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长沙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伴随着长沙市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长沙市博物馆作为一座城市历史博物馆逐步成长起来。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市博物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馆建设为契机,围绕“省会地标、长沙客厅、文化圣殿、百姓乐园”的建设方针,确立了“让公众认识长沙、热爱长沙”的宗旨,积极发挥城市公共文化空间作用,阐释、传播多元文化,每年举办各类活动近千场,累计接待观众近800万人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全国青年文明号和国家一级博物馆。
近年来,长沙市博物馆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长沙文化展示空间、系统全面的文化遗产收藏体系、高雅活泼的市民学习实践课堂、水平领先的藏品科技保护中心、理念前沿的历史文化研究基地,积极探索博物馆发展新理念、新方法,不断彰显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和服务功能,主动将博物馆事业融入社会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鼎立潮头,守正创新,奋力谱写了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华彩新篇。
以藏品为核心 突出历史博物馆本色
立足定位,构建科学藏品体系。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历史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一直致力于构建与城市历史发展相对应的藏品体系。2005年以来,在长沙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开展文物征集工作,建立起了一个以长沙为中心、辐射全省乃至全国范围的集民间藏家、文物市场、馆际交流为主要渠道的文物征集信息网络。加大对唐五代长沙窑陶瓷器、湘籍历史人物书画、湖湘木雕、湘绣、革命文物等方面的征集力度,通过收购、接受捐赠、移交等方式,共征集各类文物、图片资料共计15615件(套),累计投入文物征集专项经费6000余万元。目前馆藏文物涵盖了从旧石器时代至近现代印证长沙历史文化发展的各类实物共计50182件(套),基本构成了长沙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是长沙“楚汉名城、革命胜地”这一城市标签的有力印证。
担当使命,发起当代物证征集。为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留存城市集体记忆的实物资料,2021年,长沙市博物馆积极贯彻中宣部等九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面向社会每年定期开展前一年的“长沙记忆·当代物证”征集暨十大物证评选活动。征集承载2020年长沙城市记忆的实物资料100件(套)、图片视频585份,充分展现了现代生活中的长沙精神,力求激荡起市民积极关注长沙,建设长沙的行动力。
预防保护,确保文物全生命周期安全。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借助新馆建设的良好契机,长沙市博物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打造了4000平方米标准化文物库房和文物科技保护中心,为近7000件珍贵文物量身定制了文物囊匣。通过实施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建立起完善的文物保存环境监测与调控系统,实现了文物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藏品安全零事故。顺利完成了57800件藏品及实物资料的搬迁及上架工作,并在此过程中对馆藏文物种类、数量、保存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完成了37314件文物的腐蚀度调查。近十年来完成了2245件馆藏文物的修复保护工作。从2022年起,长沙市博物馆每年向社会公众定期开放文物库房和科技保护中心,旨在进一步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增强公众文物保护意识。
活化利用,文物故事走进千万家。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十年,数字技术正在赋予博物馆新的文化内涵。为了实现文物线下触摸体验和自媒体客户端线上展示,长沙市博物馆利用3D扫描技术,完成了100件馆藏文物的高清三维扫描。积极与社会力量合作,提炼馆藏文物元素,以品牌授权的方式联合开发各类文创产品300余款,建立起馆藏六大文创系列,累计销售额突破千万元;授权馆内文物资源与“最强蜗牛”手机游戏合作推广,游戏文物素材包下载用户超22万人次,网络反响热烈。积极探索藏品传播新路径,馆藏长沙窑“寒食元无火”瓷壶参加中央电视台《古韵新声·清明》节目;2022年“七夕节”在数字平台推出“君生我未生”唐代长沙窑瓷器等NFT数字藏品,实现了用现代科技手段呈现历史文物中的美好寓意。
以展览为重心 彰显城市博物馆特色
匠心打磨长沙历史文化陈列。2017年5月18日,凝结长沙三代文博人的工作成果,经长沙市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十年精心打磨的“湘江北去·中流击水——长沙历史文化陈列”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陈列是第一个系统展示长沙地区历史文化的通史展览,展出文物1250余件(套),使用各种资料图片2400余张,展出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以长沙重大历史事件、著名历史人物、城市的发展变迁为主线,以长沙历年考古出土和征集的代表性精美文物为载体,全面展示长沙“楚汉名城”“革命胜地”的文化底蕴。展览开放后备受各界好评,特别是在长沙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体艺术之都”申报、“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东亚论坛、中法文化之春等重大国际活动中展现了独特的城市品质与文化基因。先后荣获2017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优胜奖、“十三五”湖南省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长沙市第十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精心打造长沙展览文化品牌。2012年,长沙市博物馆全面推行策展人制度,立足馆藏资源,坚持原创策划与合作举办相结合,按“世界文明”“中华文明”“湖湘文化”“长沙记忆”四个维度规划特展体系。十年间举办文物、艺术、科普等各类展览65个,“玉出山河”“粟特人在大唐”“从里耶到长沙”特展连续三年(2019、2020、2021)获评国家文物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围绕特展,长沙市博物馆进行了多维度、多手段的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推广活动,在“地宫宝藏——法门寺唐代宫廷文物精粹特展”中,首创《法门梦影》展览剧本游的新玩法,做到了通过文物讲故事、通过故事传文化、通过文化看时代的多层次教育和传播目标,形成了市民到博物馆“打卡”看展的“新风尚”,成为“网红长沙”最硬核的打卡内容。
用心推广长沙地域文明巡展。利用独具特色的馆藏资源,策划“唐风妙彩——长沙窑瓷器精品展”“白银时代——中国近代外销银器特展”和“山川出云天下雨——晚清民国时期湖南绘画艺术特展”等展示地域文明的特展,分别在南京市博物馆、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西安博物院、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宁夏博物馆等地进行巡展,促进长沙与各个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进一步扩大了长沙城市文化影响力。
以观众为中心 保持亲民博物馆底色
全心全意服务观众。长沙市博物馆秉持以人为本理念,践行“服务永远在路上”的服务宗旨,为公众参观博物馆提供多种优质、便捷的服务。展厅在每个开放日定时提供免费讲解,适时开展策展人与专家导赏活动。提供全域免费WIFI服务,具备微信导览和语音导览器、智慧笔导览等多种导览方式,提供中、英、日、韩4语种导览服务。注重服务质量管理,推行督导制度和物业服务标准化管理,将观众调查列为学术课题定期进行数据分析及决策研判,十年来观众满意率逐年增长,2021年达到97.04%。2013年组建志愿者服务团队,并成立志愿者自治委员会,实行自治管理,现有注册志愿者516人,十年间开展志愿服务401007.5小时,收获观众留言点赞88828条,荣获“湖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专业专注社会教育。十年来,从利用旧馆红色资源和自然环境开展活动到打造现代博物馆教育空间,长沙市博物馆始终深入推行分众化教育,构建公共开放、全民共享、社会共建的发展模式,为不同的受众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活动。2018年获评“湖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19年获评“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经过多年的实践打造了“湘城”成人教育系列、“穿越小达人”青少年课程和“哇哦,博物馆!”儿童项目等深受市民喜爱的教育品牌。其中“湘城讲坛”已举办150期,线上线下观众突破2000万人次,成为成年公众高品质文化休闲方式和开放式终身学习课堂。2017年推出儿童区博乐园“哇哦,博物馆!”原创儿童展览,通过沉浸式游乐形式寓教于乐,引领体验式教育和儿童友好博物馆建设,上万名儿童报名参与,项目荣获“2021年全国优秀文博社教案例”。通过集合长沙市历史、美术等各学科优秀教师建立“长沙市博物馆教师联盟”,共同开发课程课件,推出“穿越小达人”系列研学课程和艺术体验、“长沙故事”中学生地方历史文化课程等多种教育服务,已辐射至全市中小学校数十万学生,其中“长沙故事”系列网络课程入选“2022年度全国文博社教百强案例”。
绘声绘色多频共振。博物馆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得益于全媒体传播手段和数字化技术的发展。2015年新馆开放以来,通过创新“融媒体+”模式,探索多样态、多渠道、多元素的传播手段,借助湖南优质媒体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合作,与湖南金鹰955电台合作制作的“如果文物会说话·一日一物”系列持续播出300余期,荣获“2018中国广播创新融合品牌”奖。同时,从零开始倾力打造自媒体宣传矩阵,实现官方网站、官方APP、微博、微信、抖音和快手等多平台互通共振,截止到2022年12月,馆内各类自媒体平台共有关注用户85万人次,年度发布各类信息不少于1500条,近年来年阅读总量均超8000万次,荣获2021年度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入围奖,成为全国文博行业和湖南地区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宣传矩阵。
以科技创新 增添现代博物馆亮色
信息交互的数据平台。信息化、智慧化的发展是博物馆迈向未来的重要方向。长沙市博物馆原有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为顺应博物馆行业发展潮流,2017年1月,长沙市博物馆正式探索进行智慧博物馆建设,立足自身职能定位与各部门核心业务,搭建以共享支撑平台为基础,覆盖全馆的硬件网络和各类专业软件系统,努力实现集“智慧管理、智慧保护、智慧服务、智慧运营”四位一体的“超级连接”博物馆新平台,力争实现“人与物”的多维度智能交互。
智慧协同的管理服务。经过2017年一期、2020年二期智慧博物馆项目的相继建设,长沙市博物馆现有包括中心机房、核心局域网和观众互动设备等在内的硬件环境,以及共享服务支撑平台、协同办公OA、文物藏品综合管理等多项业务系统。聚焦内部管理、文物收藏与保护、数据共享、虚拟体验等专业领域,注重数据共享与业务互通,提升各项工作的操作规范性,实现馆藏文物全生命周期的科学化管理,更有力地推进了全馆业务工作发展和观众服务提升。2020年,长沙市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建设”项目荣获“湖南省文物保护利用创新发展百佳案例推介项目”。
高效智能的数字资源。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长沙市博物馆及时调整工作重点,以形式多样的线上服务满足观众文化需求。更新上线“湘江北去·中流击水基本陈列”720°全景漫游展厅,集中制作18个特展的数字资源,推出线上“云展览”。升级票务预约系统软硬件,接通健康码自动校验、测温记录等功能,为疫情防控提供科技助力。开发上线“长沙市博物馆教育互动”小程序,整合活动预约、线上资源、网络课程、问卷调查及数据统计等多种服务,实现了教育内容统一发布和多渠道参与,打造更加灵活、高效和科学的博物馆教育体系。
十年如一,薪火相传,长沙市博物馆始终坚持以高品质的文化服务塑造市民凝聚共识的精神殿堂。对照国家、省市“十四五”发展战略,长沙市博物馆科学编制了《2021—2030年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宗旨,搭建省会城市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平台,发挥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作用,将博物馆事业融入长沙社会发展大局,让灿烂的传统文化更好地浸润当代生活。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长沙市博物馆将以此为指引,以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着力点,创新展览展示,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勇于担当,善作善为,以实际行动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发挥馆藏文物资源优势,充分挖掘文物的多重价值,以高质量展陈呈现长沙优秀历史文化,向世界讲好长沙故事、传播好长沙声音,展现历史文化名城深厚底蕴,铸就新时代文化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