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众多古建筑的墙门上方(门楣),都有一块横置的长方形额头,有的为砖(石)砌,有的画线框,内雕刻或书写文字,这就是被称为“古建筑灵魂”的匾额,它是古建筑上的点睛之作。匾额以凝炼的诗文、精湛的书法和深远的寓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辞赋诗文、书法篆刻、建筑艺术融为一体,集字、印、雕、色的大成,述说着数百上千年的历史。
通过对安吉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进行梳理,发现在150余幢古建筑中,保留下来的匾额有50余处,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古建筑匾额蕴藏着深厚文化内涵,有必要重拾和展示这些古代文明的碎片,促进文化遗产保护。现择取几例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匾额进行初步介绍。
通德 此匾额位于递铺街道赤芝村花厅自然村18号朱培良民居的门楣上,建筑建于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匾额内凹,侈口双层框,白底黑字隶书体“通德”二字,用朱红涂抹,外描一细一粗双黑线。
“通德”意为共同遵循的道德,出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智、仁、勇,此三者天下之通德,所以行之者也。”
《朱氏宗谱》记载,赤芝朱氏于明代初从安徽凤阳迁居赤渔村。经过数百年的勤耕强弩、繁衍传承,成为村落大族。1926年,朱氏一族的朱培强建起了这座画栋雕梁的民居,当地人称之为“花厅”,后村落遂以花厅命名。以“通德”作匾额,反映了朱氏家族对建设“以德为本”伦理之道的重视和守护。
耕读传家 此匾额位于递铺街道鹤麓溪村鹤溪自然村84号诸乐三家族旧居的内门楣上,建筑建于中华民国十四年(1925)。匾额内凹,砖雕阴刻行书体“耕读传家”四字,填墨绿色,落款“吴昌硕”。外框缘侈口,饰几何纹。
耕读人家,指的是既学做人,又学谋生。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
鹤麓溪诸氏,源出士族。南宋初随宋室南渡,诸氏自淮安举族南徙安吉。明弘治年间(1488—1505),诸氏一支迁于鹤麓溪。诸氏耕读传家,民国时期达到兴盛,诞生了在我国美术教育和文学艺术上颇有造诣的诸闻韵、诸文艺和诸乐三“一门三兄弟”。诸吴本为世亲,诸闻韵、诸乐三又是艺术大师吴昌硕的嫡传弟子,吴昌硕为诸氏家族民居题字,彰显了两家的深厚情谊。
业广维勤 此匾额位于梅溪镇长林垓村模劳自然村北24号吕金标民居的内门楣上,该建筑建于清代中期。匾额微内凹,砖雕阳刻行书体“业广维勤”四字。外框宽缘砖雕阳刻云纹。
业广维(惟)勤,意思是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工作。出自《尚书·周书》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长林垓吕氏系安吉原住民,虽目前为村落少数,但在此扎根久远,家业不菲,这从内门楼繁缛的砖雕可见一斑。该匾额反映了吕氏一脉有着生生不息、开拓进取的家族精神。
居仁由义 此匾额位于梅溪镇小溪口村下赵自然村邹建国民居的门楣上,该建筑建于清代晚期。匾额内凹,内双层外突,阳刻行书体“居仁由义”四字。外框窄缘深沟。
居仁由义,意思是内心存仁,行事循义。出自《孟子·尽心上》:“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小溪口邹氏系太平天国运动后从河南迁入的移民。一百多年来,他们与当地村民和谐相处,积累家业。以此为额,反映了邹氏家族宅心仁厚、循规蹈矩的思想观念和优良品质。
资深履坦 此匾额位于昌硕街道高坞岭村蒋家村自然村蒋根生门楼的门楣上,该建筑建于清代晚期。匾额微突,砖雕阴刻行书体“资深履坦”四字。外框宽缘砖雕阳刻几何纹和卷云纹。
资深履坦,意思是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积蓄丰富的资历和经验,才能处于不败之地。语出《孟子·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和《易·履》:“履道坦坦。”
据《蒋氏宗谱》记载,高坞岭蒋家于明代中期自宁波迁居于此,数百年来开枝散叶,成为当地大族,反映了蒋氏族人认为只有注重财富和资历的积累,才能安身立命、后顾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