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物大市,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富集。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既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也是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塑造城市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抓手。重庆文物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抓好市委确定的行动纲领、战略部署,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推动全市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增强自觉自信 彰显使命担当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实物见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物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引领文物事业走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发展之路。重庆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在市级和区县挂牌成立文物局,制定一系列文物保护法规、政策和规划,1300余个文物保护项目相继竣工;红岩精神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大足石刻为代表的石窟寺保护走在全国前列;建成历史、革命、抗战、工业、自然“五大博物馆群”;重庆考古探源取得重要突破……全市文物工作取得较大成就,为传承历史文脉、弘扬时代精神、服务地方发展贡献了力量。进入新时代新征程,更应深怀敬畏之心,担负使命之责,加快建设革命文物保护管理运用、三峡文物保护利用、石窟寺保护利用、考古研究阐释、文物博物馆公共服务、文物旅游融合发展“六个全国一流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保护管理 延续历史文脉
重庆有2.6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48.2万件国有可移动文物,这些宝贵文物见证着重庆历史变迁、彰显着独特人文精神和城市气质。要坚持保护第一,注重系统保护、整体保护,最大限度维护文物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文化延续性。要完善文物保护体制机制,加强文物保护地方立法,扎实推进第四次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完善文物普查登录制度,完善低级别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要实施重大文物保护工程,一体推进“红色三岩”保护提升,协调推进革命文物集中片区连片保护展示,高品质建设长江长征文化公园、红岩文化公园、川渝石窟寺遗址公园,支持大足石刻研究院建设为世界知名研究院,探索创建长江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统筹推进“两江四岸”文物保护利用,让城市价值熠熠生辉,全面增强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要坚决守牢文物安全底线,健全文物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强田野文物巡护,强化文物行政执法督察,筑牢文物安全底线。
深耕研究阐释 讲好文物故事
重庆有山有水,是一座很有气质的城市,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交相辉映,积淀着巴渝儿女深层次的精神追求。要做好考古发掘工作,以参与“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为契机,积极组织开展东亚早期人类探源、巴文化起源、宋元(蒙)山城攻防体系等重大考古研究,系统梳理重庆历史文化起源和发展脉络。要深化文物价值阐释,推动红岩、大足石刻、三峡文物等申报国家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依托考古遗址、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引导市民更好认识重庆文化、认同中华文明。重庆是气壮山河的英雄之城,培育了宝贵的红岩精神。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思想内涵,加强对革命文物和文献资料的调查征集,结合新的时代背景阐释好“红岩精神”,阐释好“狱中八条”对党的建设的现实启示,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让广大干部群众从红色资源中感悟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拓展活化利用 丰富文化滋养
利用是让文物活起来的有效方式,也是文物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核心要义。要创新文物利用和展示方式,做好融合文章,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不断创造价值、赋能发展。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以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为抓手,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打造好红色游、三峡游、石刻游、古镇游等特色精品旅游线路,把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要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群众,完善具有重庆特色的博物馆体系,加快推进重庆博物馆新馆、中国水文博物馆等重大文博设施建设,争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结合城乡建设打造文化公共开放体验新空间,让城市更有人文范、书香味、烟火气。要加速拥抱数字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文物展示新窗口,高质量建设中国文物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高水平培育一批文创市场主体,构建一批知名文创品牌,给文物插上创意的“翅膀”,让群众把历史文明带回家。要加强文物交流合作,主动参与“中华文明走出去工程”等国家项目,加强文物保护修复、考古、博物馆、学术研究等领域交流合作,全面推进合川钓鱼城、涪陵白鹤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精心打造文物精品外展,充分展示重庆形象、彰显巴渝文化魅力。
深化改革创新 提振发展活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文物保护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努力破除制约文物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大力推进文物科技创新,面向文物防、保、研、管、用五大领域,做大做强国家文物保护装备产业基地,争创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科研基地,开展文物保护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以科技赋能文物保护利用。要规范发展文物服务市场,建立健全文物市场服务法规体系,培育壮大文物经营市场主体,规范文物拍卖交易市场,建立完善多层次文物鉴定服务体系,促进文物产业规范健康发展。要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加快完善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支持政策,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使用和运营管理的实现路径,进一步盘活文物资源,实现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双赢。
作者系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文物局)
党委委员、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