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也是中国文博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十年。黑龙江博物馆工作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为目标,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积极推动黑龙江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在博物馆建设、文物保护、展示利用、公众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基本形成主体多元、类型丰富、主题鲜明的博物馆体系。
量质并举 博物馆发展启动“加速键”
十年来,全省博物馆数量逐年递增,服务质量不断上升,“博物馆热”成为文化现象,“到博物馆去”成为社会新风尚。
博物馆数量逐年增长。十年来,黑龙江博物馆数量增长快速。目前,全省共有博物馆217家,其中省级馆4家、地市级馆23家、区县级馆59家;一级馆5家、二级馆11家、三级馆18家。“十三五”期间共新增60余座博物馆,观众数平均每年以20%的比例增长。博物馆已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重要组成部分。
体系布局逐渐合理。黑龙江省博物馆作为黑龙江省龙头博物馆,新馆建设工作正有序开展,建成后将成为黑龙江省规模最大、体量最多、设施最完善的综合博物馆。市县级博物馆“百花齐放”,双鸭山市博物馆、鹤岗城市记忆博物馆、新林区开发文化博物馆、大箐山县博物馆等市区县博物馆建成开放。鸡西市博物馆、龙江县博物馆新馆建设稳步推进。省级馆发挥“排头兵”作用引领带动,市县级馆区域协同、均衡谋篇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国有博物馆建设如火如荼,其他博物馆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牡丹江市新时代年画博物馆、哈尔滨世纪汽车历史博物馆等非国有博物馆,大兴安岭十八站古驿道驿站博物馆、中国青年志愿垦荒纪念馆等行业博物馆。一大批收藏保护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精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博物馆相继开放。全省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辅助、行业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基本构建。
注重基础 夯实博物馆事业发展根基
十年来,重视馆藏文物管理的科学规范,加强可移动珍贵文物的保护利用。坚持强基固本,为博物馆事业发展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
藏品管理科学规范。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首次全面摸清黑龙江省国有可移动文物家底,一批反映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见证物入藏博物馆,丰富了藏品体系。国有可移动文物308812件/套,实际数量610353件。其中,珍贵文物共83216件,包括一级文物13398件,二级文物10058件,三级文物59760件。2019年完成144258件/套全省非国有博物馆藏品备案。2020年底,统计整理34565件/套可移动革命文物数据和信息,进一步理清了黑龙江省革命可移动文物的家底和范围,向社会公布一批黑龙江省革命文物名录,其中可移动革命文物2000件/套。
保护利用不断加强。黑龙江省持续性开展75项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其中预防性保护48项,数字化保护20项,本体修复技术7项。全省40余家博物馆实施预防性保护项目,数万件珍贵文物得以健康评测和保护,珍贵文物预防性保护覆盖率超过90%。使文物保存环境实施得到有效的监测和控制,提升对馆藏文物的风险预控能力,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缓环境因素对馆藏文物材料的破坏。数字化保护全面提升博物馆文物数字化保护水平,为观众提供多样便捷的展示服务。充分利用文物数字信息采集成果,为文物数字化修复、文物历史研究、文物展示等提供数据基础和平台。如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主题,组织全省博物馆开展红色云展,在“文旅龙江”官方微信公众号新开设“党在我心中——黑龙江博物馆红色云展”和“云端看展”2个展示黑龙江省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专栏,在官微、官网通过H5、AR、VR等数字化技术创作一批有特色有感染力的文化展览精粹,切实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宣传阵地作用。
凝心聚力 用博物馆讲好中国故事
十年来,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挖掘馆藏文物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价值标准、文化内涵,策划优秀展览。用优秀文化、精品文物、感人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原创展览,量质并举。全省博物馆以“传历史记忆、展黑土风采”主题展览为抓手,渐进式提升展览数量、质量,“十三五”期间共开展政府类展览1000余个,联展、巡展150余个。2016至2019年,东北抗联博物馆“抗战十四年——东北抗日联军历史陈列”、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反人类暴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黑龙江省博物馆“黑龙江俄侨文化文物展”、东北烈士纪念馆“黑土英魂——东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烈士事迹陈列”等展览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优胜奖。
云端展览,亮点纷呈。疫情期间,全省各地博物馆应对疫情态势,将馆藏文物分类展示,推出“牛年说牛”历史文物展、“大美龙江”各地特色展、“黑龙江四大精神”系列主题展、“学史爱党”爱国主义教育展、“北方民俗”民族民俗展等5大类型100个“云展览”活动,为人民群众准备了生动丰富的文化大餐。国家文物局网站全文刊登并对黑龙江省博物馆特色“云展”活动进行了专题介绍。
精品活动,赓续血脉。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宣传主题,以线上、线下方式全面开展相关活动,组织全省博物馆纪念馆围绕“党在我心中”红色展览主题,于七一前夕推出优秀红色展览60余个,举办宣传活动40余场,配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主题活动2000余场次;策划组织“东北抗联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专题展,作为全省城乡基层组织开展“七个一”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之一送基层;黑龙江省3个展览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推介名单”;“全国革命文物百佳讲述人遴选和推介”,黑龙江省8人入围优秀作品展播,1人成功入选;东北烈士纪念馆《我宣誓?永不忘却的誓言》专题片云展映入选“2021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推介项目”。
润物无声 构建公共服务社教活动新格局
十年来,坚持润物无声,博物馆公共文化和社教活动更有深度和广度。确立以教育和公共服务为目标的新理念,向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让文物展示利用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国家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政策以来,黑龙江博物馆年参观人次从300余万增长到1500余万。博物馆观众结构日益多元,未成年人、低收入群体、农民工、村镇居民参观博物馆热情高涨。为更好满足民众多样性的文化需求,全省博物馆积极推陈出新,2017年以来,全省每年举办100余个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陈列展览,黑龙江省组织开展“传历史记忆、展黑土风采”主题展览活动、“5·18国际博物馆日”黑龙江主场活动,指导推介“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与利用展示会”等活动,引导、鼓励博物馆推出更多文化精品。博物馆更加重视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功能,努力加强对藏品的诠释和解读,青少年利用博物馆学习的长效机制初步形成。每逢节假日或有重要展览时,观众排成的长队已成为博物馆门前常见的一景。
推动社教活动与文旅深度融合。全省博物年举办各种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活动达1500余项,并且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的品牌项目。例如东北烈士纪念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旗·党徽·党章专题展”入选国家文物局2020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东北烈士纪念馆‘云+’系列——疫情条件下红色资源的展示与宣传”荣获2020年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东北烈士纪念馆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被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联合评选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等。
提档升级 加强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
十年来,不断加强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全省博物馆馆长、博物馆讲解员、可移动文物专业技术”博物馆三年提升行动。提升全省博物馆整体运行水平,促进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加强馆际间交流合作。
一是博物馆馆长培训班。通过学习了解最新博物馆运营理念与方法,蓄积能量、练好内功,提高科学化、科技化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博物馆馆长综合管理能力。二是博物馆讲解员培训。黑龙江省多次举办全省讲解员集中培训班,上门服务式讲解培训。邀请全国讲解大赛获奖选手现场展示传授实战经验。举办3次全省讲解员大赛,以赛代练锻炼队伍。三是文物藏品修复技术培训。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业界“大咖”以专题授课、现场教学、交流实践和修复实践的形式开展,提高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科学技术水平,提升全省文物保护修复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
立足新征程,黑龙江文博工作者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博物馆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全面推进全省博物馆工作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龙江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