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四川安岳县石窟研究院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跟项目、攻课题等方式,探索建立“名师帮带制”取得成效,推动了专业人才群雁起飞,人才队伍水平全面提升。
进来帮,强基础。实施院地合作,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大学文博学院、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成立文物保护利用专家智库,设立专家工作站。开展专家授课,2021年以来,邀请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等高校专家在安岳授课11次。组织现场教学,邀请大足石刻研究院专家开展石质文物修复现场教学。近3年来,已有30余名知名专家到安岳开展培训指导。
出去学,阔视野。安岳石窟研究院每年组织文物保护专业人员外出学习深造,开阔干部职工文物保护视野。2021年5月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参加资阳文物安全管理培训,2022年组织专业人员到云冈研究院参加佛教考古与石窟寺考古研究专题研修班。近年来,已累计组织参加各类文物保护专业培训80余人次。
项目带,增本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安岳石窟研究院有针对性地安排专业人员全程参与项目的包装、设计和施工,通过参与项目实践来培养锻炼人才。2021年派出4名专业人员跟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实施的茗山寺摩崖造像危岩体加固项目,2022年安排2名专业人员全程参与四川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卧佛院摩崖造像考古调查项目。通过跟项目跟专家实地学习,锻炼增强了专业人员开展文物保护的能力和水平。
课题扶,创品牌。通过课题合作帮扶,联合国内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织开展文物保护课题攻关,同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组织专业人员参与四川大学文博学院研究团队开展的《安岳石窟总录》《安岳石窟铭文录》编制工作,提升了专业人员石窟寺保护研究水平。2022年,向四川省文物局申报《安岳县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工程)管理研究》《安岳县博物馆资源调查与发展规划研究》等8个课题,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增强内在学术水平。
下一步,安岳石窟研究院将进一步深化“名师帮带制”,实行专家结对帮带、以老带新、以强带弱,不断拓展专家帮带平台,推动专业人才队伍梯次发展,构建梯次合理、结构优化的文物保护专业人才体系。
(杨秀伟 李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