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历史与文化的相遇之地,这座巨大的知识宝库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厚重的历史记忆。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博物馆儿童教育工作,《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的颁布,对博物馆儿童教育提出了新方向与新要求。在“双减”背景下,江西省博物馆秉持“展教并重”的原则,推出“江小博童萌汇——儿童博物馆计划”,重点打造专门面向儿童的主题展览,并以展览为核心推出一系列配套服务,建立一个儿童友好、儿童喜爱、寓教于乐、寓教于心的博物馆儿童教育体系,陪伴孩子们快乐成长。2022年6月1日,“寻·虎——小鸟虎儿童主题展”进入公众视野,向孩子们敞开了大门。这是江西省博物馆推出的首个儿童主题展,也是“儿童博物馆计划”的开端和现阶段核心产品之一。
创想的种子——儿童主题展览
展览是博物馆的灵魂,是孩子认识博物馆、感受文化的直接途径,是让儿童博物馆计划生根发芽的那粒“种子”。
“寻·虎——小鸟虎儿童主题展”是专为12岁以下儿童打造的展览,展览契合壬寅虎年,以江西省博物馆珍藏文物“伏鸟双尾青铜虎”为核心展品,详细介绍了文物基本信息,并讲述其出土、修复历程,衍生介绍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及代表性文物,带领他们深入了解青铜文化与虎文化,回望商代辉煌灿烂的江西青铜王国。
在以文化传播为内核的基础上,展览融合文化、艺术、情感教育、文创展示于一体。艺术展示区展示面向社会征集而来的“虎”主题儿童艺术作品,绘画互动区让孩子们尽情挥洒创意、抒发感想,“森林影院”循环播放爱虎主题动画短片,“小鸟虎杂货铺”为文创产品展示中心。孩子们不仅能在参观展览的过程中了解文物价值与历史文化,感受美育创意熏陶,还能感悟保护文物及保护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展览从儿童视角出发,让孩子参与策展的每一个环节,从内容、逻辑、色彩、空间、展项等方面考量其认知和兴趣,最大限度地做孩子喜欢的展览;创新趣味解读,以文物为原型创造IP形象“小鸟虎”,以第一人称叙事、通俗化表达、低结构设计、创新性解读,激发其观展兴趣;强调展教一体,配套互动展览读本,将数字化展示、实践体验与教育空间融入展览,兼顾活泼形式,突出文化内涵;配套多元延伸,开展教育、宣传、文创等外延服务,构建以展览为核心,多元延伸的完整体系。
以“寻·虎——小鸟虎儿童主题展”为开端,儿童博物馆计划将于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推出一期儿童主题展览,形成固定常态化展览系列,不断丰富“江小博童萌汇”品牌内容。
生发的土壤——教育研学活动
紧紧围绕展览,江西省博物馆同步推出了一系列博物馆教育活动,成为深入阐释展览、深度解读文化,让博物馆儿童教育体系充实健全、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
“小鸟虎”校园馆携手江西省数十所中小学校,将儿童展览带上讲台,成为校内文化服务新宠;“小鸟虎”夏令营通过“实践+阅读”“展厅+舞台”“家庭+社会”“实景+课程”,提供研学实践一体化暑期活动;“小鸟虎”小课堂推出的“小鸟虎100问”“小鸟虎微视课”,构建线上线下博物馆社教课堂体系;“小鸟虎”爱心屋为特殊群体服务,为他们设计了专属课程;“虎王驾到”结合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推出“虎王归来,疫情退散”“揭秘小鸟虎”等特色社教课程。
此外,江西省博物馆还秉承“不落下一人”的理念,将展览配套教育融入“流动展览进校园”“三点半博物馆”课后服务、“与希望同行”乡村振兴专项、“映山红课堂”红色系列社教等项目,进一步拓展辐射范围,着力构建更为丰富多元的博物馆儿童教育体系,引领文博场馆服务社会公益与教育公平。
滋养的雨露——馆校合作课程
为进一步推动馆校合作,配合“双减”教育改革政策,发挥博物馆教育职能,江西省博物馆与江西省教育部门、中小学校深度合作,加强馆校全方位融合,对接中小学课程体系,利用博物馆资源研发馆校合作课程。面向一至三年级编绘《虎伢青妹游江西》绘本,以图画故事的形式介绍江西文化;面向四至七年级编撰《虎伢子说江西》博物馆特色读本。
基于馆校合作书籍,与学校开展长期合作,与学校、教师共商共建共享,进一步研发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融合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配套线下课程;制作动画与实景结合的线上课程,在“江教在线”平台发布。从团队组成人员到实施推广,从试点教学逐步发展到全方位推广,馆内馆外、展前展后、线上线下,久久为功,推动博物馆资源有机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体系,打造具有普适性、独特性、长效性的教育品牌。
独特的园丁——专属志愿团队
为了进一步壮大博物馆志愿者队伍,丰富儿童课外生活,使其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江西历史文化,我们寻找到一批独特的“园丁”,组成一支来自江西省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热爱博物馆的优秀小小志愿者队伍——“小赣将”志愿者团队。志愿者年龄跨度从7岁到15岁,通过招募报名,面试筛选,系统专业的博物馆知识培训和考核最终上岗实习。他们全程参与儿童展览的前期策划、艺术作品征集创作、开幕活动、展厅讲解,在教育活动策划与实施、课程及读本研发等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博物馆展览提供了儿童视角的创想与见解。
“小赣将”志愿者团队利用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空余时间,到博物馆为观众提供儿童展讲解服务。在江西省博物馆,丰富的资源、系统的训练、大量的实践,为他们提供了自我提升的机会。儿童博物馆建设因为“小赣将”的参与而更加契合儿童需求,同时博物馆也成为孩子们展示自我、沟通互动的平台,让他们在参与博物馆工作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向阳的枝叶——“小鸟虎”品牌文创
文创研发团队依托儿童主题展、“伏鸟双尾青铜虎”和“小鸟虎”IP形象,创新研发了近百款“小鸟虎”系列特色实体文创和数字文创产品,将文物中的虎文化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们“将博物馆带回家”,留下看得见、摸得着的美好回忆。
文创团队以核心展品“伏鸟双尾青铜虎”为原型,让勇猛霸气的“虎王”化身憨态可掬的卡通IP形象“小鸟虎”。针对儿童兴趣爱好与实用需求,巧妙结合文物器型、纹饰等进行研发,设计生产出囊括美食、文具、日用品等“小鸟虎”系列文创产品70余款。此外,还以数字文创的形式推出江博首款微信表情包,实现江博文创产品的特色化和差异化,打造亲切、多元的江博品牌,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同时,江博创新通过网络直播进行文创推广,配合展览解读、分享“小鸟虎”IP背后的故事,在普及文化知识时促进公众消费,助推文旅融合。
轻拂的微风——传播江博之声
在儿童展览和教育服务捕获公众视线的同时,江博适时结合文化活动、直播、微视频等形式,推出生动有趣的宣传内容,让展览与文化服务“乘风远传”。
江博推出的“探秘小鸟虎”专栏,由策展团队全面解析儿童展核心文物“伏鸟双尾青铜虎”,并围绕同批出土文物,介绍“小鸟虎的朋友圈”,分享展览的策展历程,多视角解读展览细节与巧思;与南昌市教育局、南昌市智慧阅读平台等联合推出暑期专题线上线下活动,上线“寻·虎云展览”等直播,推广博物馆教育活动;推出“童言童语”等活动与观众线上互动,加强与儿童交流,征集他们根据观展体验所创作的绘画、创意类作品,提升展览的创造力。
展览通过江西省博物馆官方微博、微信、抖音等平台推送相关信息,同时联动主流媒体及自媒体平台,在新华社、中国日报网、中国新闻网、光明网等进行宣传报道,有效提升博物馆儿童教育影响力。
丰硕的果实——
优化博物馆儿童教育体系
“寻·虎——小鸟虎儿童主题展”是江西省博物馆对儿童教育和儿童展馆建设的初步探索,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实施策略,优化了博物馆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儿童深度参与的形式弥补了成人策划团队的局限性,真正意义上从儿童视角开展工作。展览从儿童视角出发,以“小鸟虎”第一人称作为展览语言,生动活泼地为小朋友讲述文化知识,运用活跃的色彩、俏皮的IP形象、可爱的卡通字体以及简洁的造型图案,打造展厅空间。图文并茂,动手动脑,让枯燥的知识变得通俗易懂、活泼有趣,深受孩子们喜爱。
目前,围绕展览推出的专属读本、印鉴手册、教育活动、海报、IP表情包、文创产品等配套服务,已形成完整的“展览—教育—传播”有机结合体系,让博物馆各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密不可分地生长在一起。
为了更好地了解目标群体的需求,博物馆针对儿童群体分别在策展前、开展中、闭展后开展专项问卷调查,更加充分地收集观众意见,构建起整体、系统、协调的评估反馈体系,助力项目改进提升。
参天的未来——
构建儿童友好型博物馆
“寻·虎——小鸟虎儿童主题展”自开幕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已取得初步成效,接下来,博物馆将进一步提升以儿童展览为核心的配套教育产品社会效益。
“顶层设计+长效机制”将博物馆儿童教育理念转向操作层面,通过每年制定展览和教育计划,形成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发展机制,构建陪伴孩子成长的儿童友好博物馆。
“核心产品+辅助产品”组合拳发挥规模群团效应,形成儿童教育产品矩阵,打造完整、完善的博物馆儿童教育体系,更好地增强教育的辐射力和社会影响力。
“儿童视角+馆校融合”彰显“让儿童成为主角”的项目特色,构建博物馆与学校、儿童之间的链接,充分发挥文物和展览在儿童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以优质产品夯实特色教育品牌。
“寻·虎——小鸟虎儿童主题展”是江博充分利用和借助本馆资源和优势对博物馆儿童教育路径和方法的创新和拓展,也是建设儿童友好型博物馆的一次有益探索与尝试,彰显了博物馆社会教育的责任与担当,引导他们更好地认识和认同中华文化,自觉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江博用符合儿童认知能力与兴趣的形式,向儿童展现具有江西特色的文化面貌,营造了一个极具参与性、体验性与人文关怀的学习空间,拉近了儿童与博物馆的距离,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化魅力,聆听历史回声。在这座为儿童量身定制的博物馆乐园里,让“博物馆伴你成长”已成为博物馆的新方向、新时尚、新常态,江博将继续开创校外教育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