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利用好红色资源 传承好红色基因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全体党员干部深受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激励,致力弘扬革命精神,讲好党的故事,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扎实做好革命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充分利用馆内的红色资源,打造精品展陈,策划特色鲜明的教育品牌,切实发挥好革命纪念场馆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文物保护先行 扎实做好保护和管理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是广东省内建馆时间最早的专题性革命历史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下辖广州起义纪念馆、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广州近代史博物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纪念馆、越南革命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等革命旧址和近代历史文化遗迹,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现有藏品数量为26492件(套),其中文物1.3万余件(套)。

加强修缮保护

革命文物是博物馆最重要的红色资源,必须重视革命文物的保护和管理,切实保障文物安全责任到位。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不可移动文物级别高、数量多、位置分散,保护难度较大。在遵循文物保护原则的前提下,加强革命旧址的保护和修缮,定期对下辖革命旧址开展日常文物保养维护,开展沉降观测、白蚁防治、房屋鉴定和特种检测。近年来已完成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保养维护工程、广州公社旧址日常保养维护工程,加快推进越南青年政治训练班旧址修缮工程,启动广东咨议局旧址保养维护工程等文物保护工程,及开展其他保养维护或抢险加固工程,让革命文物建筑修旧如旧的同时,又焕发新生。

以广州公社旧址中楼屋顶西北角抢险加固工程为例。广州公社旧址中楼在2021年展厅改造过程中,发现屋顶西北角隐蔽处由于长期自然劣化和屋面天沟漏水,造成部分檩条等木构件虫蛀腐朽严重,存在局部坍塌险情隐患,亟待抢险加固。博物馆按照文物建筑抢险加固的要求组织专家和相关实施单位进行评估和作业,采用檩条套钢管加固的方式稳固支撑檩条,然后清理并重做局部屋面;及时开展了旧址中楼屋顶西北角抢险加固工程;同时还对所有屋面进行了全面检查与清理,为文物建筑安全与展览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博物馆下辖的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修缮也值得一提。作为2021年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对旧址开展了全面保养维护。在方案编制和施工作业过程中,博物馆坚持文物修缮的原则,既做到让旧址建筑面貌一新,发挥展示教育功能,又取消了屋顶重建作业,避免了无必要的大拆大建;同时历年建筑沉降观测数据在整个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增强预防性保护

同时,对馆藏可移动文物实施预防性保护。博物馆纸质藏品量大,占藏品体系超过85%,部分纸质藏品文物利用频率高,但受近现代造纸工艺生产的纸质量差、寿命短的影响,修复纸质文物需要尤为迫切。2018年以来,分两批对广东工人运动相关的104件(套)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保存状况较差,急需修复的纸质文物进行了保护修复,包括1925年8月中华全国总工会省港罢工委员会住省罢工工人数表册、1922年新旧土洋杉榫木工联合会总名册、1927年4月12日《工人之路》第616期等文物。修复过程遵循最小干预、修旧如旧、可识别性、可逆性等原则,首先进行前期检查检测、制定修复方案。修复过程中,克服纸张脱酸目标的设定、书写材料、印色材料加固、双面印刷文献的修补、铁锈处理、透明胶带去除及其污迹的处理等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尽可能保存原装,避免过度干预。经保护修复的文物,增强了脆弱文物的强度、增强了文物的柔软度和平整度、降低了文物的酸度,延长了文物的寿命,可以更好地满足陈列展览和研究工作的需要。最后整理完成文物保护修复档案,做好文物保护修复过程记录。

加大征集力度

另一方面,该馆加大革命文物征集力度,让文物回归博物馆,大大充实革命文物藏品资源。近五年来,征集的藏品品类多样,包括书籍、报刊、宣传品、图章、徽章、书画、织绣品、名人用品等等,征集入库藏品逾三千件(套),上至清代,下至当代,跨越了上百余年历史。例如清代竹编长袖上衣、1926年广州市北郊区农会会员证、民国时期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新宁铁路工会证章、1941年周士第上将使用的中共七大代表纪念笔记本、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当日的《告广州市民众书》、1950年中南军政委员会颁发的解放华中南纪念章等珍贵文物。其中有不少是红色革命文物,特别是自2003年以来,获开国上将周士第家属的无偿捐赠,至今获捐赠周士第将军物品达250余件(套),包括证章、信札、手稿、书籍、报刊、票证、衣物、家具等多种类型,涵盖将军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博物馆利用这批藏品,在建军95周年之际策划原创展览“开国上将周士第系列展”,追忆将军峥嵘岁月,铭记建军光辉历程。还征集抗美援朝藏品1000余件(套),正在加紧整理和挖掘其中蕴藏的动人故事。

经过多年征集积累,已形成以广东革命历史、广州近代历史为主题的藏品体系。这些文物为陈展、社教、研究等业务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党史教育等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教育宣传素材。

依托革命旧址和馆藏资源

打造展陈精品

近年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依托下辖革命旧址和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坚持守正创新,紧扣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节点,深化研究、及时补充完善体现时代精神和新史料新成果的相关内容,逐步形成了建党、建军、抗战、解放及工运、青运为主题的展览体系,充分发挥了革命文物的展示、纪念、宣传、教育、研究等综合功能,起到了传播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资政育人的作用,受到业界、媒体及观众的广泛关注。

利用小空间精心策展

博物馆下辖的场馆多为革命旧址,利用革命旧址有限的空间打造展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近年来,博物馆致力于探索基本陈列提升改造的路径,突出“旧址就是最重要的文物展品和展示空间”,组织实施黄埔军校旧址基本陈列、广州起义纪念馆基本陈列重点展项提升。其中,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基本陈列“启航——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广州”入选“广东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及“2021年广东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陈列展览提升改造项目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点项目之一。提升改造以“小空间、精策展”为理念,将两层空间划分为基本陈列、复原陈列两个展区,通过新内容、新形式、新工艺、新科技,打造全新的展陈空间。内容上,聚焦工会主题,突出党的引领作用;系统梳理中华全国总工会的早期历史档案资料;以209件/套文物为核心,全面展示全国总工会在广州的历史;邀请著名画家创作的油画作品3幅,再现全总领导人风范,丰富展览的艺术形式,提升了展览的观赏性。形式上,“移步易景”的展示空间,加强了空间的序列感和参观仪式感,强化观展节奏;“交互式”的文物展示平台,提升革命文物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工艺上,使用红砂岩雕刻工艺、无反光展柜玻璃、新型铝单板展墙、展板,彰显全国总工会的厚重历史。科技上,注重现代科技与历史叙事的有效结合,在复原陈列中,首次尝试引入3Dmapping精准投影技术,设置“会馆风云”多媒体展项,演绎旧址的百年芳华。

广州起义纪念馆基本陈列重点展项提升,在保持原有展览内容的前提下,深入挖掘革命文物的价值内涵,提升四个重点展项,打造全国知名的红色展览精品。其中,序厅巧妙地利用重点文物“红布带”,通过红布带造型,引领观众沿着时光隧道走进广州起义,实现历史文物、艺术造型和多媒体演绎的联动;通过半造景油画、3D立体沙盘、投影塑造,动态演绎广州起义军攻打公安局的历史画面,渲染出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史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展列效果。广州苏维埃政府成立展项,以创新陈展体验理念,营造沉浸式的空间。尾厅升华展览主题,弘扬广州起义的伟大精神。四个重点展项,以重点文物红布带为主要设计元素,贯穿始终,蕴含广州起义者不惧牺牲、敢于奋斗的革命精神。展览提升后,立体展现了广州起义的历史,激活广州起义的红色基因,呈现出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展览精品。

原创展览内容丰富

围绕重大时间节点,策划原创展览,推出“南粤沃土铸伟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展”“广州1949——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暨广州解放七十周年”,分别获第一届、第三届广东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奖;“红色湾区——中国共产党与粤港澳”入选国家文物局2022年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

其中,“红色湾区——中国共产党在粤港澳”展览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后,首个系统展示中国共产党在粤港澳地区辉煌历史的展览。展览深入挖掘粤港澳地区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在粤港澳的实践,以创新的视角和丰富的文物阐释中国共产党在湾区的奋斗历程。展览依托旧址及环境空间,围绕不同主题打造不同视觉体验的展陈空间。展览推出后,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网、中新网、《广州日报》等媒体关注。大湾区各地多个单位,如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番禺星海少年宫、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十九路军陵园管理中心、广东财经大学、广东省、市总工会等,对该展览做了引进推广。

策划特色品牌活动

创新讲好党的故事

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充分挖掘馆内红色资源,加强对红色历史内涵价值的深入研究,创新探索活化利用革命文物的新路径,策划一系列特色鲜明的红色文化品牌项目,让历史和文物“活起来”。

活动形式多样

近年来,博物馆做好国家、省、市级领导的重大接待,平均每年开展活动上百场,线上线下参加活动人数近千万人次,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多层次多角度生动立体创新讲好党的故事,极大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感。连续两年举办红色文化轻骑兵系列活动,先后追寻广州起义主力部队转战路线、中华全国总工会迁徙路线,“串联红色线路,追寻革命足迹”活动被评为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活动备受媒体关注,累计报道132篇,国家级、省级及以下的媒体报道近100篇,其中学习强国35篇,新华网、央广网、人民网、《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媒体多次深度报道。

打造专业的讲解员队伍

近年来,通过招募、培训,培养了一支讲解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优秀讲解员队伍,讲解员根据受众的不同,做到因人施讲,用心用情用力讲好广州红色革命故事,让党史宣传教育入心入脑。这支讲解员队伍多次斩获了省市级讲解员比赛大奖,其中苏香旭同志入选全国首批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近期赴京讲解,成为接待党的二十大代表专场的唯一一位广州地区讲解员。

互动性高

近年来,博物馆深入挖掘红色资源,面向不同的群体——党员、青年、中小学生等策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并不断创新,跨界融合,为增强红色场馆的参观体验,提出“红色+”的创新理念,用红色文化加话剧、音乐、木偶、电影、文创等形式,多形式、多角度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体验活动,提升了红色场馆的参观体验。

2019年起,深入挖掘广州起义留下的红色资源,推出全国博物馆行业创作的首部红色主题沉浸式话剧,并不断升级改版至3.0版本《1927永远的红色》,原创纪念广州起义主题歌《永远的红色》,不少观众被话剧还原的历史以及歌曲感染落泪,话剧获广东博物馆开放服务最佳做法推介“最佳教育推广奖”。

博物馆沉浸式话剧将静态的展览与动态的话剧表演相结合,突破了以往革命场馆较为单一、线性的参观模式,加入多元立体话剧表演,使观众零距离地观演、感受和体验剧情,迅速地沉浸到历史情境中。演出过程中,观众跟随剧情的发展在纪念馆的大院、展厅间游走,置身其中,仿佛穿越时空,跟随演员带上广州起义的标志红布带,拿起武器参加到广州起义的队伍中去。剧中巧妙地加入齐唱国际歌、重温入党誓词等互动环节,让观众们沉浸在历史场景中,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全方位地感受和感悟革命先辈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重温革命先辈的入党初心,锤炼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革命烈士杨殷曾参与广州起义,他的外孙女崔静薇观看后评价:“在看话剧的过程中,我几度落泪,让我仿佛跟随外公参加了广州起义。”

大力推进馆校合作

重视与大中小学馆校合作,大力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将红色文化送进校园,面向中小学推出“穿越1927广州起义”沉浸式研学活动,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分组代入广州起义的不同角色,在广州起义的历史现场沉浸式体验广州起义的历史过程,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活动形式生动,寓教于乐,具有很强的体验感,荣获2022年广东省博物馆馆校合作优秀教育项目十佳项目;面向大专院校开展“红色思政大课堂”系列活动,获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称号。博物馆下辖的广州起义纪念馆荣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荣获“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下一步,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投身各项工作,用好红色资源培根铸魂,守正创新,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博物馆力量。

07B20221206C_缩小大小.png

(供稿: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43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