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小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活化与创新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康蕾

浅析中小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活化与创新

——“白塔之夜”的探索之路

微信截图_20230207095458_缩小大小.png

近年来,文博行业蓬勃发展,博物馆数量增多、质量提高、功能日趋完善,游客量稳步提升,日益展现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然而,一些中小博物馆、非国有博物馆在藏品、展览、教育、人才等方面还存在资源性短板,限制了其功能发挥和自身发展。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就是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内涵深厚,但各类资源短缺的中小型历史遗迹类文博单位。

妙应寺,因白塔又称“白塔寺”。1271年,忽必烈勘察选址并敕令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设计建造白塔。白塔竣工后,忽必烈命人以塔为中心,营造了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的大圣寿万安寺,以此作为重要的政治、宗教、文化场所及皇室家庙。在不同历史时期,白塔寺发挥着维护国家统一、展示多民族文化、促进中外交流等重要作用。

白塔寺自1980年开放至今,年参观游览量常年维持在8万至10万人次。2021年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之后,仅有的136件(套)馆藏文物也全部移交,负责文物保管研究、展陈策划的业务部室被裁撤,在编人员减少1/3,白塔寺各项业务工作“缺人少物”的劣势愈发凸显。

2021年6月,白塔寺结束为期一年半的“中路文物修缮工程”重新对社会开放。为展示文物保护修缮成果,积极传播白塔寺历史文化,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白塔寺管理处解放思想,主动求变,扬长避短,本着加强文物文化资源活化利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宗旨,策划了“白塔之夜”系列活动。

该活动以传承优秀经典文化为主,同时结合当代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化表达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构、融合和创新。活动形式以夜间专场为主,日夜结合,线上线下联动的形式增加社会公众参与度,通过博物馆与社会资源共享融合,进一步创新博物馆文化深度体验的新形式,延伸博物馆内容供给,拓展白塔寺文化传播渠道,以更加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引领和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使白塔寺文化更广泛传播。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活动还尝试采用众筹模式举办,积极探索博物馆文化产品市场化运作的新途径,为推动“文旅商”融合的博物馆文化活动走可持续化、品牌化发展之路进行了有益尝试。

创意内容+创新形式。“在白塔寺遇见梅兰芳——京昆艺术分享夜”和“无关风月话昆曲”,是白塔寺联合梅兰芳纪念馆与京娱万象、一见文化联手打造的以中国传统戏曲赏析为主题的活动。元杂剧承唐继宋,至元而大成。明时期杂剧衰落,部分曲调及演唱形式为昆曲所继承,其舞台生命依托于昆曲得以延续。京剧诞生于北京,承接宋元以来历经数百年的中国戏曲一脉,经徽戏秦腔汉调之合流,发展成为当今中国戏曲艺术之国粹。梅兰芳作为京剧艺术的一代宗师,已成为人们了解京剧,爱上京剧的桥梁。大都孕元杂剧之兴起与繁盛,在曾经见证了杂剧和京剧诞生、发展、成熟的元大都文化遗址白塔下,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戏曲文化以创意的活动内容与创新的活动形式,向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普及传播,是“在白塔寺遇见梅兰芳——京昆艺术分享夜”和“无关风月话昆曲”的创意初衷。两场活动在专业演员演绎与职业戏曲人导赏的基础上,融入了相关文物的解读,观众可以在博物馆专家的带领下深入后台,从扮戏开始深入了解演员“入戏”的全过程,感受戏曲文化台前幕后的魅力。全新的沉浸式体现形式,让戏曲艺术从舞台聚光灯下遥不可及的精彩变成身边触手可及的喜爱。

精巧的结构设计与新颖的内容呈现。“晚风电影院 玉塔贺华诞”,是一场庆祝建党百年的特别活动,通过白塔寺馆藏抗战文物结合经典影片的视听导赏,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发展史。在童声领唱的《国际歌》中拉开帷幕后,以视频的形式回顾了中国共产党阔步走过的百年征程,当时间线行进到抗战时期,白塔寺工作人员穿插讲述了白塔出塔的抗战文物“罗德俊手书”的发现过程及背后的故事。视频回顾结束后,特邀到场的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导演卫铁结合播放的精选影片片段,分享了影片拍摄台前幕后的故事和直击现场的感悟,与观众一起品读巍巍中华的大国风范。活动结束后,现场观众还用“白塔亮灯”的特殊方式一起为党庆生、为国祝福。以深刻的思想内涵、精巧的结构设计和新颖的内容呈现的“晚风电影院 玉塔贺华诞”,赢得了众多观众和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

通过活动彰显文物修缮工作的严谨与专业。“行摄白塔寺”和“白塔寺摄影大会”,是两场接续进行的以摄影为主题的活动。摄影发烧友由专业摄影师带领下在白塔寺及周边胡同进行采风,在切磋技艺、交流经验的同时,随行的文化达人将老北京的故事娓娓道来,让光与影的相逢平添了几分人文韵味。而在分享活动中,北京市白塔寺管理处宣教部主任康蕾以“古今光影里的白塔寺”为题,通过新老照片对比将白塔寺百年的发展变迁娓娓道来;北京市考古研究院(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高级摄影技师王宇新以长期从事田野考古摄影和出土文物摄影的经历生动讲述“我给文物拍照片”的故事;北京市摄影家协会会员、白塔寺合作摄影师许晓平结合自己拍摄的白塔寺及北京古建筑摄影作品,从构图、时间、角度以及相机设置等方面,分享如何拍摄一张有新意的照片。活动通过线下分享与线上直播的方式,在利用照片讲述文物故事的同时,以白塔寺更早期的老照片,彰显文物修缮工作的严谨与专业。

除此之外,2022年“白塔之夜”系列活动主题横跨非遗、民乐、读书、传统节日、中医养生、曲艺等,为老年人、年轻人、亲子群体等不同受众提供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和展示自身价值的平台。在活动策划过程中,特别注重白塔寺历史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深度融合,打破了以展览、讲座等传统模式为主的博物馆文化传播手段,将白塔寺历史文化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北京地域文化、尼泊尔异域文化、中国古建筑文化、白塔寺庙会文化等,以创意的活动内容与创新的活动形式呈现给公众。这种文化传播形式弥补了白塔寺自身资源不足的短板,一方面活化利用古建景观,构建适宜传统文化表达和展示的环境氛围,营造鲜活的沉浸式体验感受;另一方面借助专业人士的演绎、分享、导赏,加深公众对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深层次理解。12场“白塔之夜”系列活动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达31200余人,观众满意度超过95%。精良的活动内容、特色的创意形式、丰富的活动主题引发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小红书、大众点评等自媒体上,白塔之夜活动的热度居高不下,线上传播累计达300余万人次。公众对优质文化产品的热烈渴求以及“白塔之夜”系列活动的高品质、好口碑创造了开票秒光、一票难求的高人气。去年“白塔之夜”作为延时开放品牌项目,入选2022年北京文博大事。

文化自信的基础是文化认同,而文化认同的途径是文化共鸣。随着文化沉浸式体验形式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年轻人有了更多的机会走进传统文化,亲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古建空间的活化利用,以亲民之姿将舞台拉回生活,又以惠民之态让高雅深入人心,“白塔之夜”通过与高雅艺术的近距离接触,提升其欣赏水准,让公众在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爱上并乐于成为其粉丝和传播者。

博物馆作为文物、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应顺应时代发展,通过持续创新文化的表达模式,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每个博物馆都有独特的文化内核,只有立足自身特色,主动求新求变,才能让历史文化更好地浸润时代生活,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这也正是“白塔之夜”的创意初衷与时代意义。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0.05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