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杭州博物馆志愿者队伍的凝聚力,营造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的宣传,更好地传承宋韵文化,12月3日,在第三十七个国际志愿者日即将来临之际,杭州博物馆组织志愿者队伍来到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交流学习。在红墙灰瓦间,采一缕宋韵,追寻远去的南宋风雅,体悟那静如流水的宋韵精髓。
在德寿宫志愿者的带领下,杭州博物馆志愿者走上石灰岩台阶,开阔的露天庭院一览无余,气势恢宏的正殿巍然挺立。这是重华宫,是目前杭州城内发掘面积最大、规制等级最高的皇家宫殿建筑。重华宫是遵循古法,以原格局、原形制、原工艺“复刻”而成,整座宫殿不用一钉一铆,以全榫卯结构搭建。
说到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那就是900余平方米的中区遗址和3600余平方米的西区遗址。这是国内少有的一处经过系统考古、完整揭露和深入研究的南宋遗址,集皇家宫苑和江南园林于一体。
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名为“德寿重华”的数字化复原展示,在这个全景漫游展厅里,可直观感受德寿宫的前世今生。三块巨型幕布包围,打造出一个沉浸式影像播放空间,裸眼3D的效果,颇为震撼。
参观过后,杭州博物馆志愿者服务总队队委与德寿宫的志愿者面对面地交流了志愿服务的日常工作,以及对宋韵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杭州博物馆志愿者服务总队队委、讲解组组长李和平说:“早就听说南宋时,凤凰山上的‘南内’和朝天门旁的‘北内’,只是相差‘一碗热粥’的距离。今天慕名来一睹‘北内’德寿宫遗址,心情激动,浮想联翩。走入南宋德寿宫遗址,心里想的是,我真真切切穿越了八百年时光,看到了留存至今的‘无价之宝’。它是南宋留给今人、留给今日城市的宝贵文化遗产。当脚踩在现在宫里的地层上,想到翻开尘封的地层,往下走两米多,我们才能踩在当年南宋御街铺设齐整的香糕砖上。抚古惜今,任重道远,我们该更好地品味宋韵文化,讲好南宋皇城(临安城)的故事,讲好杭州的故事。”
杭州博物馆志愿者服务总队副队长刘宏说:“宋代主流社会的人们生活富足,却并不过度追求奢靡的生活方式,而是倡导简远平淡的精神风貌。追求风雅成为社会主流,譬如从南宋的龙泉青瓷,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宋人极简主义的审美情趣。又譬如南宋一道名菜叫‘脆琅玕’,就是我们现在吃的‘凉拌莴苣笋’,宋人以翠竹的别称‘琅玕’来称谓稀松平常的莴笋。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宋人的文化韵味其实已深深融入日常生活中,这或许就是‘宋韵’的精髓所在。”
杭州博物馆作为坐落于南宋皇城遗址边的省会城市博物馆,正以实际行动进一步推动宋韵文化的传承赓续与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