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自唐代创烧于黄堡镇,唐和五代称之为黄堡窑,因宋时属于耀州府管辖,故名耀州窑,金元续烧。后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变迁,经立地坡、上店的接续烧造,中心窑场至明代转移至陈炉。
在唐代,耀州窑带有花纹装饰的产品虽然数量较素色瓷少,图案的种类却很丰富,且变化多样。唐代耀州窑的纹样装饰以植物题材最多,包括树纹、折枝花纹、朵花纹、卷草纹等,以花卉纹为主流。花卉纹有莲花、牡丹、菊花、梅花、兰草、紫藤、石榴等,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似路边的小草或山坡上的野花。亦有一些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花,由多层花瓣组成,花中有花,叶中藏花,花中添叶,构图新颖,结构复杂,是当时的工匠们创造出的一种完全程式化了的图案花纹。其中,所见类似菊花的纹饰以素烧铃上模印的图案居多,素胎黑花瓷盒盖上也有见到类似后来发展成熟的菊瓣纹,故耀州窑具有明显菊花特征的装饰纹样广泛见于唐以后的瓷器。
五代耀州窑的装饰手法多样,有划花、刻花、印花、剔花、绘花等,纹样也更加丰富。在以菊花为题材的装饰中,此时以团菊纹最为多见,团菊纹以一朵菊花花朵的形式整体布于器物内底,花朵呈圆形,以器物的底心为圆心,再以圆圈勾勒为花蕊或者留白,对花蕊的用笔比较简练,然后从圆心处向外以大“S”状线条均匀勾勒出菊花的花瓣;花瓣有较为疏松肥大的,也有细腻的,还有刻划出双层式的花瓣,更显雍容华贵,花朵简洁生动、均匀圆整。在花朵以外,再勾勒出二方连续的藤蔓枝叶等作为补充,使器内装饰协调、饱满。
耀州窑在北宋达到鼎盛,青瓷烧造工艺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被誉为刻花青瓷之冠,装饰纹样异常丰富,菊纹也是宋代耀州瓷中常见的一种纹样。这一时期团菊纹较多,在器物的内底饰一小菊花朵,内壁以菊瓣进行装饰,均匀分布于碗或盏的内壁。与唐五代不同的是,由于刻印花工艺的提高,这种大菊瓣的装饰大多更为精细,菊瓣更瘦薄、刻印更深入,花朵更细密、立体感更强,而且出现了缠枝菊、交枝菊等图案设计;拓展了以往只表现菊花花瓣正面的构图方式,对花朵的侧面及枝叶也进行了表达,通过花瓣和花瓣、花瓣和花蕊之间的遮挡叠压,使画面层次感更强;对花瓣的收放也进行了表现,有花瓣紧束的,有舒展外翻的,画面内容丰富充盈。较之唐五代对花蕊的修饰,变化多是在缠枝菊纹和交枝菊纹对菊花侧位的视觉表现上,以三个或四个、五个的半圆状或圆状相叠构成塔状花蕊。在菊花花瓣的正视平面构图上,花蕊的修饰技法未见有明显的改变。还有在器内底饰一朵菊花,内壁则以缠枝菊纹进行装饰,在器物的外壁也有装饰,展示的是菊花花朵侧面的形态及花瓣收放的姿态。
金元时期有折枝菊和卷枝菊,还有与动物、人物相组合使用,形成婴戏菊、雁衔菊、凤衔菊、蝶戏菊等图案。金元的菊纹装饰也常见将菊花花朵布于器内底中心的构图,团菊花朵的变化多种多样,但均以花朵的正面平面展示,不再具有之前缠枝菊纹画法的侧视立体感。对花蕊的修饰较宋代更简单,主要是在花朵上用小圈或小点刻画出花蕊的细节。花瓣的画法既存在“S”形曲线勾勒,也产生了从中心花蕊处呈放射状分散出去的直线;花瓣或是以大小圆圈为花蕊,从中心以一圈圈或封闭或不封闭的小圈组合而成,有一圈的,有两圈的,后形成一圆的花朵;或是用连续的曲线绕花蕊一或两圈直接勾勒出花瓣,后再衬托点缀以花草,内壁则以几何纹进行装饰,风格较北宋简单朴素;布局上还有以三朵菊花相交,花朵、花叶、花枝整体布满内底等形式。
明代以后,耀州窑的中心窑场从黄堡镇转移至陈炉镇,传统青瓷烧造技艺衰落,转烧以白地黑花瓷为代表的磁州窑类型产品。其产品造型朴拙,画风粗犷洒脱、写意性强,这种绘画风格使人有时候难以直接辨认出画中纹饰的原型。很多碗、盆以菊花为主题,在器物的内底中心绘制菊花花朵的构图,以圆圈代花蕊,以粗糙的笔锋绘出向外辐射的花瓣,盆口沿的装饰纹样似菊花;也多在器物外壁进行装饰,或饰以整株、或若干株菊花、或单朵菊花,用笔粗糙,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也有相对规整的菊纹装饰,以一株或两株的整株菊花绘于内底,非常饱满,自然生动。
清代及民国的菊纹装饰手法在沿袭明代的基础上也有变化,画面较之前更加规整,用笔较明代显得小心和收敛,缺少了明代的自然洒脱。团菊纹常被作为植物类装饰题材的搭配图案,再配以枝叶,多装点在器物的颈部、肩部等位置,在装饰技术和效果上,更注重效率和经济性。
总的来看,耀州窑的菊纹装饰自唐代以来,一直都是装饰瓷器不可或缺的元素。从菊纹的整体风格上看,唐属萌发期,风格稚巧,五代、北宋、金、元以规整的菊纹设计为主,但自金后,设计感和规整感均不如北宋,构图和用笔趋于简单朴素,其他类型的纹饰图案也是如此。原因之一是金人主流审美发生变化,另一个原因是耀州窑自金贡瓷结束后,从贡窑完全转为民窑,供需发生变化,更加追求实用经济,还有中心窑场转移、工艺水平降低等因素。明清民国则以传统中国画的画法为主,地域风格愈加强烈。
从菊花花朵的构图上看,有花朵正面的(有突出花瓣来表达的,也有突出花朵整体来表达的),有花朵侧位的(于北宋缠枝菊纹等纹样之上表现,有花瓣紧束的,有打开外翻的),还有明代整株式的菊花装饰。从菊纹装饰部位看,既有器内,又有器外,自清代开始作为辅助纹饰使用后,在瓶、盆、罐等器物上装饰的部位更具有随意性。从菊纹的装饰手法看,有刻、划、印、画等,丰富多样。从装饰菊纹的器物种类上看,一方面,由于圆器的烧制数量较别的器型多,另一方面,由于菊花圆润的形状及其易于表现的特点,使得菊纹更容易作为内部装饰与圆整的器型相结合,所以菊纹更多出现在碗盘盏碟等圆器之上。从时间分布来看,菊纹是耀州窑较早出现的一种花纹。唐、五代和宋初多见团菊,宋早期稍后出现了缠枝菊,到中期又出现了交枝菊,以及中心饰有团菊的缠枝菊、缠枝菊与船等,金元时期的菊纹装饰仍以青瓷为主,画面没有之前密集,明代耀州窑白地黑花装饰手法的兴起,又使菊花的水墨花鸟画技法在其中得到了更为直接的应用,而后在清代至民国时期一直沿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