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奉节乡村文物保护利用探索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刘原合 胡锦玉

目前散布在广大农村地区的不可移动文物众多,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显示,重庆市共调查登录不可移动文物25908处,涵盖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6大类,并增加了农业遗产、乡土建筑等新内容。

奉节县乡村文物资源现状及保护情况  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2021年三峡库区奉节县历史文化资源调查统计显示,全县共有不可移动文物510处,广泛分布于全县各个乡镇、街道,包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未定级文物466处。

奉节县现有的不可移动文物特点鲜明,分别如下:

一是古建筑数量多。全县已登录为不可移动文物的清代古建筑为48处,多为家族老宅、宗族祠堂、佛寺亭塔,川东民居样式鲜明,木结构的大型建筑多以四合院的形式一套或多套成组,建成后由同宗同姓多代人居住在一起。如五马镇的黄家宅,砖石木结构两进宅院共占地948.39平方米,建筑面积1302.95平方米,是典型的川东民居式样。后院上房面阔五间23.52米,进深一间7.28米,通高5.4米,悬山青瓦顶,穿斗式构架,开间分割均为装板。左右厢房对称,面阔一间4.94米,进深一间4.30米,通高5.06米。天井由条石铺砌,前院布局亦如后院。院内有清嘉庆年间匾题两通,一为“盛世耆英”,一为“浑金璞玉”。石质门框雕有莲花、鱼及“福”字,喻意吉祥,外墙石质窗镂空雕文字及纹饰也寓意深远。

二是红色文物内涵丰富。全县有革命文物10处,主要为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物,如兴隆镇的兴隆烈士陵园,埋葬有为救落水儿童牺牲的刘兴益烈士、剿匪战斗中光荣牺牲的侯得秀、冯吉祥烈士;夔门街道的彭咏梧烈士陵园,安葬有著名革命烈士江姐(江竹筠)的丈夫,下川东地区武装斗争领导人彭咏梧烈士遗骸。这些都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三是与旅游资源契合度高。奉节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三峡之首瞿塘峡及三国刘备托孤故事等自然和人文资源,吸引每年到奉节游览的游客数以百万计。位于永乐镇的瞿塘峡摩崖石刻和位于夔门街道、白帝镇的白帝城、白帝城遗址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都是优秀的旅游资源。

十三五以来,奉节县财政陆续投入千余万元,有针对性地对白帝镇、吐祥镇、永乐镇等多个乡镇的重要不可移动文物开展了保护工程项目,完成了依斗门、开济门间古城墙完善工程,阳和山庄、太极亭、文峰塔等市保单位修缮保护工程。目前,多个文旅融合项目已经实施。依托白帝城、瞿塘关烽火台、瞿塘峡摩崖石刻等重点文物的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正在争创5A景区,白帝庙内刘备托孤、诗词碑林、古建筑群等受到游客青睐;依托耀奎塔、永安宫、依斗门及夔州府城墙的夔州博物馆园区2019年成功创建4A景区……白帝城遗址等文物旅游开发已提上日程,文旅深度融合成为共识,旅游开发也为文物所在地群众创造了丰富的就业、创业岗位,实现了文物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但我们也应注意到,当前仍存在一定问题。一是忽略文物历史价值,较多群众对文物的理解还处于“值钱和不值钱”的阶段;二是文物保护意识薄弱,旅游开发项目随意对文物本体动工,破坏文物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责任分工落实不清,由于文物的所有人和使用人不尽相同,管理保护的机构和人员也不一样,存在部分文物保护和管理混乱无章的现象。

文物如何助力乡村振兴  文物保护与利用是一个长期课题,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势必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那么如何让文物在乡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对当代一线文物工作者和基层党员干部来说,机会与挑战并存。

推进文物科普下乡,让群众了解乡村文物  推进文物科普知识下乡,是扩大群众文物认知,提升群众文化认同的必由路径。基层文物工作者在科普知识宣传中,应当注意“什么是文物”“为什么要保护文物”“怎么保护文物”这三个命题,采取群众喜闻乐见、传播速度快的方式。流动博物馆、乡村广播、院坝会等传统方式也应在“互联网+”的传播新业态下,借助新媒体资源,以微博、抖音、快手等用户基数大、传播量高的平台进行文物知识传播。此外,还应侧重“因地制宜”原则,鼓励和联合不可移动文物所在乡镇,根据文物特点制定科普宣传内容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借助文物塑造乡风,让群众重视乡村文物  红色文物蕴含的优秀的乡风、家风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奉节县县域内的烈士陵园众多,以彭咏梧、刘兴益等为国家解放、为群众安全奉献生命的事迹为基础,提取乡村文物蕴含的正能量,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群众提供新的精神滋养,也在潜移默化中传输给群众保护乡村文物就是保护乡村特色文化的观念。

依靠群众保护文物,让乡村文物安全起来  要在专业力量不足的现状下尽可能保护好乡村文物,必然要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落实县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看护人,与群众签订看护协议,聘请其为看护员,发放看护经费,借重群众居住在文物周边的优势,支持其对所负责的文物开展消防、安防隐患排查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人手不足,照看不周的困境。如近年来奉节县通过对文峰塔、太极亭、阳和山庄等一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落实看护人,达成了文物保护基本目标。

另一方面,文物安全不仅依靠看护人,在文物科普、优良乡风引导下,群众已将文物保护提升到自觉自愿的行为。如刊立于清道光四年的“长梁杆乡规民约碑”,其上记载了不准窝藏、庇护恶贼,不得分赃;不得引诱良民子弟同场聚赌、不得随意宰杀耕牛;不得盗砍山林树木等村民公约,自刊立以来就一直受到安坪镇海角村居民的自觉保护。散布于各乡镇的烈士陵园、革命文物也因其在引领群众,特别是乡村青少年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管理。

依靠群众利用文物,让乡村文物“活动”起来  乡村振兴,要走共同富裕之路,绿色发展之路,文化兴盛之路。依靠群众保护文物安全,文物也要“活动”起来助推乡村经济、文化发展。一方面,要深入研究文物资源,在做好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开发文物资源属性,从而带动文物周边旅游产业发展,真正做到以保护促发展,以发展促保护,做到群众保护文物安全,文旅融合带动群众增收的良性循环。如奉节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旱夔门悬棺,位于奉节县4A级风景旅游区三峡原乡内,且为奉节县境内目前能够观看到的唯一的悬棺遗址,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和观赏价值,目前旅游开发已初具成效。

另一方面,要提高文物资源利用率,打造特色旅游线路,以乡村文物为关键点,结合文化活动、农业活动、特色民俗,开展以亲子研学、农事体验、民俗观赏为核心的文化活动,形成文化体验与产业发展的互补局面,达到助力乡村经济振兴的目的。

乡村振兴,文化铸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文化振兴必不可少,责任重大,文物资源作为乡村文化的一大亮点,在充分保护文物的前提下,发掘其内蕴的深厚文化,探索村民生活与文物保护共同促进的良性生态,势必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作者单位:奉节县文物保护管理中心)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485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