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辖区古遗迹星罗棋布,总范围302平方公里内涉及遗址保护区面积104平方公里。按照残存材料分类,这些遗产绝大多数属于土遗址类型,可读性弱,观赏性差。
如何面向未来,将遗产转化成为教育资源、经济发展支点、社会的无形资产和稀缺资源?2022年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在“寻宝奇兵·闯关秦汉”的社会公益活动中,50组家庭约300余人以自驾通关打卡形式,通过对周陵、考古工地现场、秦咸阳城、西汉长陵和安陵邑5处土遗址的探访,迈出了实践的第一步。
“寻宝奇兵·闯关秦汉”属于传播主导型活动,以本地文化资源为点进行品牌宣传,要求较高的参与度。因此,策划从提纲挈领、选重点、成亮点入手。
举要治繁,秦汉新城辖区文物资源多且以土遗址为主,数量众多,内容繁杂,但周、秦、汉三代是该地历史文化特色。其中,周陵传说是西周时期文武成康四王的陵墓所在,秦都咸阳城是中国第一个多民族国家的中心,西汉长陵是汉代修建的第一座帝陵,这三处遗址时代前后顺接,时间脉络清晰,人物、事件存在连续关系,三者串联起来可以实现活动内容的赓续性。此外,为保证活动内容充实、动线连贯,还选择了战国晚期至秦代的平民墓地、汉安陵邑作为补充。
活动内容设计
土遗址存在视觉感观差、故事隐性化、情景零散等缺憾。本次活动基于土遗址的真实性、可达性原则,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内容设计。
田野考察感悟原真情景。秦都咸阳城遗址现存面积约100平方公里,其中一号宫殿遗址经考古发掘证实,东西长177米、南北宽45米、现存高度11米余。它集多种使用功能为一体,合理解决了通风、采光和排水等问题,被誉为中国古代高台建筑巅峰之作。这座建筑到底是不是荆轲刺秦的发生地已无从考证,高大的夯土台基保存到现在已经为想象咸阳宫殿宏伟气势提供了意境,为捕捉秦王将相步履匆匆的身影提供了想象空间。带着“天下康宁”的愿景登顶驻足,所得意境之“虚”再加上找柱石、陶水管,烧土块等活动之“实”,土遗址活化后的原真感更加丰满。
土遗址展示的原真性关键在于各种信息源的可信性。这种可信性来自遗址本身及相关的历史知识,也包括一些传奇故事。半个世纪前,小学生孔忠良意外捡到的“皇后之玺”,是长陵另一位主人吕后的遗物,现被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这个故事作为长陵活动内容之一,由国宝发现人孔忠良老人来讲述。
身体力行感悟文化传承。“粤若稽古”考古发掘、“筑之登登”夯筑土墙两项体验活动,意图以践行的方式,引导参与者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感悟历史传承。
安陵邑城墙保护现场设计的夯筑技术体验,从夯具砸向黄土的“登登”声起,逐渐递进多层深度。首先,“筑之登登”出自周民族史诗《诗经·大雅·绵》,其次陵邑是中国古代为守护帝王陵园所置的一种行政建制,始于秦始皇“徙三万家郦邑”。再次,西汉有7座陵邑,“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仗剑倚马、轻财任侠、饮酒赋文、无拘无束的唐代“五陵少年”即因西汉五座陵邑而得名。
考古发掘展示是土遗址常见的利用方法。此次考古发掘体验,既有“看”也有“玩”,除了零距离参观考古发掘现场之外,还以新出土的不同时代钱币实物为基础,设计了“连连看”游戏,以实物连线让参与者感悟时代变迁和地方历史底蕴。
人性共通感悟历史鲜活。土遗址有原真性的优势,但故事隐蔽,鲜活性不足,需要透过“土”感悟古人的情意,尽可能引发不同文化背景参与者的同理心。长陵遗址区地面只有两座高大的黄土陵冢,故事从“大风起兮云飞扬”说起。秦时泗水亭亭长在咸阳城偶遇秦始皇时,曾喊出“大丈夫当如是耳”的豪言,称帝后在故乡沛县唱出“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高歌,现在长陵选址居高临下,又营造高大陵冢,昔日秦始皇的旧城尽收眼底。
新景区感悟时代进步。秦文明广场是一处主打秦文化故事的新建旅游景区,现代感强。景区广场正中央“秦人的步伐”雕塑群,铜板锻造而成,其中秦始皇铜像高达22.1米,暗意公元前221年秦代建立;代表秦人九都八迁历史的文化墙,陈列了取自不同都城遗址的土样。活动以礼堂为起点,以文化墙为终点,由“新”向“旧”逆行,促“今”与“古”融合,补充了5处古遗址点展示手段、场地设施等方面的不足。
活动形式设计
一项活动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恰当的形式不仅可以增强参与者的注意力,对内容的理解也有帮助作用。
打卡通关。“寻宝奇兵·闯关秦汉”活动,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量身打造。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设立的初衷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面对公众对知识获取“快餐化”“通俗化”“图像化”“直接化”趋势,本次活动采取打卡通关形式。
打卡通关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种游戏方式,具有挑战性、刺激性、娱乐性,参与度强。本次活动中,参与者以一家一车为单位领取通关卡和地图、车贴,同一地点、时间出发后,可自主选择达到5个卡点的顺序和线路,快速完成任务,经工作人员确认盖“通”字章方可通过。完成任务好、用时少的家庭获胜,并可获得奖品和不同数额奖金。
连续四天的宣传海报、通关卡、车贴、线路图,设计力求形式活泼,内容简要。通关卡有“问礼寻易”“粤若稽古”“筑之登登”“天下康宁”“大风起兮”“时代共进,人民共享”六组关键词,抬头标题使用谐音梗;秦将军卡通人物车贴,双足腾空奋飞状,足踏风火轮造型为圆形方孔钱;印章文“通”,小篆体,印面直径0.8厘米,尺寸依据考古出土秦汉封泥设计;手绘线路图以黄色为基调,与土遗址资源相呼应。
研学旅行。本次活动的设计形式跟进时代潮流的另一表现,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青少年研学旅行。这种形式作为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以文化遗产为载体的研学,内容从“博物”到“博悟”,必须设计《研学手册》,并引入适当的教育理念,创设出合适的环境、空间、时间和内容,实现家长与孩子的亲子互动。
“寻宝奇兵·闯关秦汉”活动,其策划、内容和形式,均以面向未来的遗产保护利用模式为出发点,尝试发掘遗产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以及传播推广体系。
理性认识遗产,享用遗产,是遗产教育领域的话题。本次活动由属地文物管理部门牵头,整合了省级考古单位、民营研学机构的资源,以“非正式的知识传播手段”对国民进行文化遗产教育,实质已经接近一堂遗产教育课程。
当然,随着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的发展,在共同营造敬畏历史、敬畏文化、珍爱文物、传承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的同时,打造多样化的文化遗产消费力也是必须思考的问题。此次活动通过场景还原、故事再现、参与体验等方式,给消费者提供了今后可继续运行的“可亲、可感知、可体验”的旅游产品,可称为“遗产+竞技+儿童游乐”模式。此模式可以满足散客出游的需求,创新文化遗产消费方式,让日常生活赋能文化遗产。政府通过开展主题文化遗产活动,扩大消费渠道,让文化遗产惠及百姓,实现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从消费产品、消费方式、消费渠道三个层面上,尝试迈出了实现文化遗产消费力的一小步。
(作者单位:陕西省考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