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对提升青少年核心素养的角色分析与实践路径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鲁黎

20世纪末,许多国家开始思考如何改革教育,培养人才以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因此开始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他们适应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未来社会要求,促进终身学习和发展。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素养界定如下:素养不只是知识与技能,它是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利用和调动心理社会资源(包括技能和态度),以满足复杂需要的能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青少年核心素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检验人才质量和衡量教育水平的试金石,也是引领教育发展、改革和建设的指南针。2016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以“全面发展的人”为中心,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三个方面,分别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六大核心素养。

博物馆提升核心素养的角色扮演

一、对青少年的知识教育

文物是跨学科、综合、多元的载体,对同一件文物,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学科知识去挖掘其蕴含的文化价值。例如一件陶瓷,从美术的角度去看,它的色彩、构图等因素是重点;从物理和化学的角度看,它的原材料选择、烧制温度的变化、矿物化合物的特性是重点;从数学的角度看,对称的图案在有限的条件下是怎么呈现的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从历史的角度看,陶器是如何发展成为瓷器的成了关注点。运用文物开展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引导学生运用综合学科能力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无论是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还是“科学精神”,无论是“社会责任”还是“国家认同”,在博物馆的文物资源里都可以找到恰如其分的证据以及阐释的角度。

博物馆为学生体悟历史时空观念提供机会,让学生“穿越”到历史的空间中,“真实”地感受历史情境下的社会生活。历史学家傅斯年认为“史学就是史料学”,可以说,史料实证是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学科的第一道门槛,博物馆收藏的史料特别是珍贵的历史文物,为历史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和学生自学提供宝贵的实物史料。同时,展览中应用的历史呈现和空间叙事手法,学生在这种历史叙事的基础上获得历史理解,并能够学会对历史过程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

二、对青少年的思想塑造

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悟和欣赏,是完善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的重要途径,价值观的引导成为博物馆思想教育的重中之重。博物馆藏品和研究生发的文化产品中,集中饱含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积淀出来的精神特质和价值观念,最大限度萃取了各类优秀中华品质的精华,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和文化根基,是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思想高地。

青年学生在参加博物馆教育活动时,能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下主动发现、研究、探索历史知识,产生极高的教育效果,激发青年学生潜力和后劲,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其次是培养审美情趣。博物馆内各艺术相关藏品、展览和活动可以引领青少年更直观、集中地积累艺术知识,培养评价美的意识,建立健康的审美取向,以及更加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同时也能生发批判精神。在博物馆教育活动中,通过观察—存疑—寻找—链接—发问—讨论—推翻—重新发现—感悟等行为和过程,青少年可以最大限度地被鼓励从多个角度尝试思考和分析、推理和质疑。

三、对青少年的能力培养

博物馆研学活动突出探究性和互动性。青少年在实践中,经常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分享交流等方式,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合作学习。活动旨在让学生学习探究的方法,而不仅仅是习得知识。活动中,有的放矢引导学生探究方法,如听讲解、看展板、问家长、查手机、请教讲解员、同伴交流等,拍照片或录像记录探究过程和相关资料,培养青少年实践探究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学习”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前提。在博物馆创设的情景中,实物学习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主动参与、发现问题以及寻求答案,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可迁移特征,为他们提供更为真实、立体的学习体验,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能力素养。在这样的探索式、体验式的自我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获得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能力。

角色实现的路径分析

一、丰富研学课程和社教活动

博物馆的展览、讲解、网站资源、学术活动、研究成果、教育课程或活动是博物馆教育内容的主要呈现方式。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日常的讲解工作之中,更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和课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传统历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让青少年感受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并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类博物馆资源,组织开展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国家安全等主题的研学实践教育活动。

二、培养博物馆教育专业人才

在当前博物馆研学成为中小学社会实践项目背景下,如何通过文字、图片、声光等形式使青少年轻松解读展品成为当前博物馆策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博物馆科教人员是活动的主导者,其知识储备和引导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讲解过程中要根据学校提供的学习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能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有融洽的互动交流活动。讲解员作为一名“研学导师”更应该注重在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现真正的寓教于乐。

三、规范博物馆数字化建设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可视化技术正在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博物馆的展览,仿真、虚拟、无展板技术带来的动态、交互、沉浸、体验式等活化表现方式带给观众更为新鲜的感受,为博物馆把无形的历史与文物古迹结合,生动表现历史、活化展示文物提供了新的手段。博物馆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各地教育和文物部门要加强协作,与时俱进地融合互动体验设备、影像等信息技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本区域网上博物馆资源平台和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资源库,促进与中小学网络教育资源对接,扩大博物馆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道路,各国教育的发展规律,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质量观、人才观,都是以人的核心素养为衡量尺度。当下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提供了发展的契机,这需要更多的有志之士参与其中和良好的政策环境的支持保证,助力青少年教育、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和学习态度。积极创新博物馆理念,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创新博物馆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资源和优势,实现博物馆价值最大化,促进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塑造青少年核心素养,推动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64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