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文创的实践与思考——以南通博物苑“张謇”系列文创研发为例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施东升

各类博物馆文创将厚重的中国历史文化内涵植入到产品中,让文物“活”起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满足观众的文化和消费需求,增强公众的文化自信以及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同时,也扩大了博物馆文化传播的范围和自身社会影响力,充分展现博物馆的力量。

南通博物苑深挖馆藏资源,不断地推出 “张謇”系列文创产品,更好地传播张謇实干兴邦的爱国主义精神。“张謇”系列文创产品主要有以下特点:

聚焦张謇形象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打造地方特色的南通博物苑自有文创品牌

20世纪初,张謇怀揣“建设一新世界雏形”的救国理想,在家乡南通进行了实业、教育、城市建设、社会治理等领域的一系列变革,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把南通变成一个充满文明气息、引领潮流之先的“中国近代第一城”。时至今日,南通大力传承发扬张謇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打造了“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体育之乡”“长寿之乡”“文博之乡”“平安之乡”“新侨之乡”等享誉中外的城市名片。

对于南通与南通博物苑而言,张謇形象的文化元素的光环效应极强,是具有唯一性、独特性的高识别度的视觉形象。张謇文化品牌设计,通过主视觉形象向大众传递“爱国情怀、开放胸襟、创新精神、诚信品格、社会责任”张謇企业家精神。因此,博物苑研发的“张謇”文创品牌,体现出博物馆文创融入了独特的地方文化所带来的现实意义:既增加了文创产品的竞争力,又加强了传播公共视角下文化产品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建立南通博物苑创意产品研发基地,形成独有的文化创意产品资源库

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创意不是无源之水,其创意来自馆藏文物自身及其周边文化元素,其设计是将文化特性转换为产品特色的过程。因此,对文物蕴藏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深入挖掘,提炼博物馆文化特色元素和语意符号建立文化创意资源库,是博物馆文创研发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基础工作。以“张謇”文创产品为例,南通博物苑研发创建了“张謇·第一馆”“状元张謇”“张謇·家诫”“张謇·宝光嘉禾勋章”“张謇·书法艺术家居”等以张謇为核心五个文化元素资源库。

如,“张謇·第一馆”资源库:南通博物苑有中馆、南馆、北馆三座主要的建筑,是中国古代苑囿与近代博物馆的巧妙结合。“博物苑”而非“博物院”,体现了张謇对博物馆职能的深切理解,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意识与西方理念互相交融,营建成一种陈列馆舍与园林环境有机结合的形式。文创人员对南馆、中馆及北馆等建筑进行元素提取,运用在文具用品(如金属书签、直尺、便利贴、纸胶带、纪念币)、家具用品(如开瓶器、钥匙扣、冰箱贴)当中,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及中西合璧的建筑特征在文创产品中具有更高的识别度,让人过目不忘。

“状元张謇”资源库:博物苑创办人张謇(1853-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清朝光绪状元,翰林院修撰。文创人员围绕其状元身份,从文化教育角度挖掘资料,整理文献,研发了一系列吸引莘莘学子的文具用品,如笔墨纸砚文房四宝等文创。

“张謇·宝光嘉禾勋章”资源库:宝光嘉禾勋章,1985年张绪武先生捐赠。张謇先生一生致力于实业救国,对国家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求实敬业,是张謇奉行的为人准则。因其贡献卓著,清政府先后授予其一等嘉禾勋章和宝光嘉禾勋章。宝光嘉禾勋章外形为两层以八组宝剑组成的八角星,中间双边圆圈内镶嵌珊瑚圆珠,圆心内镂刻“嘉禾”谷穗。文创人员提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八组宝剑组成的八角星、“嘉禾”谷穗、珊瑚圆珠等视觉元素为创意资源素材。

让文物与创意嫁接,与消费结合,形成“张謇”文化创意产品的系列化,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

张謇是南通历史上,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一生的活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公益等各个方面,并且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文创人员对其生平创办实业、教育、文化、慈善等方面的史实资料及文物遗产进行了翔实严谨的梳理,研发出“张謇·第一馆”“状元张謇”“张謇·家诫”“张謇·宝光嘉禾勋章”四个系列的文创产品。同时,通过对张謇书法作品的深入研究,研发出“张謇·书法艺术家居”系列产品。

这些文创产品强调将具有符号价值的元素在多种文化创意产品的运用,使产品具有鲜明的可识别性,蕴含深厚的文化价值。比如,“张謇·宝光嘉禾勋章”系列文化创意产品,研发人员以其资源库中的文化元素为灵感来进行创作,采用点、线、面交错的表现手法,抽象的谷穗、珊瑚圆珠被八组宝剑围绕,又似光芒,熠熠生辉。整体色调以暖色为主,色彩明快,催人奋进。体现出显著的文化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些文创产品同时注重实用性,与消费结合。借助开瓶器、金属书签、钥匙扣、便利贴、冰箱贴、纸胶带、金属直尺、纪念币、手账本、镇纸、状元笔、笔筒、手抄本、蓝印花布、丝巾、雨伞等不同载体,呈现商品的多样性、系列化,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达到借助博物馆文创产品这一载体,让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的目的。

近年来,虽然南通博物苑的文创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着诸如博物馆文创内涵不够厚重,文创品牌策划开发力量薄弱,文创产品类型同质化倾向较重,在文化服务和宣传传播有待进一步激发和开拓等方面的问题。笔者作为南通博物苑文创工作人员之一,结合工作实际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对当下博物馆文创工作的未来发展路径有如下四点思考:

第一,博物馆文创要以“人”为中心,注重观众的参观体验与感受,以此为基础研发文创产品及其衍生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日用消费品的品质需求提升,对生活美学的日渐重视,这成为博物馆文创产品进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驱动力。所以,文创产品不是文化元素的拼凑,而是以深刻的文化内涵引发消费者的共鸣,形成彼此的情感互动。

第二,博物馆文创要注重文化性和商品化的和谐共存。博物馆文创产品是博物馆教育功能及展览功能的延伸,因而必须强调其文化性,必须以馆藏资源的文化内涵为创意核心元素。但同时文创产品又是满足消费者特定文化消费需求的特殊商品,其天然具有商业的属性。因此,文创产品只有将馆藏文物的文化及历史价值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化和审美需求密切联系,才能真正实现“将博物馆带回家”。

第三,加快完善博物馆馆藏资源开发利用的授权机制。以往,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更多依托于文博单位自身力量。自2019年9月由国家文物局编制的《博物馆馆藏资源著作权、商标权和品牌授权操作指引》正式发行,以及2021年8月国家文物局等8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这些指导性文件既有助于文博单位结合自身情况,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生产、经营等。同时,也有助于加快解决在授权开发文创产品过程中存在的文创开发体制机制、文创开发能力、创意设计人才缺乏等问题。

第四,尽快形成可供持续发展的价值链模式和打造长久稳定的产品开发合作平台。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多元化开发路径,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比如,借助IP授权进行跨界合作,与设计师或生产厂商合作开发,通过不同的技术手段制作出更多符合不同消费群体的文创产品。此外,科技与文创融合的前景看好,高科技互动展演受到追捧。如河南电视台2021年春节晚会的《唐宫夜宴》,节目利用5G、AR等新技术“唤醒”历史文物,充满了人文情怀和艺术神韵,实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一经播出便迅速红遍国内外。由此可见,“科技+文创”也为博物馆文创提供了一条创新发展路径。

综上所述,在现代博物馆管理运行的语境中,博物馆文创通过对文物价值和意义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穿越历史的文物“活”了起来,以多种具有实用性的物化形态,真正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让尽可能多的公众真正得以享受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与财富,使文物中蕴含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广泛传播。

博物馆文创事业天地广阔,大有可为。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41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