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陕西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与《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铜川市陕甘边根据地照金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共同构建起具有陕西特色的革命文物保护法规体系。这是多年来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一个缩影。
陕西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革命文物类型齐全、数量众多、序列完整、等级较高、内涵丰富,涵盖了党中央、边区政府机构、重要会议旧址,中央领导及西北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旧居,文化、教育、金融、医疗、宗教、工业、外交等机构旧址、国际友人旧居,长征文物、战场遗址、烈士陵园、碑刻标语、国共合作抗战旧址等各种类型,在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中占有重要地位。
“为了守护好这片红色沃土,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陕西省委、省政府站在守护中国革命精神标识的高度,多次对革命文物工作作出安排部署。陕西文物系统坚持守正创新、守土尽责,推动全省革命文物工作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陕西省文物局局长罗文利表示。
夯实基础 为革命文物工作保驾护航
陕西拥有大量革命文物,为进一步夯实陕西革命文物工作基础,2020年陕西省文物局组织了全省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调查,按照“夯实基础、深化研究、创新思路、协同合作、精准建议”的工作思路,历时两年完成,10余家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两百余人参与,共调查革命史迹、实物和纪念设施2201处,形成革命文物调查的“陕西经验”。
罗文利介绍,为确保调查结果全面准确、科学系统,陕西省文物局整合文物调查、规划和修缮三方面专业力量,吸纳多所院校师生参与,形成专业单位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基层单位参与的调查队伍。按照“以史实为基础,以实物为依据”的调查原则,编制调查工作手册,明确调查内容,规范调查标准。采取普遍调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实地调查与查阅档案资料相结合、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航拍、遥感、三维扫描等高新技术手段,对调查点的文字、图片、影像信息进行全面记录,并提出保护利用建议,形成调查成果。编辑出版《革命文物红色印记》丛书,高校师生结合调查经历,通过撰写调查心得、绘制革命文物素描、设计开发文创产品、制作宣传片、举办专题展览等方式,将革命文物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强化调查结果运用,开展新发现革命文物认定工作,完成277处新发现革命文物的认定,丰富并完善了陕西省革命文物的内涵。
同时,革命文物管护力量切实增强,陕西省文物局增设革命文物保护处,延安市设立副厅级建制革命纪念地管理局,西安、咸阳、铜川等市设立革命文物处(科),其他市县结合实际加强机构及人员配置。革命文物法规体系逐步健全,即将实施的《陕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条例》与《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陕甘边根据地照金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共同构建起具有陕西特色的革命文物法规体系。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格局初步形成,在《陕西省“十四五”文物事业发展规划》中突出革命文物工作,陕西省和陕甘宁、陕甘、川陕、长征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发挥引领作用,推动形成点、线、带、片贯通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格局。
有效保护 革命文物价值充分释放
近些年,陕西革命文物的管护水平不断提升,革命文物保存状态持续改善。近三年,国家及省级财政累计投入约3.6亿元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全省革命文物保护,完成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旧址等87项革命文物保护维修工程,完成延安革命旧址群安全监管平台等41项安防、技防和消防项目,以延安、照金、马栏为代表的陕西革命旧址得到妥善保护。
革命文物预防性保护水平稳步提升,树立预防性保护理念,编印《革命旧址日常管理工作手册》,开展馆藏革命文物保存现状评估,改善库房环境,在延安等地设立修复工作站,对部分珍贵藏品进行抢救性修复。馆藏革命文物征集硕果累累,常态化开展文物征集,积极协调社会力量捐赠革命文物,开展革命文物专项鉴定,加快馆藏革命文物的鉴定、定级,“冼星海音乐指挥棒”等一大批具有重要价值的革命文物入藏陕西省内的纪念馆,仅延安市近三年藏品征集量达3683件套。
革命文物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为了充分释放革命文物的价值,陕西省紧扣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节点,举办一批彰显中国革命精神标识的主题展,推进超过5年、10年的革命场馆陈列布展更新,3个展览获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或优胜奖,革命文物展陈水平稳步提升。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作用充分发挥,陕西省免费开放革命旧址、纪念馆已达200余处,遴选并公布69家革命场馆服务保障党史学习教育,2021年服务保障党史学习教育达835万人次;建设“互联网+革命文物”线下体验中心,支持指导“红色会客厅”建设,出版《走进红色纪念馆》丛书,陕西革命旧址云传播项目、红色故事微视频制播和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课程研发项目,双双入选第三届(2021)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此外,革命文物在青少年教育中的作用有效发挥,引导中小学生走进革命场馆接受教育、争当志愿者和讲解员,开展“全省革命文物开学第一课”“小八路生活体验”等活动,筹建“陕西高校革命文化传承联盟”,组织大学生红色经典诵读比赛,举办陕西省“革命文物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培训班”。革命文物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成效,鼓励革命场馆跨界合作开发文创产品,探索革命旧址活化利用新路径,打造青少年研学、干部培训、公共文化及旅游休闲服务等场所,发掘革命文物蕴藏的时代价值,推动革命文化相关产业发展,葛牌线、重走“两当兵变”路等红色旅游线路助力乡村振兴,《延安保育院》《12·12》等精品红色文艺演出推动文旅融合。
协同推进 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取得新成效
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是国家文物局创建的全国唯一一个革命文物类示范区。目标是到2023年底,将延安建设成为守护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示范城市、传承弘扬延安精神的革命圣地、彰显红色文化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助推革命老区发展的重要典范,成为全国一流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示范区创建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示范区创建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将文物保护纳入各级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延安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作为高质量发展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化文物保护政策支持、经费投入,建立日常管护和应急处置机制。成立以市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订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夯实工作责任。开展专项督查,查摆问题、总结经验,推进任务落实。各县区挂牌成立文物局,加强机构及人员配备。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水平显著提升。出台《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实施办法》,编制《延安革命旧址群保护利用规划》,为保护利用提供法规依据。紧抓长征、黄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及片区建设,推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纳入国家重大战略政策及资金支持范围。各级均加大了对革命文物保护维修的支持力度,近三年共实施保护维修项目81个,革命文物保存状态得到显著改善。与30余家单位合作开展“寻根工程”,社会力量参与革命旧址保护利用成效显著。加快维修后革命旧址对外开放,强化革命文物内涵挖掘研究,严格展陈和讲解词内容审查,创新革命场馆宣教工作方式方法,加大对革命场馆展陈提升支持力度,全域覆盖、主题鲜明、主体多元、层次分明的中国革命博物馆城基本形成。
革命文物推动区域发展作用逐步显现。延安累计投入128.71亿元旧城改造资金对老城区重点革命旧址环境进行整治提升,以延安宝塔为代表的革命旧址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28.9万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加强旅游配套服务及设施建设,推动红色旅游发展,形成“中华魂·圣地延安”“中国根·寻根祭祖”“黄河梦·逐梦黄河”和“黄土情·寄情黄土”等旅游品牌。发展革命文物主题文化创意产业,推出20类数百款文创产品,建成“红色筑梦”众创空间、创新科技产业园和南泥湾359创业基地,革命文物持续助推经济转型升级。
谈到下一步工作,罗文利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根本遵循,贯彻落实全国及全省文物工作会议部署,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把陕西革命文物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坚决守护好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积极为加快陕西文化强省建设、谱写陕西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