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月25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中西书局与“学堂在线”合作,以线上方式召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成果发布会。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贰)》收录了长篇战国竹书《参不韦》。共124简,简长32.8厘米,保存完好,现存2977字。这是继清华简《系年》《五纪》之后,整理公布的又一篇超百支简的长篇竹书,是前所未见的先秦佚籍。原无篇题,因通篇为天帝使者参不韦对夏代开国君主夏启的训诫,故被命名为《参不韦》。
参不韦,又称“天之不韦”,不见于文献记载。参不韦对夏启展开以“五刑则”为核心的训诫,从而指导夏启设官建邦、修明刑罚、祭祀祝祷、治国理政。对于研究先秦时期的思想、官制等具有重要意义。
简文以远古洪水泛滥、导致天下混乱开篇,与《尚书·洪范》和清华简《五纪》类似。简文通过拟托参不韦向夏启传授天帝之命的形式,陈述作者对人君建邦治政的理念。
“五刑则”具体内容包括五则、五行、五音、五色、五味等五个方面,属于战国时期流行的阴阳五行思想。《参不韦》论述“五刑则”的重点在于将其与职官系统相配,并具体规定了每个职官的职责,以此来指导夏启治理国政。如简文以“五行”与职官“司工、司马、征徒”相配,“征徒”一职未见于传世文献记载,据简文可知即对应文献的“司徒”,丰富了我们对先秦官制的认识。
据介绍,“清华简”于2008年入藏清华大学,自2011年发布第一辑研究成果以来,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以每年一册的速度推出清华简的整理报告,目前已出版十二辑。
(张小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