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用罐头盒、木材、马尾制作出的胡琴会奏出怎么样的旋律呢?我从未听到过,但我能感受到,它奏响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昏暗窄仄的坑道里无限的希望。
在抗美援朝纪念馆陈列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把看上去做工粗糙的胡琴,它有一个意义非凡的名字“两洲三国胡琴”,这把胡琴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是志愿军战士用中国的马尾、朝鲜的木材、美国的罐头盒制作而成。在条件艰苦的朝鲜战场上,志愿军苦中作乐,自制了这样一把胡琴,奏响了生命的旋律。这把胡琴生动地体现了志愿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让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在炮火纷飞中,在饥寒交迫中,在艰苦奋战中始终保持团结一致。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犹如夹缝中盛开的美丽花朵,坚韧而又灿烂。
1951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有效保存有生力量,进行持久作战,在朝鲜半岛250公里的防御正面构筑了一道能防、能攻、能机动、能生活的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守防御工事,战士们叫它“无敌坑道”。坑里的生活十分艰苦,坑道外炮火连天,坑道内物资匮乏。但志愿军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他们发挥聪明才智,巧妙地利用战场上各种资源、制作出了构筑坑道时所使用的工具、生活用品和各种乐器;他们凭借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敌人的飞机残骸和炮弹壳制作出了精美的艺术品;在作战之余他们唱歌、弹奏乐器、讲故事、演小戏,丰富生活,鼓舞士气……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战场上时时刻刻展现着英勇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1951年的除夕夜,敌人连续投掷照明弹,霎时间夜晚如白昼,可是战士们却幽默地说“敌人给我们送来了节日礼花”。我军用高射机枪打中了敌人的一架飞机。这一次,战士们又高兴地喊道:“敌人又给我们送来了节日礼物。”战士们就是凭借着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战斗中勇往直前、战无不胜。这种精神并不是盲目的乐观,而是理性的自信。面对敌人的优势,志愿军毫不畏惧,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
在上甘岭战役中,战士们更是将这种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上甘岭转入坑道作战后,坑道内条件极其艰苦,当敌人看到志愿军利用坑道做掩护,就加大对坑道的破坏。他们用飞机、大炮对主要坑道狂轰滥炸,坑道里不仅硝烟、毒气迷漫,还充斥着血腥、粪便和汗臭的气味。不仅如此,为了让坑道里的志愿军粮尽水绝,敌人用炮火切断了五圣山至上甘岭前沿的所有供给运输通道。在敌人炮火的轰炸下,坑道里早已水尽粮绝,许多坑道的志愿军战士每人每天只能分到半块饼干,可是因为喝不到一滴水,战士们口中没有唾液,饼干根本咽不下去。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士气最终赢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出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其中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的是对实现奋斗目标的必胜信念和乐观的人生态度。烈火炼真金,在时代发展的脚步中,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在逆境中迷茫,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会了我们如何逆流而上,这是他们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攻无不克的制胜法宝。
作为抗美援朝纪念馆的一名讲解员,在宣讲美援朝历史的同时,我会积极传承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把“两洲三国胡琴”等文物背后的故事,讲给更多的观众,讲好中国故事,讲好抗美援朝故事,讲好中国人民志愿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