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协会(TICCIH)于俄罗斯下塔吉尔通过在工业遗产保护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下塔吉尔宪章》,明确了工业遗产的定义、价值、保护利用路径等概念,工业遗产作为新品类文化遗产自此逐渐成为学界理论研究的热点、业界实践探索的亮点、公众广泛关注的焦点。
甘肃近代工业的星星之火早在晚清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即已点燃,兰州制造局、甘肃机器织呢局、兰州黄河铁桥等工业文明结晶曾是甘肃的“硬核名片”。抗战时期,战时经济带动了甘肃工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甘肃成为工业重镇,兰州被确定为“一五”时期重点建设的12个工业中心城市之一;随着兰州、天水、白银、金昌、嘉峪关等一批工业城市的崛起与兴衰,在陇原大地上留下了众多底蕴深厚、价值突出的工业遗产。《下塔吉尔宪章》公布以后特别是进入新时代,甘肃在工业遗产保护特别是陈列展示方面,走出了一条历史再现之路。
《下塔吉尔宪章》规定:“每一国家或地区都需要鉴定、记录并保护那些需要为后代保存的工业遗存。”甘肃将“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以全国文物普查为主,地方工业遗产调查为补充,基本厘清了甘肃省工业遗产家底。甘肃制造局旧址、孔繁锦造币厂旧址、阿干煤矿、玉门油田老一井、窑街煤矿、兰州水厂旧址、兰州佛慈制药厂、华亭煤矿第一井、白银露天矿一采场、刘家峡水电站、国营长风机器厂旧址、金川公司露天矿老坑、徽县酒厂旧址、庆一井、引大入秦工程等工业遗产入选甘肃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营805厂)、白银国家矿山精神纪念馆、玉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等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近两百件工业文物被调查登记为国有可移动文物。兰州市实施了全市工业遗产调查,成果汇编为《兰州工业遗产图录》,收录30余处保存相对完好的代表性工业遗产,涵盖煤矿、石化、冶金、军工、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印刷、制药、纺织、建材、地方特色手工业等,并绘制了兰州工业遗产分布示意图,编制了兰州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初步规划。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玉门油矿、中核404厂、中核504厂、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先后入选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下塔吉尔宪章》规定:“建立专门的工业和技术博物馆,是保护和阐释工业遗产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甘肃兴办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遗产博物馆,为文化强省建设注入了强劲的工业文化动力。
重工业类工业遗产博物馆展现为新中国工业化奠基造血故事。石油和钢铁是工业的血液与食粮。玉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陈列展览以铁人王进喜的成长历程为主线,以玉门社会发展和玉门油田发展为辅线,以版画、照片、实物生动诠释了首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铁人精神”。酒泉钢铁公司展览馆、镜铁山矿业有限公司铁山精神展览馆,用工业遗产展示企业文化,用实物和文献展现一代代酒钢建设者“明知酒钢苦,偏扎酒钢根”的创业与奉献精神。铜、镍、钴属于战略性金属。白银矿山纪念馆依托工业文明基本陈列展和国家矿山公园矿业遗迹景观,多视角凸显“功勋铜城、魅力白银”主题。金川区镍都开拓者纪念馆集中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齐聚金川,为共和国镍钴工业基地建设战风沙、斗严寒的动人事迹。
国防军工类工业遗产博物馆展现为共和国铸盾的峥嵘岁月。“两弹一星”奠定了大国地位、挺直了国人腰杆。甘肃是新中国重要的核工业和航天基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性导弹试验靶场,也是目前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历史展览馆位于发射中心10号场区,展出实物943件、文献56份、视频13部、图片871幅,生动诠释了首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中核四○四展览馆位于甘肃矿区(国营404厂)原职工俱乐部,展品包括图片文字资料2300余份、实物120多件、模型11个,全面反映了国内规模最大、体系最完整的核科研生产基地创建发展历程,记录了老一辈核工业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光荣事迹。
三线建设类工业遗产博物馆展现地方工业化壮阔图景。自1965年始,波澜壮阔的三线建设全面铺开。甘肃是三线建设重点地区之一,相关工业遗产成为地方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印记。天水市积极探索将“工业锈带”打造为“生活秀带”,依托天水长城控制电器厂、国营岷山机械厂等三线企业旧址,兴建天水工业博物馆、岷山军工博物馆,特别是天水工业博物馆综合运用工业遗产原状保护、工业文物实体展示、工业科技互动体验等形式,浓缩天水百年工业发展史。位于关山深处的华亭三线建设博物馆,依托原5203厂、5204厂总指挥部遗址等军工文化遗产,以500余件图文、实物、影像展示“五二工程”筹建、发展、转型、搬迁历史,为公众认知三线建设对于甘肃地方经济社会的影响提供了窗口。
地方建设类工业遗产博物馆展现甘肃精神和陇人品格。新中国成立后,甘肃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用双手建设幸福美好家园。引大入秦工程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跨双流域调水自流灌溉工程,被誉为“地下运河”“西北都江堰”;引大入秦工程展览馆以全景沙盘、主题雕塑、图文展板、实物档案、多媒体演播等手段,全面展现了工程概况、建设历程和发展展望。甘肃公路博物馆前身系酒泉公路总段“十工陈列馆”,是全国首个公路专题博物馆,藏品5000余件,馆藏文物中的“镇馆之宝”是1971年周恩来总理赠送给酒泉公路总段十工道班的东方红75型推土机,这件珍贵的工业文物承载着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西北交通建设和基层劳动者的红色史话。
上述仅是甘肃工业遗产历史再现工程中的代表性项目,还有不少注重企业文化保护传承的单位在厂史、矿史实物与文献征集展示方面同样富有成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工业是甘肃实体经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富民兴陇最为关键的产业支撑。”深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特别是工业遗产博物馆建设发展,对于增强公众的工业强国、工业强省意识具有不可替代、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甘肃工业遗产的历史再现之路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