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服饰包括上衣、筒裙、头巾、胸饰、骨簪等物件。文献记录黎族服饰由来已久,据《尚书·禹贡》载:“岛夷卉服,厥篚织贝”,《汉书·地理志》载:“民皆服布如单被,穿中央为贯头”。本文以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下称海南民博)黎族妇女头巾(下称黎族头巾)藏品和专题调研中的绣字头巾为研究对象,从其图案纹样特征、审美价值等不同的层面进行解读,旨在加深对黎锦文化的探究,希望得到各方专家学者指正。
黎族因生活地区、习俗、服饰等差异,被划分为哈、杞、润、美孚、赛五个方言区。从五个方言区妇女头饰的分类看,哈方言、杞方言、赛方言、美孚方言都有缠带、装饰头巾的习俗,而润方言妇女则有使用骨簪固定头发的惯俗。黎族头巾按图案形式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图案纹样没有文字的头巾,另一种是既有图案纹样又有文字的绣字头巾。形式多样的黎族头巾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方言特征、审美价值。
黎族头巾图案
从海南民博馆藏黎族头巾图案纹样看,图案内容丰富,纹样造型生动,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图案是在实用美术、装饰美术、建筑美术等方面,关于形式、色彩、结构的预先设计。在工艺材料、用途、经济、生产等条件制约下,制成图样,装饰纹样等方案的通称。”(雷圭元:《图案基础》,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第7页)
图案内容特征
黎族头巾图案内容特征基于黎锦织绣图案的多样性,有人纹、动物纹、植物纹、几何纹、万字纹、汉字纹等图案纹样。以海南民博藏品为例,同样是黎族头巾,哈方言妇女头巾以黑色或深蓝色为底,棉线织造而成,或绣有粉色、褐色的动植物纹、几何纹等纹样;或以无数白色、褐色的动物纹组成几何图案,饰有流苏。杞方言女子头巾以深黑色为底,棉线织造而成,绣有红色、白色、黄色的鱼纹、万字纹、几何纹等图案,饰有流苏(图1)。润方言女子头巾以棉线织造双面绣而成,两端绣有黑白双色的人纹、花卉纹、几何纹等纹样,饰有流苏。赛方言妇女头巾由黑色棉线织绣而成,两端绣有黄色菱形纹、动物纹等装饰纹样,饰有流苏。美孚方言女子头巾由黑色或深蓝色棉线织绣而成,头巾主体图案或以蓝黑、黑白色长形条状相间为主;或两端绣有黄、白色汉字及几何装饰纹样,饰有流苏;或头巾中央织绣汉字、两端织绣精美的民族花纹图案,这类绣字头巾受到汉文化的影响。
黎族头巾图案纹样在某些方面作为一种浓缩了黎族服饰视觉表现的图案类别,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指示性的特征。比如杞方言头巾图案纹样以人纹、鱼纹、万字纹、几何纹、水波纹为主,看见黎族妇女的头巾、服装有这些图案纹样、特征,即可直观辨别出是黎族杞方言妇女,杞方言头巾中的鱼纹蕴含年年有余之意。黎族头巾图案上万字纹,其纹样最早是佛教的图案,也是一个象征吉祥的图案。万字纹是一种受外来文化影响且特色明显的装饰纹样,“从宋代起源,明清流行后,就一直沿用这种外来的宗教符号标志,作为织锦艺术装饰上的主题花纹图案。”(王海昌:《黎族织锦图谱》,中国文联出版社,2015年,第82页)在黎族各大方言区织锦的图案纹样上,特别是在杞方言头巾图案纹样中,直线组成的万字纹二方连续图案的规则,逐步构成杞方言妇女头巾符号文化特有的表现形式。
图案形式特征
黎族头巾按图案纹样形式类型区分,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图案纹样没有文字,另一种既有图案纹样又有文字。相比之下,后者更具有文化内涵和研究价值。黎族头巾规格一般长约50厘米至200厘米、宽约20厘米至45厘米不等。色彩多为黑、红、黄、绿、白五种颜色。以黎族杞方言头巾为例,巧妙地将五种颜色相互配搭,织绣成特定意义的点线、块、格、角、波、条等“五彩斑斓”图案纹样。如图1-2所示,图案花纹上万字纹,经过巧妙的组合相互伸展,演变成多个连续的万字形图案,象征着吉祥、平安、长寿的理念。黎族把宗教的万字形符号吸纳在本民族织锦品上,是文化交流融合的具体表现。
精美的绣字头巾
绣字头巾的内容特征
黎族的绣字头巾多见于美孚方言(图2)、哈方言和杞方言,而润方言和赛方言较为少见。据《海南黎族传统工艺》所载:明清时期“居住于海南岛西部的黎族美孚方言,其头巾和筒裙上开始引入汉字做图案。”绣字头巾作为黎族织锦文化遗产的一种形态,具有鲜明的审美价值。每件绣字头巾的文字内容、书法形式、价值取向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
黎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历史上,在海南岛西部汉、黎族杂居的地区,由于美孚方言与汉族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不少黎族美孚方言百姓都能说汉语(海南方言),熟练使用汉字。精心织绣的绣字头巾可谓是百年前黎族美孚方言妇女留下的黎汉文化交融的历史遗存。需要说明的是,以海南民博黎锦藏品为例,在一些黎锦中也能够看到“囍”“寿”“福”等汉字。可见黎族妇女善于将织绣品同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汉字的符号化和象征性为黎族织锦图案增加了新的元素,并在薪火相传中被逐步融合,这体现了民族文化间的相互融合。
美孚方言绣字头巾,集黎族织锦技艺、诗词格言、书法艺术、母训家教于一体,是美孚方言妇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美孚方言早期绣字头巾,使用了黎族传统的纺、染、织、绣技艺,用海岛棉经压籽机去籽,脚踏纺机纺线或手捻线、绕线,采用植物、矿物染色,用踞腰织机织造有植物纹、动物纹、几何纹、水波纹等图案纹样的半成品。有女定亲或出嫁作嫁妆用时,由父母确认诗词、格言、训教内容,酬请村里或村外的文墨之人题写内容,然后按照字体规格一针一线织绣完成。绣字头巾不但与上衣、筒裙组成一套完整的服饰,而且承载着亲人无声的训教与祈福。
绣字头巾的审美价值
绣字头巾是美孚方言妇女生活实践中实用与审美的统一。以海南民博藏品绣字头巾为例,织绣品年代多在清代晚期至民国初期,颜色大多为黑色、深蓝色,也有红色、黄色。从绣字内容来看,类似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赋、比、兴手法在其绣字头巾中运用得普遍,语言形象、比喻生动,使得绣字头巾的内涵丰富多彩,有礼义廉耻道德观、男耕女织的劳动价值观、崇尚诚信尊礼等内容。
2020年5月,笔者在专题文物摸底调研中了解到,民间收藏黎族传统绣字头巾多为清代与民国时期美孚方言绣字头巾,其长约为50至190厘米,宽约为20至30厘米不等。解读有些绣字头巾上的格言家训字义并非易事,有些错字、别字、草字难以辨别,要有一定的书法功底,在熟悉文字的基础上理解其含义,才能朗读出来。以图3的绣字头巾为例,头巾中央绣上鸟纹,鸟纹的四周绣字,其内容为:“巧出奇花朵朵红,专贞四德並三从;有德有才有贞节,似龙似凤似牡丹。”再以图4为例,图中绣字内容为:“闺门何所事,巧绣百花枝。四维龙凤躍,书贤圣表中。”“天地清宁兮,淑女负性奇。非无怀春日,吉士岂诱之。”
美孚方言绣字头巾上的诗词、格言种类繁多,很多是对偶句,有五言、七言、十言诗等,书法字体也有多样。美孚妇女通过把审美、愿望、交流思想的语言有意识地织绣在头巾上,形成了传情达意与审美的有机融合。
黎族头巾的时代价值
黎族头巾体现了黎族人民的生活情感态度,细心品读和鉴赏黎族头巾,特别是绣字头巾上的诗词、格言、字里行间所浮现的历史文化,能感受到隐藏的真、善、美内涵。对于民族博物馆而言,要充分发挥博物馆收藏、研究、展示、教育等职能,加强对黎族头巾多重价值的挖掘,传播更多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符号。通过举办线上线下头巾专题展览、研学讲座、征文比赛、书法比赛、沉浸式展演等社会教育推广形式,连接起黎族头巾古往今来的时代空间,以更加符合现代审美的形式,奉献多元化、趣味化的文化餐宴,让黎族优秀传统文化遗产焕发新时代活力。
综上所述,黎族头巾蕴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对黎族头巾做系统性、原真性记录整理,从工艺传承方式、演变规律以及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上做审美性、多样性的探究,可以有效揭示黎族头巾同服饰图案纹样在文化寓意上的关联性,从而进一步阐释黎族头巾纹样的构成与表现形式,营造活态传承、活态保护的良好氛围,使黎族织锦文化和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延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