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抗战精神 讲好中国故事
云南省博物馆推出大型主题原创展览“大动脉
——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主通道与生命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为尊重历史,讲好近代云南故事,近年来,云南省博物馆积极策划、推出了以近代云南革命斗争史为主题的系列原创展览。2018年至2019年,云南省博物馆先后推出“碧血千秋——滇军60军出滇抗战纪念特展”“金沙水拍云崖暖——红军长征过云南特展”等主题原创展,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交通是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交通推动经济融通、人文交流;云南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地区与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南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在云南绵延穿行;抗战时期的云南作为大后方,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战,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用巨大的代价开通和运营了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以学术研究为支撑,2020年,云南省博物馆向云南省文物局报送了“大动脉——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主通道与生命线”展览项目,得到立项批复。
基础工作
2020年,“大动脉——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主通道与生命线”展览正式启动。经过近三年时间的准备,在努力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的情况下,策展团队先后完成了文献收集与整理、实地走访与调研、大纲撰写与论证、文物征集与借用、展陈设计与施工等工作。期间多次前往云南省档案馆、云南铁路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及昆明飞虎队纪念馆查阅档案和文物资料,组织多次实地调研。展览于2022年8月16日正式开幕,共展出包括DC-3运输机头、威利斯吉普车、聂耳随感录在内的377件(套)珍贵展品,展品的来源以云南省博物馆馆藏为主,以社会征集为辅,部分展品向昆明市博物馆、云南铁路博物馆、云南省档案馆、镇沅县博物馆等单位商借或复制。展品涵盖交通建设运输工具设备、武器、通讯器材、军装、服饰、箱包、碑刻、地图、袖标、证章、艺术品、手工制品等实物展品,报纸、期刊、书籍、图册、档案、文件、书信、日记、手稿等文献展品,历史照片、画报、明信片、纪录片等影像资料,70%以上的展品为首次公开展出。
内容策划
“大动脉——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主通道与生命线”展览旨在向观众展现抗战时期云南各族人民为中国经济社会主通道与生命线付出的艰苦奋斗和伟大牺牲,展现滇越铁路、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等交通线给云南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发展机遇,以及今天的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迸发的活力。展览以云南抗战史为主线,以云南交通史为副线,主体部分为抗战时期的云南交通。展览共分“回眸千年”“大后方”“大动脉”“大变革”“大发展”五个单元,对云南古代、近现代交通史进行简要梳理,重点展示了见证抗战时期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这几条重要生命线的实物,展出了一批反映云南社会生活的文物及反映云南与南亚、东南亚交流的工艺品等。展厅内制作了如人字桥、芷村车站、惠通桥、滇缅公路修筑等多个复原场景,力求生动展示“大动脉”维系之不易。
第一单元为“回眸千年——云南历史上的大通道”。自古以来,人类通过交通迁徙,互通共融,交通的发展与人类本身的发展一样历史悠久。云南近千年的交通,充满了厚重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单元按先秦至汉晋、唐宋、明清、近代时期分别介绍了云南交通史上重要的水陆通道。
第二单元为“大后方——抗战时期的云南”。抗战时期,云南各族人民蒙受了日本侵略者强加的战争灾难,但在反击日本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云南人民为支援抗战,积极建立军事工业及民用工业,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大力开发交通。同时,内地大量企业工厂和高校迁滇,客观地推动了云南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第三单元“大动脉——抗战时期中国经济社会的主通道与生命线”是展览的主体部分,以开通时间为序,重点讲述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空运的开通、营运、维护等历史概况。
1911年通车的滇越铁路全长854公里,连接云南昆明与越南海防,是我国最早的铁路之一,也是我国西南内陆直通东南亚的国际铁路。滇越铁路是当时唯一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相联系的国际铁路运输线,是内地的人员、物资进入云南的主要通道,同时也是抗击日军从越南进犯云南的前线。
1938年开通的滇缅公路全长959.4公里,西连缅甸的仰腊铁路,可经仰光通往印度洋,东接滇黔、川滇等公路,可经重庆通向全国,是抗战时期横贯云南乃至西南地区的重要国际运输动脉,被称为是“支持正面战场、供应抗战给养的生命线”。滇缅公路的开通,是云南各族人民用血肉换来的;它的营运和维护,是滇西民众和南侨机工在克服艰难险阻、付出极大牺牲的情形下维系的。滇缅公路凝聚起了云南各族人民团结抗日的强大力量,进一步铸牢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1942年中美合作开辟的“驼峰航线”,全长超过一千余公里,西起印度阿萨姆邦,东至云南昆明。驼峰空运行动参与者克服重重艰难险阻,飞越驼峰天险,打破了日军对中国的围困,运来了抗战急需的战略物资,架设起空中生命线,付出了巨大代价和牺牲,对中国人民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了保障驼峰航线的营运,云南数百万民众日夜奋战,用他们的汗水和鲜血浇灌出了一个个抗战机场。
由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空运、中印油管和中印公路等运输线路构成的抗战“大动脉”,不仅是中国战略物资的保障线,也是战时中国经济的保障线。大量援华物资的输入,增强了中国抗战的物资力量,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同时,中国远征军通过“大动脉”奔赴东南亚战场,参加了盟军对日作战,支援了东南亚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通过“大动脉”,中国的锡、钨、铜、铅、锌等优质军工原料运往英、美、苏等国,支援了这些国家的军工生产,加强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力量。因此,“大动脉”不仅是抗战的生命线,还改变了中国的抗战格局,在亚洲战场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战场都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第四单元为“大变革——云南社会生活的转变”。在“大动脉”的促进下,西方的现代化文化迅速传播至云南,云南的商贸活动日趋活跃,云南交通沿线各城市工商业快速发展,云南的绅商、学生等人员与外界的交流逐渐加深,大量的外来人口、物资、企业聚集云南,云南的社会生活随之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迁。
第五单元为“大发展——开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新局面”。滇越铁路、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不仅是云南人民的历史记忆,在新时代又迸发出新的活力——云南正从“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个方面发力,持续加强通往东南亚和南亚重要通道的开发,进一步完善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成为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
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本次展览旨在铭记抗战时期云南各族人民为中国经济社会主通道与生命线付出的艰苦奋斗和伟大牺牲,铭记云南各族人民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展现滇越铁路、滇缅公路和驼峰航线等交通线、生命线给云南带来的深刻变化和发展机遇。正是在“大动脉”的开通、维护过程中,云南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奋发踔厉,众志成城,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理论提供了生动的历史证据。今天,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新时期的“大动脉”充满生机、活力迸发。
展览亮点
展览场景复原制作是比较复杂的工程,涉及艺术造型、装饰、工程施工等方面的技术性工作。根据展品内容和展厅空间实际,以策展人员对相关资料、遗址、藏品和相关历史事实的研究为基础,展览采用复原场景营造和数字场景营造的方式,设计制作了滇越铁路芷村火车站、伍家寨人字桥,滇缅公路老虎嘴、弹石路、惠通桥,以及抗战机场、民国书房等多个场景和装置,通过最新多媒体互动效果的方式,使观众对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有了较为直观的视觉体验和感受,丰富了展陈方式。
精彩展品
法国产铜响墩 响墩,一种紧急铁路信号装置,当天气不好指示灯无法辨识时放置,外形像一个表面突出的圆铁饼,内置微型炸药,底平面镶有强力磁铁,吸在钢轨表面上,列车碾压后,产生剧烈闷响,通过响声提醒火车前方有危险,必须停车。
聂耳随感录 1928年,因不满足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学质量,聂耳决定去省外发展,期间需要搭乘滇越铁路到达越南,再换乘海轮去上海等地。在旅途期间,他写下了这本随感录。经过10多个小时的滇越铁路火车旅行,聂耳从昆明到达阿迷州(今开远),住进大安旅馆;他将预备好的信投进了邮筒,信中他对家人说考上“军事学校”,希望家人不要为他担心;第二天,他在站台等待去河口的火车时亲眼见到一个10岁女孩双腿被火车碾断,于是在日记中写道:“我打算把这小孩足断的事实,完成一篇很好的小说”。
徐悲鸿竹鸡图 1942年,日军将战火烧至东南亚各国。形势危急之下,徐悲鸿从滇缅公路归国。2月上旬,徐悲鸿到达大理,寄宿在鸡足山祝圣寺,受到亚唏、虚云及怀空等寺僧的热情招待。鸡足山清幽的环境给徐悲鸿提供了极佳的创作条件,期间,他创作了国画作品《鸡足山全景图》、油画作品《庭院》。作为报答,他向寺僧赠予了自己的书画作品。此幅《竹鸡图》,纸本设色,画中的上款人是祝圣寺的怀空法师。徐悲鸿在滇期间,多次举办劳军画展或义卖活动为抗战筹集经费。
威利斯吉普车 在滇缅公路上行驶营运的车辆多为美国产的“吉姆西”(GMC)、“司蒂蓓克”卡车以及各类美式吉普车。本次展览展出的威利斯吉普车,就是曾在滇缅公路上行驶过的汽车,也是我们这次展览征集到的最为特别的历史见证物。车子外部装饰虽经更换,但发动机等核心部件仍是保留原样。吉普车小巧轻快,行驶灵活,尤其是在堵车时仍能实现超车通行,在当时是很多高级军官、官员和富商首选的“坐骑”。
DC-3运输机机头 DC-3(Douglas DC-3),是美国道格拉斯公司研制的一种固定翼螺旋桨驱动的军用运输机,曾承担驼峰航线运输任务,是盟军取胜的功臣。这件生产于20世纪40年代、曾服役于驼峰航线的运输机——DC-3的机头,是美籍华人谭永昭先生捐赠给昆明市博物馆的。历时数年,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机头从大洋彼岸的美国洛杉矶漂洋过海,回到了70多年前它曾经无数次起飞的地方——昆明。机头重达数吨、体积庞大,工作人员先是启用了重型吊装设备进行运输,为使其顺利进入展厅,又不得不拆卸博物馆的大门,可谓历经“磨难”。
美国机械师训练证明 Louis Wise生于1910年,是美国得克萨斯州Harris人,二战期间曾为美国陆军航空兵中士。在二战中,Louis Wise辗转巴基斯坦、印度、中国云南多处空军基地服役,他的弟弟A.B.Wise也参加了二战,是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一名军需和军械部门工作人员。1942年10月20日,Louis Wise在得克萨斯州Sheppard机场顺利完成陆军航空队飞机机械技术训练,美军陆军航空队技术训练指挥部给他颁发这份飞机机械技术训练证明文件。
展览延伸
为了更加准确地了解历史事实,提升对文物的感性认识,触摸历史的温度,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策展团队提前制定周详的调研计划,于2021年至2022年期间分别对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三条路线的重要遗迹进行实地调研。根据遗迹分布的特征,策展团队灵活设计,对昆明城区的遗迹点进行散点调研,对其他遗迹点进行集中调研。
在昆明城区,策展团队先后调研了滇越铁路西庄站、昆明北站、民国援华美军司令部、红庙民国收信台遗址、原中国航空公司昆明办事处(俗称“小白楼”)等地点。集中调研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调研的是昆明市、玉溪市辖区范围内滇越铁路沿线重要站点,调研遗迹包括滇越铁路呈贡站、水塘站、盘溪站、江头村站、宜良站、徐家渡站、糯租站,以及呈贡乌龙浦飞虎队营房旧址等;第二阶段调研的是滇缅公路、滇缅铁路和驼峰航线遗迹密集分布的楚雄、大理两地,调研遗迹包括南华县的英武哨古驿道、滇缅公路天子庙坡弹石路段,祥云县的云南驿机场、清华洞美空军莫尼中尉殉职纪念标,以及弥渡县的滇缅铁路涵洞遗址、滇缅铁路督办公署、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旧址等;第三阶段调研的是红河州辖区范围内滇越、个碧石铁路沿线重要站点,调研遗迹包括开远市的“巴杜署”“机车库”及二层小楼,蒙自市的蒙自海关旧址、芷村站、碧色寨站及红河州博物馆,个旧市的个碧石铁路鸡街站、个旧市博物馆,建水县的个碧石铁路临安站,石屏县的个碧石铁路石屏站旧址,以及屏边县的滇越铁路标志性工程伍家寨人字桥等。
策展团队以走访、拍摄影像资料、文字记录等方式展开调研,同时边调研边征集展品,最终形成调查报告,为展览积累丰富的素材和资料。经调研发现,不少遗迹的保存现状堪忧,团队用无人机拍摄的图像资料,客观真实地保存了日益消逝的历史信息,就显得尤为珍贵。在重走遗迹的过程中,策展团队更加真切地体悟到滇越铁路、滇缅公路、驼峰航线所承载的历史意义,更加深刻地理解到它们对中国抗战的巨大支持、对近代云南社会的重要推动作用。这些重要的收获,大部分都转化为展览成果呈现了出来。
(撰稿:曾天华 胡愚 姚佳琳
图片:云南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