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草原,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草原类型以高寒草甸为主;是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长征途中的甘孜会师所在地,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利寺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孜县朱德旧居,红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纪念地,十八军窑洞群遗址。2022年8月,入选国家文物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确定的第一批“红色草原”名单。
甘孜县天然草原面积723.93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6.08%,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683.59万亩,占天然草原面积的94.43%,草畜平衡区面积464万亩,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67.88%。牧草种类繁多,草场水源丰富。
“甘孜”意为洁白美丽的地方,有着1300年建制史,拥有悠久的藏文化和丰富的红色文化。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利寺始建于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寺院由大殿、护法殿、活佛寝殿、僧舍组成。1936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到达甘孜,五世格达活佛积极动员白利寺及附近群众支援红军,受到朱德总司令亲切接见。红军帮助当地群众建立藏族历史上第一个人民革命政权——中央博巴政府时, 五世格达活佛当选为副主席。
1936年6月下旬至7月初,红二、红六军团长征抵达四川甘孜地区,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中共中央指令红二、红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在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力争下,红二、红四方面军决定共同北上,同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合。红二、红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甘孜会师,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对维护全党全军的团结,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开创中国革命新局面起了重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进军西藏,历时一年零九个月的艰苦行军,被称为“二次长征”。期间,为打通空中通道,广大官兵抢修了甘孜机场,十八军窑洞群即为修建机场官兵的工作、生活场所。2018年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1990年代,甘孜修建了“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孜苏寺——红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纪念地;2020年12月编制完成《四川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甘孜会师概念性规划》,以甘孜会师为核心划分四个主题区,即甘孜会师主题区、红色政权主题区、革命友谊主题区、钢铁战士主题区;七景以红军长征相关文保点及展示点为核心,景观有白利寺、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朱德旧居、孜苏寺、部队休整地、博巴政府旧址,展现红军长征历史长卷,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长期以来,甘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建设定位,高度重视草原资源保护和利用,将草原资源和生态发展有机结合,取得显著成果。
甘孜有关方面负责同志指出,结合红色旅游,甘孜将进一步全面提升长征文化遗产线路的展示水平并与沿线其他文化自然资源形成联动,建立贯通中国东南-西北的遗产展示长廊和线性博物馆群。加大执法力度,确保文物免遭破坏。积极争取保护经费,加大文物保护投入,确保文物保护工作扎实进行。
(本报记者 张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