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提高考古工作野外津贴标准、加强未定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2018年至2022年,633件全国人大代表建议、653件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切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文物工作的关注与关心。
五年来,国家文物局结合文物工作实际,密切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联系,充分采纳合理建议,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在建议提案数量逐年递增的形势下,高质量完成建议提案的办理,获得政协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提案先进承办单位表彰,以扎实的办理成效及向具体政策制度的转化,回应人民群众对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期待。
压实办理责任 增强办理实效
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注重将建议提案办理与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调查研究、科学民主决策结合起来,召开交办会、协调会、座谈会,开展专题调研。坚持把提高办理质量放在首位,制定《国家文物局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指南》,健全统一交办、台账管理、督办催办、协调服务、考核评优等工作机制。安排业务骨干负责承办工作,办理过程中加强沟通协调、会商讨论,对办理工作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国家文物局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深入研究、积极采纳合理建议,努力推动办理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通过政府网站向社会公开复文内容,主动接受代表委员和公众监督。在办理过程中,密切与代表委员的沟通联系,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多次邀请代表委员参加调研、召开座谈会,加强面对面沟通交流,变“文来文往”为“人来人往”“常来常往”。将建议提案作为加强部门协同的有力抓手,加强与协办会办单位的沟通联系,加强协同办理和成果转化,有力推动文物相关工作。
落实重点督办 助推顶层设计
解决一个方面问题、促进一个领域工作,是办理重点建议提案的工作要求。五年来,国家文物局共承办30余件重点督办建议提案,特别是2022年,首次牵头办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点督办建议9件。通过重点建议提案办理,以点带面,助推文物事业顶层制度设计。
《关于加大重大旅游基础设施支持力度 助力打造大敦煌文化旅游经济圈的建议》由国家文物局牵头办理。国家文物局专题研究办理工作方案,会同协办单位和有关部门赴敦煌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邀请甘肃代表团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出席会议,当面沟通交流,听取意见建议。结合《“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编制、文物保护科技创新政策性文件起草等工作,加大全国石窟寺保护力度,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签订共建敦煌研究院协议,共同推动敦煌研究院“一院六地”平衡协调和高质量发展。
《关于制定考古工作野外津贴规定的建议》聚焦多年来考古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和现实诉求。国家文物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积极与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沟通协商,推动出台调整文物考古野外工作津贴标准的政策性文件,解决了文物考古工作多年的急难愁盼问题。
《关于推进土地储备考古前置工作的提案》对郑州、北京、广州、成都、南京、西安等地土地出让考古前置政策进行梳理,提出明确考古勘探发掘经费性质、明晰土地储备和考古勘探发掘程序、加强土地储备考古前置监督等建议。国家文物局高度重视委员关切,结合我国考古工作现状和地方实践,在修改文物保护法过程中作出明确制度设计,为完善基本建设考古制度,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关于大力发展博物馆云展览的提案》聚焦博物馆建设和更好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云展览是近年来博物馆领域的新兴展览形态,通过数字化和线上技术运用,打破博物馆展览时空与实物限制,正在逐渐成为博物馆展览的重要方式。新冠疫情以来,在博物馆传统展览教育活动受到普遍影响的情况下,国家文物局积极引导各地文物主管部门和博物馆开展在线展览等服务,2022年各地博物馆推出2000多个云展览项目和云教育活动,实现“闭馆不闭展”“服务不打烊”,取得良好社会效益。
加强协商协作 助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五年来,国家文物局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通过建议提案办理推动央地合作,加强部门联动,针对反映集中、重点关注的事项,建立答复承诺事项台账,与推进重点工作紧密结合、一体推进,切实让建议转化为文物事业发展的动力。
在文物保护法修订,《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性文件起草,《“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文物安全防控“十四五”专项规划》编制等工作中,积极吸纳建议内容。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世界文化遗产申报管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开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具体工作中,持续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努力兑现承诺。
《关于认定文物科学与保护技术为独立学科的建议》结合当前文物保护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现状,提出针对性建议。国家文物局认真研究调研,全面摸清文物保护学科设置现状及行业需求,系统梳理存在的问题,为文物科学与保护技术独立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政策依据。积极与教育部沟通,推动在《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交叉学科门类下增设“文物”专业学位,可授予博士学位。这将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交叉的基础上,为文物保护利用知识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平台,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和质量。
《关于从国家层面着力支持桂北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加快打造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的建议》希望从国家层面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国家文物局会同中央宣传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编制《长征文物和文化资源保护传承专项规划》,将湘江战役旧址列入长征文物连片保护工程,推动桂林红色资源保护利用;会同国家林草局,将广西桂林南山草原列入首批红色草原名单予以公布,支持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和草原生态的系统保护,助力融合发展。
《关于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石窟保护利用研究体系的提案》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石窟寺保护重要指示批示,探索新时代中国石窟寺保护路径。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研究编制《“十四五”石窟寺保护利用专项规划》,指导各地开展石窟寺保护工程、考古研究、技术研发、展示交流等工作。文化和旅游部加强石窟寺文化品牌宣传,使用网络和新媒体渠道向国际宣传重要石窟寺。教育部加强石窟寺保护相关教育教学,支持有关高校在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石窟学相关学科方向,加强石窟寺相关专业、课程和研究基地建设。科技部推进石窟寺保护关键技术研发,部署2项石窟寺保护国家重点研发项目计划。
国家文物局在建议提案办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回应代表委员诉求、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力争让代表委员满意、人民群众受益,作为办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扎实办理推动建议提案转化为文物保护利用制度举措,为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