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法家的生活是什么样?这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在“烟云尽态——湖南博物院藏《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展(第二期)”中展出的许多书法作品都饱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这些书法作品组成了一本“古代书法家生活图鉴”,让我们得以走近名家们的闲暇时光,在点滴碎片中捕捉他们更“接地气”的一面。
五代·杨凝式《韭花帖》
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号癸巳人、杨虚、希维居士、关西老农等,华州华阴县(今陕西华阴)人。他个性狂傲纵诞,有“杨风子”之号,他工于行草,用笔奔放奇逸,宋人将其与颜真卿并称为“颜杨”。
《韭花帖》是杨凝式在睡醒之后,饥饿无比,得赐韭花而食,填饱肚子心满意足之后灵感乍现而作。初秋时节,面对这样的珍馐佳肴,怎能不食指大动?在这篇书信中,杨凝式以“輖饥正甚”形容自己刚醒时的饥饿状态,读来令人忍俊不禁。“助其肥羜”的意思是肥嫩的羔羊肉在韭花酱的衬托下更加油润鲜美,食之唇齿生香,使人垂涎。看来作为一名“老陕”,早在千年前杨凝式就熟练掌握了羊肉的最佳食用方式。韭菜物美价廉,其叶、花葶和花均可食用,具有补肾健胃等功效,北方人爱用韭菜包饺子、炸盒子、拌豆腐、摊煎饼,是餐桌上的常客。而以大朵韭菜花为原料制作的韭花酱味道鲜甜,易于贮存,至今仍深受世人喜爱。
在信的末尾,他向友人致以感谢,愉悦闲适、怡然自得的心境溢于言表。从字体章法来看,整幅作品精美至极,清秀洒脱,深得王羲之笔意。后世对此评价极高,董其昌曾说:“少师韭花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比少师他书欹侧取态者有殊,然欹侧取态,故是少师佳处。”
宋·蔡襄《精茶帖》
蔡襄(1012—1067),字君谟,号莆阳居士,兴化军仙游县(今福建省仙游县)人。蔡襄是北宋名臣,也是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书法楷行皆妙。
《精茶帖》为蔡襄写给一位朋友(公瑾)的行书短札。通情达理的他先是慰问身处酷暑中的友人,接着又抱怨了一下“日夕风日酷烦,无处可避”的炎热天气,但最终上升到人生哲学的高度,感叹“人生缰锁如此”。唯有赠友人“精茶数片”,以清茶一壶解心头暑热之燥。蔡襄精于茶道,所作《茶录》总结了宋代制茶、品茶的经验,影响深远。在担任福建转运使期间,他将北苑茶业推向了新的高峰,改进了“大龙团”的品质和工艺,创造“小龙团”作为贡品,使建茶名满天下。范仲淹在《和章岷从事斗茶歌》也提到“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可见北苑茶在当时极负盛誉。他向友人赠送的精茶必是上等好茶。
在短札写完后,他还顺便询问了牯犀角材质马鞍装饰品的价格。据徐邦达先生考证,此“公瑾”乃是李端愿。“牯犀”是古代岭南产的犀牛,“作子”是马鞍上的装饰品。从笔法上看,此帖书法行楷相间,法度严谨,浑厚端庄,篇幅虽短,但字字珠玉,淳淡婉美。
宋·张舜民《五味子汤帖》
张舜民,字芸叟,号浮休居士、矴斋,邠州(今陕西彬州)人。张舜民为人正直,善于书画,题评精确,亦能自作山水。
《五味子汤帖》是张舜民给朋友的一封信,其中提到五味子汤的作用等事。据查,五味子汤出自《外台密要》卷十六引《删繁方》,具有温阳益气散寒,敛肺止咳之功效,主治气极寒、伤风、肺虚咳、胸中迫急。主要由五味子、甘草、紫菀、桂心、附子、麻黄等药材组成,这一方剂的用法用量至今仍有标准规范。张舜民在这封书信中还谈到“此当新出时可为,今已过时,不可为也。”意思是此药刚制成时疗效显著,现在药效已过,不能用了。对药物效力与保存时长的关系提出了一定看法。除了赠予药物之外,张舜民还为友人“煎数饼”,可能是由蜜糖渍制的橘子做成的橘饼,它不仅能温肺散寒、止咳化痰,而且可以制成药膳“橘饼五味子汤”。由此可见,作者在生活之中是一位细心养生之人。在《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中,有关药物的笔迹不止此一处,在元代倪瓒所书《与默庵诗帖》中,还有作者以大金花丸缓解酒醉后“喉吻痛”的记载,这为我们了解古人生活中的常备药品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元·赵孟頫《致八弟帖》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鸥波等,浙江吴兴人。赵孟頫是宋太祖之子秦王赵德芳的后代,宋亡后,在家乡“益致力于学”,成为“吴兴八俊”之一,同时也是世称楷书四大家之一。
赵孟頫的人生经历了数次转折,有官场沉浮,也有疾病的困扰。在这封给亲人的书信中,除了讲述自身病痛“苦肿犹未减”之外,他还发出了一份非常细致的“代购”订单。先提到“要一个大三稜”,三稜是一种中药材,是黑三稜的块茎,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随后他说“新到桃花海水团,冀为买五两寄来”,在一旁的小字批注中,还详细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桃花”是一地名,“须江头鲞团,买始得,又须是屠君瑞家”。这不禁让人好奇,令他如此挂牵的美食到底是什么呢?
《梦粱录·卷十六·分茶酒店》中有一段关于杭州食俗的记载:“杭州人烟稠密……城内外鲞铺,不下一二百余家,皆就此上行合摭。”鲞铺是制售例如黄鱼干等海水产品的店铺,其后文所列举的“鱼鲞名件”中,就有“海水团”。所谓鲞,指的就是鲞鱼和腌腊类的海产品,风味鲜醇,口感极佳。足见赵孟頫不仅对饮食颇为讲究,还是个很有心得的“老口子”。在信的最后,他还询问了对方对其所书《千字文》笔法的意见,通篇言语轻松自然,读来妙趣横生。
通过一封封书信,我们接触到了古人生活中与我们今天的生活十分相似的一面,也许对他们而言,“飞鸽传书”就像我们的微信交流,纸张笔墨缩短了与朋友、家人之间的距离,日常琐事的交流也承载着热烈的情感。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我们欣赏书帖,感悟书法家们手起笔落间的神韵,也会被字里行间的生活情趣深深吸引。
(湖南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