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花钱是民间流传的正反两面铸有各种图案或吉语的古币。这类钱币虽具有钱币形态,但一般不作流通,仅供馈赠、佩带、玩赏等。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民间还深信它能带来好运和驱邪避灾,因而深受历朝百姓喜爱而延续不衰。
笔者介绍两枚古代十二生肖花钱,以飨读者。一枚为天干地支生肖花钱(图1、图2):黄铜材质。方孔圆钱,直径6.4厘米,方孔径1.1厘米,厚度0.22厘米,重量41.5克。面背有内外廓,阔沿。正面内孔周围逆时针铸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文字及相对应每一个字的“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动物图案;背面内孔周围逆时针铸有“甲、乙、丙、丁、戊、巳、庚、辛、壬、癸”十字天干文字。
另一枚为地支生肖八卦花钱(图3、图4):黄铜材质。圆孔圆钱,直径4.4厘米,圆孔径0.9厘米,厚度0.2厘米,重量21.1克。面背有内外廓,阔沿。正面内孔周围顺时针铸有十二地支及相对应的十二生肖动物图案;背面内孔周围顺时针铸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字及相对应的八卦卦文符号。
这两枚花钱整体造型规整,做工精细,文字及纹饰清晰可辨,分布均匀。字体为行楷,隽秀美观,笔画遒劲有力。十二生肖动物图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花钱在中国古代称为厌胜钱,或压胜钱、押胜钱。因大多有图案花纹,故称作“花钱”。近年来有学者对花钱的称谓做了专门解释,认为花钱之称,有两层含义:一层就是有图案花纹,另一层则是指相对于正用品而言的“非正用品”。所以又有“民俗钱”之称。花钱材料有金、银、铜、锡、牙、骨、石、木、琉璃等,多种多样,但绝大部分为铜质。大小悬殊有别,大者如面盆,小者似鸡眼。形状各异,有圆形和异形。用途各不相同,一般分纪念品、压胜品、盖房上梁品、供养品、吉语品、秘戏品、钱文品等。就目前的发现和研究,认为花钱起源于汉代。所见著录和传世的西汉五铢钱中,有立人、鱼、刀等图像和“君宜侯王”“长毋相忘”等文字;西汉和新莽钱币以及钱范中,有“大吉”“日入千金”等文字,有的钱范铸有象征福禄的鹿、鱼图像。之后历代官方与民间都有铸造花钱,而且品类繁多,文字与图案内容丰富多彩,有吉语、祝辞、辟邪、朱雀玄武、北斗七星,十二生肖、将马、人物故事、花卉图、儒家箴言、释家语录等等,所表现的内容涉及历史、地理、宗教、神话、风俗、民情、文化、娱乐、书法、美术、工艺制作等各个方面。
明清为中国铸造花钱的鼎盛时期,数量之巨、种类之多,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而且花钱的造型也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官铸花钱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民间铸造花钱已成为专门行业,人们可根据不同的用途,随时到作坊或铸钱局去选购,花钱的使用已成为民间往来活动的一项内容。主要有避邪、吉语、生肖八卦、龙凤、秘戏类钱。以圆形圆孔为主,方孔次之,并有大量带钱冠者。自康熙以后,面铸年号背铸图案的大钱渐多起来。一些经典语句铸在上面,作为铭词勉语。图案多样,内涵丰富,除以前历代所用图案外,又将宝物、书画、植物、水果、乐器等铸于钱上,铸造极精,大小悬殊,直径在1-12厘米。明清时期的花钱,材质主要是黄铜,青铜质的极少,还有部分金、银、铁、铅质者。清代花钱的种类、花式、构图、做工都达到了艺术高峰。
现今存世的花钱绝大多数是民间祖传,也有少量出土品。我国继汉代之后的历朝历代就有收藏花钱的习俗,因而流传下来的花钱种类丰富,多姿多彩。这两枚花钱为民间祖传之物品,依据其铜质及纹饰图案判断,应为清代时期,属于典型的十二生肖花钱。
两枚花钱正反两面铸有的天干、地支、十二生肖、八卦卦文图案,都有一定的来历,而且表达着一定的寓意。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为“十二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当时主要用于纪日。汉代,天干地支用于纪年,它以立春作为一年的开始而不是以农历的正月初一。干支纪年,一个周期的第一年为“甲子”,第二年为“乙丑”,依此类推,60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完了重复使用,周而复始,循环不断。
十二生肖民间俗称十二属相。生,指人的生年;肖,即类似、相似之意。合而言之为人生与某种动物相类似。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用于纪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这十二生肖每隔十二年即重复一次,循环相续,绵延不断。用十二生肖纪年,我国至少在南北朝时开始。《北史·宇文护传》中,记载了宇文护的母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说:“昔在武川镇生汝兄弟,大者属鼠,次者属兔,汝身属蛇。”表明当时民间已有十二生肖的用法了。我国古代的中原地区,最初使用的是“干支纪年法”,西北地区的少数游牧民族则以动物来纪年。后来,在中原同少数民族的交往中,两种纪年法相互融合形成现在十二生肖。生肖中的这十二种动物选择并不是随意的,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相关联,是有一定含义的。这十二种生肖动物,大致可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已被驯化的“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它们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驯养的,占十二种动物的一半。“六畜”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春节时人们一般都会提“六畜兴旺”,因此这六畜成为生肖是有其必然性的。第二类是野生动物中为人们所熟知的,与人的日常、社会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动物,它们是虎、兔、猴、鼠、蛇,其中有为人们所敬畏的介入人类生活的,如虎、蛇;也有依赖人类生存的鼠类;更有人们所喜爱的,如兔、猴。第三类是中国人传统的象征性的吉祥物——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集许多动物的特性于一体的“人造物”,是人们想象中的“灵物”。龙代表富贵吉祥,是最具象征色彩的吉祥动物,因此生肖中更少不了龙的位置。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为八卦。八卦源于中国古代对基本的宇宙生成、相应日月的地球自转(阴阳)关系、农业社会和人生哲学互相结合的观念。最原始资料来源为《易经》,“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两仪即阴阳,可在不同时候引申为天地、昼夜、男女等等。四象,即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在不同时候,可分别对应四方、四季。青龙居东,春之气,少阳主之;朱雀居南,夏之气,太阳主之;白虎居西,秋之气,少阴主之;玄武居北,冬之气,太阴主之。四季养生也分别对应为:生、长、收、藏。八卦,即乾、坤、巽、兑、艮、震、离,分别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代表山,巽代表风,兑代表泽。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八卦诸象又能与万物相对应,如与方位、人体五行、人体脏腑、气象天文、数学、地理、化学、生物学、遗传学,甚至与政治、法律、军事等方面都能联系起来,并对其有所应用。
总之,天干地支、十二生肖及八卦卦文图案都与古代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此类图案铸在花钱上,是人们借以镇压邪气、避灾免祸、祈求平安的夙愿,更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福和向往。
这两枚清代十二生肖花钱保存完好,纹饰图案美观,虽然有个别生肖图案不是很逼真,但仍不失为花钱中的精品,为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民俗、美术、花钱铸造工艺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