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怀念于坚先生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马自树

image.png

2月8日,于坚先生辞世。在第一时间,先生长子张迈同志电传噩耗,令我十分悲痛!几十年来,我和于先生相识相知,他是我尊敬的学长!说是学长,有两层意思。一是于先生早年参加革命,曾经在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学习和工作,而这两所大学则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改革开放后,我曾在中国人民大学做过三年研究生。从学业出身来说,于先生是我名副其实的学长。另一层意思是于先生是新中国文博事业的元老之一,1949年就在文物局工作,开启了文博事业数十年的征程。于先生为人谦和,低调做人,坚守原则道义,是一位好领导。他不仅领导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而且对文博业务刻苦研究,笔耕不辍,直到晚年还完成一部回忆录,难能可贵!按老话说,于先生是“又红又专”的学术型领导干部,这是我尊其为学长的深层原因。

我们怀念、纪念于坚先生,有一件历史事件不能不提及,那就是北平解放之时,他是代表新政权接管文博单位的军代表之一。同时参与接管、后来留在文物部门工作的还有罗歌先生。罗先生是贵州人,1926年生人,20世纪50年代曾在莫斯科大学留学,1958年回国后一直从事文物博物馆工作和研究,直到1993年辞世。于坚先生是当年参与接管人员中享年最长久的一位,他的辞世标志着这一历史事件画上了句号。那时,开始组建文化部文物局,于先生是直接参与者,并结识了王冶秋同志,所以,他是文物局当之无愧的元老。

前面说到于先生回忆录,取名为《七十载文博情——于坚回忆录》。这本书由于先生回忆述说,故宫博物院派了一位助手记录整理,可以说是一部口述历史。这是于先生晚年非常用心非常专注的一部总结性著作。此书起步于十年之前,由于各种原因进展较慢。于先生有些着急,毕竟年岁不饶人啊,疫情前他曾召我到府上商谈如何将此事推进。嗣后我找到故宫主要领导反映了于先生的情绪,希望得到关注与支持。时至2022年下半年,书稿终于完成,先生非常高兴,于10月11日由其子张迈陪护来到寒舍,告知有关情况(如图)。

先生身体一向很好,一见面我却发现先生坐在轮椅上,这使我非常吃惊和自责,事先没有问清楚先生的身体情况,早知道先生如此,我必亲去府上拜访啊!人年岁大了,身体状况是很难把握的。这真是应了古人那句话:“春寒、秋热、老健,为此三者,终是不久长之物也”(欧阳修《与沈待制》)!不过于先生精神很好,落座之后,家人奉上清茶。他告诉我,回忆录书稿已经完成,等待出版。他从包里拿出两份打印好的目录给我看,内容很是丰富。先生吩咐,目录一份给我留下,一份让我转交彭卿云先生,希望我和彭先生为他这部著作写点类似序言式的文字,放在书前。对于老的嘱托,我们不敢怠慢。卿云先生不愧是文章高手,隔天便一挥而就,诗文合璧,特别是十二句七言排律,铿锵瑰丽,表现了对于老的深切敬意。由于彭先生诗文在先,我便东施效颦,赶忙草拟了一篇千字小文,琢磨再三,心中还颇为忐忑,不知是否合于老意。好在发过去之后,获得先生认可,算完成一桩任务。没想到,先生大作还没出版,便驾鹤西去,成为永久的遗憾!

我写纪念先生这篇短文,就想把上述千字小文链接于此,算是对先生回忆录做个预先的宣传,可否弥补这“遗憾”于万一呢?

这篇小文就是《峥嵘岁月 往事如歌》,全文如下:

98岁的革命前辈、新中国文物事业开拓者、见证者于坚先生,近日将出版《七十载文博情——于坚回忆录》,嘱我写几句话。作为晚一辈的文博人,无论如何是不能拒绝的,哪怕写几句祝贺的话也是一种责任。

早在20世纪40年代,于老入读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风雨如磐的环境里,于老胸怀理想,心向光明,很快接受革命思想,积极参加革命运动,在地下党安排下,毅然奔赴解放区,成为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一员。1949年随大军进入北平,加入北平军管会文化接管委员会,参与接管清华大学,接着便参与接管北平图博文单位,联络接管历史博物馆、文物整理委员会和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结识了王冶秋同志,从此开启了于老献身文博事业的卓越篇章。

进入文物局后,主要工作任务是文物保护和法规制度建设,跟随王冶秋保护鲁迅故居,跟随郑振铎局长奔赴南京、上海接收国民党中央档案,筹划实施故宫南迁文物返回故宫,参与筹建新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研究和草拟文物藏品保管和分类的规范性文件,等等。这些事情处理起来,既要有正确的思想政治的指导,又要有具体细致的工作方法,这方面,于老有很多独特的体会和心得。他有写日记的好习惯,处理任何事情都有详细记录,时间、地点、人物、事项、结果以及心得思考,详详细细,记录在案,真实可靠。所以,于老这部回忆录据此而写就,是可以当“信史”来读的,是见证新中国文物事业发展的真实的信史。

从20世纪70年代起,于老开始当担文物系统直属单位领导工作,先是主持文物出国展览工作,开启了“文物外交”的良好局面;后是主政故宫博物院,做了许多拨乱反正的事情。在领导岗位上,于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既具有宏观视野,又能微观精准把握。在故宫博物院,对机构人事的安排,地库的建设,以致门票的调整等等,极尽周到稳妥。在工作中,他对有些事举轻若重,有些事则举重若轻,具体事具体处理,必得完满结果,很有领导素养和才能。

离休之后,于老仍时时关心文物工作,积极参加文物学会等社团组织的活动,建言献策,为文博事业尽心尽力。“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于老对文博事业情怀深沉,矢志不渝。他不断地思考、研究,深入探索文物保护的规律、特色,并笔耕不辍,论说肯綮。对人对事的记述,也中正平和,可谓知人之论。

总之,于坚先生作为一位老革命、老领导、老专家,历10年之久,在任昉女士的协助下,终于在98岁高龄出版这部回忆录,真可谓“十年磨一剑”,这是一件好事,一件喜事,必将成为文博界一份独特的财富而产生深远的影响!“世上功名兼将相,人间声价是文章。”于老极有“声价”的著述,值得我们很好学习和继承。

最后,拟写小诗一首作为对于老的敬意:

鲐背之年写春秋,

书剑光华射斗牛。

一片丹心酬故国,

只把信史世间留。

2022年10月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517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