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二里头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目前洛阳已拥有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城和二里头遗址等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探索出了一条大遗址保护利用与旧城提质、乡村振兴融合发展、文旅产业互促共赢的洛阳新模式。
政府主导,切实扛稳保护第一政治责任 近年来,洛阳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大遗址保护纳入全市中心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主动协调大遗址保护工作面临的征迁用地、资金筹措、要素保障等突出问题。专门制定颁布了隋唐洛阳城、二里头遗址等6部大遗址保护条例或政府规章,进一步明确了县乡政府属地保护职责。组建了汉魏洛阳城等大遗址保护管理专门机构,配备足够保护专业人员。在中央、省专项资金支持基础上,市、县区两级累计筹资45亿元,用于隋唐洛阳城、二里头遗址、回洛仓遗址地面附属物征迁和环境治理。最近,又筹资20亿元,对占压隋唐洛阳城天街遗址的水磨村和安乐新村实施整体外迁。
始终坚持规划考古先行,有效解决大遗址和城市空间发展问题。在历版的城市总规中,注重大遗址的保护和避让,形成“组团式”城市格局。近年来,结合市域国土空间编制和历史文化名城规划修编,更加注重历史遗产的保护和城市文脉的彰显。以大遗址作为洛阳城市建设的底色,避免“千城一面”。聘请国家一流专业团队,编制完成了7处大遗址的保护专项规划、4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立项单位的建设规划。结合最新考古成果,启动二里头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保护规划修编,因地制宜,动态调整。全面推行“考古前置、净地出让”,为有效避免因城乡建设对大遗址造成破坏提供政策支持。
累计划拨和流转用地3000余亩,用于隋唐洛阳城、汉魏洛阳城、偃师商城和二里头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举全市之力,解决大遗址环境治理资金、征迁安置用地等棘手问题。
创新引领,探索大遗址保护利用新形态 在以往“被动式”“主动式”保护基础上,为适应新时代要求,洛阳提出“创新式”保护策略,以实现大遗址从“保”起来,“美”起来,到“活”起来的新跨越。
始终坚持整体保护,系统展示思路。根据遗址的保存状况和保护展示的需要,灵活选择原址露明、地面标识、保护棚等多种措施,辅以数字化等高科技展示手段,建设各具特色的考古遗址公园。比如,隋唐洛阳城宫城核心区地处建成区中心,按照“一址一策”原则,对明堂天堂、九洲池和应天门等重要遗址实施复原性保护展示。
为有效破解难题,全面推进隋唐洛阳城保护利用工作,在以往工作基础上,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提出新的举措思路,把隋唐洛阳城保护工作与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统筹起来,打造考古遗址公园新形态。重点谋划实施中轴线贯通,推进22平方公里里坊区整体提升。打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和青年友好型空间,打造大遗址保护3.0版。
同时在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上创新。为破解征迁资金难题,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大遗址保护,洛阳市以省财政支持的15亿元专项资金为基础,组建市文保集团作为融资平台,实施前期征迁和用地平衡,以确保大遗址保护的可持续发展。
有效利用,丰富完善大遗址保护展示体系 近年来,洛阳市进一步丰富完善大遗址展示体系,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大遗址保护成果。
将东周王城、隋唐洛阳城等大遗址保护与城市功能需求相结合,规划建成了王城公园、洛浦公园、国花牡丹园、隋唐城植物园和文博体育公园,成为一处处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城市文化空间。定鼎门、明堂天堂、九洲池和应天门等考古遗址公园已经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搬迁了占压二里头遗址核心区的560户居民和养殖场等,建成开放了占地1200亩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对古洛河河道实施了历史景观修复,遗址周边环境大为改善。
为全面系统展示二里头遗址60年来考古研究成果,建成开放了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三年来累计接待观众350万人次。考古研究中心建设全面启动。结合大运河文化带战略,实施了含嘉仓和回洛仓保护展示工程,建成开放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和文化公园。最近,洛阳市启动了汉魏洛阳城遗址博物馆规划建设,系统全面展示60年来考古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汉魏洛阳城展示体系。
任重道远,时不我待。今后的工作中,洛阳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踔厉奋发、锐意进取,不断提高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管理水平,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洛阳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