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王府遗址位于江西省鄱阳县饶州街道建设路南侧,东至广场西路,南至西门路,西至新民路,北至建设路,分布面积约一百万平方米,2011年5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被发现后,得到了及时保护。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鄱阳明淮王府遗址进行了考古钻探与试掘。2013年9月至12月,2014年2月至5月,又分别进行了两期共六个多月的正式发掘工作。发掘的淮王府建筑遗迹主要有,世子府遭到严重破坏后的太湖石与汉白玉栏杆等建筑遗迹以及世子府东侧凉亭的一小块铺地石,此外,还发现了早于明代淮王府的明初饶州府文庙或元代安国寺的建筑遗迹,以及晚于明代淮王府的清代府学宫、民国时期芝阳师范学校、新中国成立后中共鄱阳县委招待所等多个时期的一批遗迹。鄱阳县明代淮王府遗址的考古发掘项目,备受考古界的关注,2012年与2013年连续两次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备名单。2018年被公布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其主要价值有:第一,明代淮王府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是全国明代藩王府遗址中首个全面、主动、科学发掘的藩王府遗址。由于明代藩王府规划设计以明故宫为摹本,可谓是明代紫禁城的缩影,因而在历代藩王府第中对我国传统城市发展影响最大。通过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对研究明代藩王府的建筑规制、建筑布局、建筑材料等具有重要的历史与科学价值。据统计,明朝曾有王号的皇帝之子共计85位,有封地藩国的亲王计有54系,亲王府共计约40处,它们分布在我国西安、太原、开封、武汉、长沙、成都、桂林、大同、兰州、南昌、洛阳、昆明、济南等城市,其中在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中就占有10个(约合42%)。明朝宝德十年(1436年),淮靖王朱瞻墺从广东韶州迁江西饶州,建造淮王府,1644年明朝灭亡,永寿宫焚毁坍塌。但是,这些分布在重要城市的明代藩王府在历史上所遭破坏的程度都很大,要么所剩无几,要么现在仍被重要建筑所叠压,无法进行考古发掘。明代淮王府因其地处县级城市,是全国保存较好的明代藩王府遗址之一。第二,明代淮王府遗址下有明早期饶州府府治遗址、上有清代饶州府府学宫与民国芝阳师范学校遗址,是一处延续近七百年的建筑遗址。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经考古钻探查勘,遗址的文化堆积层普遍厚达2米。这里曾是古代富饶之州——饶州府最为繁华、建筑等级最高之地,留下了许多精美的建筑遗存,对研究明清饶州府古代建筑史与城市发展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与考古价值。第三,淮王府遗址是目前经过考古发掘的明代藩王府遗址中出土瓷器数量最多、品种最多、款式最多的王府遗址,对研究王府用瓷制度与明清景德镇官窑瓷器面貌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与艺术价值。明代淮王府遗址地处饶州府府城,由于瓷都景德镇自宋代以来就归属饶州府管辖,近水楼台先得月,因此遗址内出土的遗物中有大量的明清景德镇精美瓷器,有些还是其他地方鲜为一见的官窑瓷器。第四,此次考古发掘丰富了饶州府府学宫的文化内涵,提升了省级文保单位——鄱阳大成殿的文物保护价值。清王朝规定,凡京师太学,各府、州、县学均立文庙,形成“左庙右学”或“前庙后学”之制。饶州府府学宫始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至今保存完好的文庙大成殿是我国古代礼制建筑之一,为历代祭祀孔子的场所,在2006年由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次考古发掘,在遗址东南角发现一段残墙上印有“府学”二字的铭文砖,再加上揭露的清代饶州府府学宫的其他建筑遗迹,丰富了饶州府府学宫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大成殿的文物保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