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陈旭先生北京大学考古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河南省文物工作队,主要参加郑州商城的发掘、整理与研究工作,尤其是系统整理过郑州洛达庙遗址、郑州商城遗址的发掘资料,这对先生以后从事夏商考古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调入郑州大学承担商周考古教学工作,这无疑促进并深化了她对夏商周考古的认识及研究。陈旭先生致力于我国考古事业,桃李满天下,巾帼不让须眉,在夏商考古研究特别是商文化研究中独树一帜,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因而成为学术界知名的女考古学家。
陈旭先生的主要学术贡献,首先是郑州商文化和郑州商城的研究,包括分期、年代及性质。关于郑州商城的始建年代,陈旭先生通过郑州商城城墙的地层堆积及叠压打破关系结合城墙内的出土陶片首倡郑州商城始建于南关外期,而非当时学术界普遍认为的二里岗下层期(《郑州商文化的发现与研究》)。关于郑州商城的宫殿基址,她通过认真分析和缜密论证,提出宫殿基址的建造可分三个时期:第一组宫殿基址始建于南关外期,第二组和第三组宫殿基址分别建造于二里岗下层和二里岗上层,至迟到白家庄期,宫殿基址全部遭到破坏而废弃(《郑州商城宫殿基址的年代及其相关问题》)。关于铸铜作坊遗址的年代,通过分析,认为南关外铸铜作坊的兴建和使用年代始于南关外期,经历二里岗下层和上层期到白家庄期终止;紫荆山北铸铜作坊的兴建和使用年代,始于二里岗上层,延续到白家庄期为止(《郑州商代铸铜遗址的年代及相关问题》)。关于青铜器窖藏坑内青铜器的制作年代和埋藏年代,通过对杜岭街和向阳回民食品厂两处窖藏坑内出土青铜器的逐一形态分析,认为这些青铜器的制作年代少数在二里岗期下层偏晚,多数属二里岗上层期。杜岭街窖藏坑的埋藏时代在白家庄期,向阳回民食品厂窖藏坑的埋藏时代在白家庄期前(《郑州杜岭和回民食品厂出土青铜器的分析》)。通过以上诸遗存的论定,最终确定郑州商城的历史年代:即郑州商城作为王都始建于南关外期,在历史年代上应是商汤灭夏前后;历经二里岗下层和上层期的繁荣,最终废弃于白家庄期(《郑州商代王都的兴与废》)。这一综合论定,对研究郑州商城的年代和性质有重要意义。正如邹衡先生在陈旭《夏商文化论集》所作的序中指出:“她研究商城与诸多其他学者不同的是,她不是孤立地就商城而论商城,而是对商城内的宫殿基址、商城内外的铸铜遗址、铜器窖藏坑、陶器作坊遗址和墓葬等诸多遗迹现象综合起来进行分析的,因而可达到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的效果。一般学者认为郑州商城起始并终止于二里岗期,陈旭教授则认为郑州商城起始于南关外期,终止于白家庄期,使郑州商城的许多现象都可得到圆满的解释。”
郑州商城始建于南关外期的论定最终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同。这一论定,有力支持了郑州商城亳都说,实际上更是研究夏商分界和追溯先商文化的支点。
其次,陈旭先生首倡并论证了郑州小双桥隞都说。商代隞都问题,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郑州商城的发现,使学术界普遍认为其即隞都。在20世纪70年代末郑亳说提出后,隞都说遂成了悬案。小双桥遗址的发现,使一直思考此问题并有敏锐学术洞察力的陈旭意识到:小双桥遗址很可能就是隞都遗址。原因有四:其一,小双桥遗址具有王都的内涵和规模;其二,小双桥遗址与隞都地望基本相合;其三,小双桥遗址的文化年代与隞都的年代相近;其四,小双桥遗址的文化内涵单纯,与隞都的历史年代短也相吻合(《商代隞都探寻》《小双桥遗址的年代和性质》)。随后的发掘进一步证实了先生的判断,她据此进一步阐述了小双桥遗址的年代与性质。小双桥遗址商文化的年代属白家庄期,而郑州商城废弃于白家庄期,二者年代前后衔接,又有此兴彼废的关系,郑州商城是亳都,则小双桥无疑是隞都。此外,小双桥遗址发现有大量的岳石文化因素,当是仲丁征蓝夷这一历史事件的反映。这些新的阐述,使得小双桥遗址隞都说的论证更加扎实而缜密(《小双桥遗址的发掘和隞都问题》《郑州小双桥遗址即隞都说》)。邹衡先生评价,“陈旭教授最大的学术贡献就是她首次提出并周密地论证了小双桥隞都说。”小双桥遗址隞都说的提出和论定解决了学界悬而未决的问题,推动了商代考古和商史研究。
陈旭也十分关注先商时期的南亳问题与商文化渊源的探索,她先后主持了1998年河南新乡长垣宜丘遗址考古发掘、2002年河南商丘地区考古调查,通过系统的考古工作与综合研究论证了夏商之际豫东地区的考学文化面貌,指出自西晋皇甫谧以来的所谓“商居南亳”并不能得到考古学材料的支持,漳河型先商文化由冀南地区经河南安阳、新乡,抵达今商丘西部的惠济河流域。上述研究成果与学术观点,为商汤亳都的最终论定及商人南下路线的探讨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得到学术界较为普遍的肯定。
除此之外,陈旭先生的研究还涉及二里头夏文化、偃师商城、夏商文化分界、盘庚迁殷问题、南亳问题、商代青铜器、商代的冶铸业、农业、手工业、商业与贸易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其《邹衡先生与夏文化探索》一文,全面、客观、公平、公正的介绍邹衡的主要学术贡献和学术功绩,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是了解邹先生学术贡献和学术历程的一篇必读佳作。
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她策划了郑州商城亳都说的大型系列宣传推介活动,即2003年与《东方家庭报》联合推出“启封郑州灿烂古代文明暨郑州商城之谜系列报道”。当时,陈旭教授不顾年高体弱与《东方家庭报》记者赴京先后拜访了宿白、邹衡、李伯谦、张文彬、刘绪、董琦、李维明等国内知名考古学家,又联络安排记者对郑州文物界的许顺湛、郑杰祥、孙英民、秦文生、张松林、张新斌、海萌辉、王文华、李立新、焦金荣等进行专访。该报道从2003年5月延续至9月,先后刊发特别报道23期,从而使郑州商城亳都说与3600年建都史等科研成果为社会大众熟知,极大促进了科学研究服务于社会,较为前瞻性地践行了公众考古的理念。这一活动在社会上特别是在郑州地区引起了极大反响,成为推动郑州申报中国第八大古都的动力,并引起郑州市有关领导的关注,最终促成郑州加入中国八大古都的行列。
作为一位考古学家,陈旭在担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副院长期间,带领郑州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先后与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工作队(现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发掘的郑州石佛乡小双桥商代遗址、河南孟津妯娌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均荣获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与她的工作态度、她的学术意识是分不开的。
陈旭是郑州大学考古专业的主要创办者。作为一名教师,桃李满天下,她的教学、她的科研无不得到大家的认同与好评。同时,作为一名有领导职务的教师,她有力推动了郑州大学历史系特别是考古专业的学科发展,成功举办了考古专业20年庆,圆满完成了郑州大学申报“211工程”的郑州大学博物馆的文物陈列规划与设计以及“211工程”专家组对郑州大学考古专业检查的接待工作,为郑州大学圆满申报“211工程”尽了一分力量。
陈旭先生出生于北京,却与河南的考古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参与编著了《中国考古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0年)。其主要研究成果《夏商文化论集》(科学出版社2000年)、《夏商文化研究续集》(科学出版社2017年)已结集出版。而她的另一本学术专著《夏商考古》(文物出版社2001年)可以说是对20世纪夏商考古工作的回顾与总结,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听闻《夏商考古》已进行了修订,新版应该代表着陈旭先生对夏商考古最新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的总结与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