关于文化、教育和旅行“立德树人”的要求,通过对馆藏特色文物和展览实物实景等进行多学科交叉阐释,以问题探究为出发点,结合原创手作材料包的体验实践,积发广大观众特别是青少年观众对孔子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为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贡献文化力量,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
优势资源
孔子博物馆位于孔子的诞生地山东曲阜,这里被誉为“东方圣城”,是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神农故都、少昊之墟、周汉鲁都。清晰灿烂的历史文化脉络、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存及古史传说有力诠释了孔子思想缘何诞生于此,成为儒家文化资源重要的集中汇聚之地。这里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达11处,曲阜孔庙、孔林、孔府作为孔子及其家族的重要历史遗存,与祭孔大典、碑刻拓印、孔府菜烹饪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特有的纪念意义及对中华文明的影响而享誉中外;曲阜鲁国故城是2013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集中呈现了孔子所处时代的社会面貌,也是“十四五”期间山东省唯一列入国家“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工程”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项目,其重要的文化遗产价值不言而喻。
孔子博物馆作为“三孔”世界文化遗产的延伸,北距孔庙四公里,是为了纪念孔子、传承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建设的重要文化设施,拥有各类馆藏文物达70万件。藏品主要源于孔府旧藏和曲阜鲁国故城出土文物,特色文物包括孔府档案、传世明代服饰、古籍图书、祭孔礼乐器等。依托丰富的馆藏和本地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策划制作了基本陈列“大哉孔子”、专题陈列“孔府旧藏文物精品展”以及“《论语》主题展”等一系列特色精品展览,为社会教育活动及研学课程的开发、创建儒家文化主题社教品牌提供了坚实保障。博物馆成为新时代孔子文化的集大成普及传播之所、青少年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实践基地。
基于探索实践过程中的工作经验和市场需求,博物馆积极发挥阐释孔子思想的平台功能,展示传承千年的孔府旧藏文物,系统传播形而上的孔子思想文化。深挖文物和展览背后的故事,精炼出孔子密码、衣冠载道、溯源曲阜、食礼和德四个主题,开发了一套系统化标准化的研学课程。以孔子博物馆为基地,线上线下全方位整合各平台教育资源,以多种形式服务全国乃至世界的校内外观众。
主题凝炼
课程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国家文物局办公室联合发布的《关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资源、文物资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养的通知》中要求的文教合作为指导,参照“观察访问、探究体验、动手实践”三大研学标准,立足“三孔”、鲁国故城、西夏侯遗址等文化遗产,围绕孔子博物馆的常设展览和特色藏品资源,结合《论语》《孔子家语》《史记》等经典,以展厅、公共空间、功能教室及馆内菜园、果园和牡丹园劳动实践基地等为课堂,围绕四个主题精心研发核心内容与产品。
“孔子密码”侧重讲解展厅展示的鲁国故城物质文化遗存。青铜材质的“侯母”壶,金、银、铜铁等材质的带钩,水晶串饰、蜻蜓眼料珠等精美墓葬文物,以及两周时期鲁国城址布局和车马坑的复原展示,传达孔子时代“周礼在鲁”的社会生活面貌。同时深入解读孔子圣迹图、孔子画像及以文献记载的孔子事迹创作的场景雕塑和油画作品等背后的故事,将孔子一生行迹和思想成果与当下生活相勾连。带领研学者走近孔子,聆听先师教诲,收获人生启迪。
“衣冠载道”依托本馆传世明代服饰的专题展示“齐明盛服——衍圣公明代服饰文化展”内容,诠释因衍圣公的特殊地位而保留至今的明代孔府服饰所承载的礼制内涵。按照礼仪制度,孔府服饰有朝服、祭服、吉服、忠静冠服、公服、常服、便服、素服等不同分类,这些服饰因穿着场合的不同被赋予了特定的政治与礼仪内涵。通过场景还原再现服装的色彩、制式、纹样、织造工艺等,引导研学者在了解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欣赏服饰之美的同时,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文化自信。
“食礼和德”则从展厅的餐具展开,由孔府档案记载的年节菜单、物料配备到日常生活中所用盘、碗、碟,再到全套404件的银锡合金餐具,追溯至《论语》中体现孔子关于饮食文化的论述。以孔府点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课程将其独有的文化内涵与传统节日、四季时令、吉祥纹饰等要素的联系融入制作技艺体验过程中,使研学者感受“天下第一家”孔府的传统饮食文化。
“溯源曲阜”以考古学角度梳理曲阜地区史前遗址分布,通过出土的石器、玉器、陶器等文物重点展示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及至商周时期青铜器型和纹样的变化。并从古史传说讲述曲阜的始祖文化,包括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以及构成孔子思想重要源泉的尧、舜、禹等先贤圣王的故事,阐释孔子何以“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再到孔子生活的春秋战国时代的鲁国文化,呈现曲阜“鲁国故都、东方圣城”的深厚文化底蕴。
原创手作
为配合各个主题的深度解读,博物馆提取馆藏特色元素,原创开发了手工文创产品,形式新颖,寓教于乐。
“孔子密码”圣迹图胶片投影仪。根据馆藏高人气文物展品《孔子圣迹图》定制开发。精选有代表性的关键时间节点的历史事件,依据原版画面采用高清胶片冲印技术定制适配胶片,开发可以让青少年利用初中物理光学相关知识动手制作的微型变焦投影仪。这种让青少年亲手制作投影仪并收集文物胶片档案进行投影、解读画面内容的研学形式,融科学原理与文化、历史教学为一体,既激发观展兴趣,又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
“衣冠载道”孔府旧藏明制汉服研学手作。以孔府旧藏蓝地妆花纱蟒衣和暗绿地织金纱云肩通袖翔凤纹女短衫为标本,邀请专业服装设计师对服装形制、纹样、色彩等进行扫描复刻,按照汉服制作工艺还原制作步骤。通过现代服饰纺织业中高科技生产技术(扫描、印染、激光剪裁)与传统明制汉服艺术特色、工艺流程的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华传统文化技艺的同时,感受现代先进技术的运用,实现传统与创新的融合。此款手作产品有两种不同难度,方便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根据兴趣及动手能力进行操作。
“食礼和德”孔府点心制作体验。将动手体验环节与劳动实践教育结合,联合孔府点心制作技艺传承人,提取文物特色纹饰或器型,结合中华传统节日和时令节气,沿用留传千百年的古方,使用上好的食材原料,坚持制作工艺繁复的传统技法。参与者在掌握孔府点心制作基本技艺的同时,提升观察审美、协调合作、动手实践的能力。
“溯源曲阜”文物DIY创意灯。以鲁国故城出土的明星文物之纹饰作为雕刻(或绘制)的图案来源,搭配亚克力水晶雕版、LED灯组、雕刻刀或彩笔等组成材料包。使用者可参照“侯母”铭夔纹螭耳铜壶、镶金银质猿形带钩、圆雕黄玉马等文物的纹样将材料自由组合。文物元素和现代科技、创意美术相结合,形成独一无二的动手实践型文创作品,点亮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灯,也让千年文化在现代科技与使用者创意的赋能下全新闪耀。
多元实践
经过系统的课程研发形成的核心产品,主要包括主题探究学习册页、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合作出版的《孔子密码研学读本》、动手实践材料包等学习辅助材料。
孔子博物馆基地的研学服务。针对来自国内外的研习者,充分利用博物馆展厅、公共服务空间等场域,引导大家通过展厅探究、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动手实践等系列环节的参与,完成研学目标。同时将展览陈列、馆藏优势和学校课堂教学结合,架设与学校资源共享、文化沟通的桥梁。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段的教育特点,将“孔子密码”系列研学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课程标准相融合,衔接语文、美术、历史、自然、品德与生活等学校课程,将同学们平时只能在书本上看到的内容带到他们面前。根据不同年龄特点,拓展了敬师礼、开笔礼、儒学知识讲座、传统文化体验等趣味性和互动性强的进校园活动,不断提升博物馆服务本地中小学的社会功能。
策划配套社教展全国巡展。博物馆做好在地服务的同时,创新展教融合新模式,策划“孔子密码研学主题探索展”巡展,进行直观可视化呈现,让学子们多场景、多感官体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2022年首站落地福建泉州,展览通过孔子的一生、孔子的思想、《论语》的故事三个部分带领观众走近孔子,对话先师,探索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家思想留下的智慧密码。开展当天,大批青少年来到展览现场观展,亲自制作圣迹图投影仪和微缩明制服装,体验孔子博物馆为倡导新时代尊师重道之风而特别推出的“敬师礼”。展览将陆续巡展至香港、天津,后续会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研学课程主要客源地、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地继续巡展。
深化互联网+,开设“云课堂”。为了让更多青少年“创新性”地参与研学活动,孔子博物馆上线了云端“孔子密码”,基于优质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在全国选取重点城市的知名学校共建“孔子课堂示范基地”,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为合作学校提供定制研学录播或直播课程,让青少年透过屏幕走进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之美,感受科技与文化相融的强大力量。“孔子课堂”前期已落地香港、上海、成都、泉州等地,以“孔子密码”为核心课程展开服务。同时根据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段的学生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定制课程,精准服务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促进其均衡发展。比如2022年3月,为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第二民族完全小学定制开发“孔子密码”之“孔子的故事”系列国学课程,以腾讯课堂的方式每月定期为孩子们远程授课,将儒家文化的种子播撒到黄河源头。
成效初显
“孔子密码”研学课程自2021年策划实施以来,与学校、电视台等单位跨界合作,营造了丰富多样的研学场景:大批中小学生来到博物馆现场,参观展厅、开展团组讨论和动手实践;课程被曲阜当地众多中小学校引入校园;以线上云课堂“孔子密码”为核心课程,服务“孔子课堂”落户学生超五万人;“孔子密码主题研学探索展”每到一处即掀起当地中小学生学习《论语》和孔子文化的热潮……
值得一提的是,孔子密码主题研学探索展天津站举办时,为让当地更多低年龄段孩子参与其中,特别设计了低幼版的研学主题寻宝活动,“寻宝手册”标注了汉语拼音,活动形式以听导师讲孔子趣味故事为主线,找寻宝藏线索,最终完成寻宝任务,把自带种子的门票带回家,种下一颗文化与智慧的种子,一起静待花开。
新颖的形式和优质的内容引发了各地文化、教育、旅游行业的广泛关注。“‘孔子密码’主题研学能够促进我们学校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来增强我们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来讲好孔子的故事,讲好中国的故事。”福建泉州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王贵斌对云端研学课程给出如此评价。
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和实践,研学课程形成了以孔子博物馆为基地,以标准化内容为核心的辐射传播。包括展厅探究与手动实践的实地研学,网络卫视直播、本馆自媒体专题录播等云端课堂,“孔子密码主题研学探索展”各地巡展等线下线上多渠道、多媒体融合的服务形式。实现“基地内容输出+研学主题线下巡展+云课堂+孔子课堂示范基地个性定制”的矩阵式服务,社会反响热烈。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面对国家和全社会对于博物馆充分发挥教育服务功能的高质量需求,如何更充分地活化利用博物馆资源,让人民体验到更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当今博物馆教育工作者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日常的讲解服务过程中,在不断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实践中,孔子博物馆利用阵地资源,加强跨界合作,创新博物馆研学模式,探索出“孔子密码”主题研学课程的高效传播路径。
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号召与指引下,孔子博物馆勇担使命,开发创新更多优质社会教育产品,有效服务中小学社会实践,丰富广大民众的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让博物馆成为突破圈层的文化营养活水,让更多的人走近孔子,让孔子文化走得更久、更远。
(杨孝瑜 刘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