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的力量——红色故事讲述中的“三力”与“三忌”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刘军

纪念馆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铭记历史、以共同的历史记忆强化群体的凝聚力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力量。讲好红色故事是新时代纪念馆人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一项重要的使命。本文结合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红色故事讲述中需要把握的重点和应该避免的问题。

突出主题,彰显精神的力量

首先要提炼主题,突出精神价值。主题是红色故事的灵魂,鲜明的主题能够给人以震撼心灵的精神力量。从文学上讲,故事的主题通常靠形象的塑造和事物的描写来表达,因而多委婉含蓄,但讲述红色故事,主题不能藏而不宣,而是要把蕴含于红色故事中的内在精神讲明白、讲清楚,从而达到宣讲的目的。在“致敬国家丰碑——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讲解员李洋讲述的电影《金刚川》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1953年夏,抗美援朝战争中金城战役打响,志愿军部队及后勤物资必须通过金刚川运往金城前线,美军出动飞机、大炮,用近乎毁灭性的轰炸对金刚川流域进行严密封锁。李洋不仅讲述了志愿军战士们顶着敌军的狂轰滥炸架桥、护桥的英雄壮举,更重要的是彰显了这座桥的精神价值。他在故事的结尾这样讲道:“金刚川上在炮火中造起的‘栈桥’早已不在,但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架起的那座‘人桥’还在,那是一座用热血青春筑起的‘生命桥’,那是一座写满祖国荣光的‘胜利桥’!”他通过这样的话语告诉大家,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正是依靠这种精神的力量,而这也是今天继续讲述金刚川故事的意义所在。

其次要深挖内涵,以事明理。红色故事作为特殊的历史积淀,对其进行讲述是一种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传递,通过历史观照现实,启迪未来。所以,红色故事讲述不应停留在人、事、物表面现象的罗列和叙述上,而是要将其升华到理性高度,讲出故事的内在本质、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只有把故事里蕴含的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和理想信念讲出来,才能使观众对其中所体现的坚定理想信念、崇高信仰追求和高尚人格力量形成思想上的认同。比如,在讲述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朱瑞将军的故事时,通过他给母亲和哥哥的一封家书,来展现一位党的高级将领的政治品格。朱瑞是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部司令员,辽沈战役攻打义县时,不幸触雷牺牲。这封家书是朱瑞赴前线的头一天写的,信中倾诉了他对炮兵事业的热爱和对革命胜利即将到来的喜悦,还这样写道:“农民翻身,国家才能强盛。我家有地出租,这就是地主,应做模范,把地自动让给农民,这才算名副其实的革命家庭。”从这封家书中,可以强烈感受到朱瑞将军崇高的革命境界。因此,在讲述中这样总结:“朱瑞冒死找党,是对党的忠诚;请辞高职,是对事业的忠诚;主动请战,是对新中国的忠诚;心系人民,是对信仰的忠诚。而这就是一位共产党人的历史回答!”通过这样的讲述,家书有了不同寻常的意义,凸显出红色故事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从而深化了红色故事的主题。

彰显精神的力量,要注意的问题是忌平淡,避免流水账。“文似看山不喜平”,讲述红色故事也是同样的道理,也忌平铺直叙,平淡无趣。因此,要善于挖掘材料,围绕主题展开叙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将确定的主题写深写透。要避免没有重点、流水账式的叙述,而要紧扣主题,巧铺情节,以达到环环相扣、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效果,让红色故事充满精神张力。

深挖细节,感受真实的力量

红色故事是对党的革命实践的历史叙事,不仅蕴藏着“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更标定了“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在讲述红色故事时,对故事当中的人物、时间、地点、情节等要素,都必须秉承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学理性的态度与原则,准确讲述与表达。红色故事本身具有历史客观性,要呈现历史的真实就需要认真选取素材,深挖细节,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小故事揭示大主题,承载宏大历史叙事。

一是要见人见物见精神。红色故事的真实性、可信性体现在历史的细节,通过细节更能让人感受真实的力量。讲好红色故事要在细节上下足功夫,要见人见物,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文物的细节讲述,把观众带到所描绘的图景中去,引入身临其境的真实境地。研发思政课《致敬英雄》时,选取辽沈战役中特等功臣梁士英舍身炸地堡的故事,将馆藏梁士英炸地堡所用爆破筒的残片和梁士英参加军事大练兵的成绩单这样两件典型文物资料加入到梁士英壮举的讲述中,通过讲述爆破筒残片发现、挖掘过程和大练兵成绩单记载的优异成绩,使梁士英特等功臣的形象更加丰满而真实地呈现出来,从而揭示出共产党员梁士英“心中有理想、心中有信仰”的伟大精神。

二是要真心真话真感情。红色故事的动情点在于真实,唯有真实才能唤起观众的共情与共鸣。在红色故事讲述中,真正动人的不仅是引人入胜的情节,更是真实的细节。情节强调逻辑性,细节更能体现事物的本真状态,刻画出人物和事件的特点,让人物个性鲜明、事件生动真实,从而更好地起到打动人心的作用。在讲述陈云同志穿过的棉背心时,抓住两个典型的细节,一个是棉背心上的32块补丁,一个是陈云穿了38年。故事开头是这样的:“这是一件普通的棉背心,皮里布面,上面打满了32块补丁。这是一件非比寻常的棉背心,一位新中国的掌柜整整穿了38年。”语言平实,通过这两组数字直接点明故事主题,随之展现一代伟人陈云同志在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卓越贡献和朴素的生活作风。通过捕捉棉背心上“补丁”和“时间”这两个细节,串联起陈云同志在漫长的岁月中艰苦朴素、不忘初心的生命历程,从而感受到一代伟人卓著的功勋、朴素的情怀和崇高的风范。

强调红色故事的真实力量,应该注意的问题是忌腔调,避免空洞。红色故事讲述的是真人真事,不是虚构创作,真实是红色故事的最基本特性。特别是在人物叙事中,不能落入“高大全”的窠臼,使人物形象脸谱化;更不能拿腔拿调,空洞地“喊口号”或“板起脸来教育人”。要让故事中的人物有真情、说真话、接地气,人物真实,故事才能吸引人、感动人、鼓舞人,精神的力量才会得到升华。因此,讲述红色故事不说过头的话,不装腔作势,不虚情假意,不哗众取宠,要做到说真话、讲真事、用真情、作真态。

打动人心,抒发情感的力量

红色故事讲述既要突出精神力量、真实力量,还要注重情感力量。在宣讲和传播中要开掘情感元素,把“说理”和“陈情”结合起来,将道理寓于丰富的情感之中,情理交融,才能赢得观众的理解和认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用心用情用力讲好红色故事,就是要为红色故事注入情感力量,要用情感推动叙事、塑造人物、升华主题并实现价值引领,只有在故事中倾注情感,才能打动人心,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情与共鸣。

首先要找好“切入点”,使红色故事能够讲出新意,打动人心。讲好红色故事,不是要大而全,而是要小而精,应当努力寻找整个故事中最打动人心的“点”,选准角度切入,然后展开叙事,进而实现与观众产生情感契合,唤起共鸣。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讲解员温泽讲述排雷英雄杜富国的故事时,她没有从杜富国英勇事迹和获得八一勋章的高光时刻讲起,而是选择了杜富国回家过年的“小切口”进入故事的画面。这样一个让人熟悉而“心动”的角度,一下子抓住了观众,将杜富国一家期盼多年,可最终还是没有过上团圆年的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故事截取了在疫情来临的大背景下,杜家兄妹选择离家奔赴工作岗位的画面,用最朴素的情感、最平凡的视角,把爱国爱家的道理讲得入情入理。

其次是找好“连接点”,使听众能够感同身受,引起共情。情感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活动,在任何年代,人们的情感诉求和情感经验总是相通的,讲好红色故事就是要用情感拉近故事与观众心灵的距离。侦察英雄杨子荣是“双百”人物之一,在讲述他的故事时,以“一本书,一部戏,一个英雄”开篇,以“一本书《林海雪原》,一部戏《智取威虎山》,一位英雄杨子荣”结尾,通过讲述杨子荣稀奇的坎坷经历、神奇的战斗故事、离奇的家庭遭遇,还原了一个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展现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传奇人生。在情感元素的把握上,把寻找杨子荣的身世作为连接点,使英雄人物从艺术形象中走出来,回到历史中去。把英雄家人的寻找和组织上的寻找作为故事的共情点,增强了故事的情感力量。这种用情感推动叙事的方式实现了讲述者与倾听者情感的共鸣,更容易将观众带入故事中,更能吸引观众,从而让红色故事讲述更具张力。

讲到情感的力量,要注意的问题是忌编造,避免虚假。红色故事是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文化的重要载体,讲述者要保持高度的严谨性和严肃性,以实事求是、客观理性的态度把握红色故事的历史背景和原貌。讲述红色故事是给人以真情实感,不需要刻意夸大、过度煽情,那种表演式的讲述,反倒会适得其反,令人反感甚至生疑。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表达来抒发情感的力量,会更能打动人心、鼓舞人心。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54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