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物咏寿 ——读北京艺术博物馆吉寿文物专题展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王放

微信截图_20230115141040.png

微信截图_20230115141045.png

北京艺术博物馆所在的万寿寺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是明清两代皇家祝寿的重要场所。2018年至2022年,北京艺术博物馆对馆址万寿寺的古代建筑进行大修并对博物馆功能进行调整,对展厅布局和展览全面改陈。

长期以来万寿寺与北京艺术博物馆之间“身份”界限模糊,很多观众都是来逛万寿寺,常常忽略这里还是一座博物馆。展览策划的初衷是希望借重新开馆的机会,利用博物馆藏品策划一个与原历史建筑风貌相映衬的展览,使二者形成有机的关联。展览策划者觉得“寿文化”是万寿寺与北京艺术博物馆最重要也是契合最自然的纽带,并且可以办出独具特点的展览,最终展览定位要突出万寿寺的“寿”元素,遴选馆藏品中带有祈福祝寿吉祥寓意的藏品,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给观众。

9月16日,“吉物咏寿——吉寿文物专题展”作为改陈的重点展览亮相,未来作为常设展览开放。该展览设在万寿寺中路的万寿阁,原古建筑名称与展览主题相映衬也是策展的缘起之一。“寿文化”的边界非常模糊,所以此次展览并未从学术角度进行探讨,而是通过器皿、穿戴配饰、文房用品、书画等藏品展示人们生活中的“寿文化”,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展览中从“寿文化”的展示方式看,一是祝寿仪式,主要是动态的表现方式,在展览的第一单元;另一个是寿文化的实物化的体现,即以寿为题材在不同材质器物上符号化的传达,主要是静态的表现方式,在展览的二至六单元。

第一单元“吉寿列彰”,用播放视频动画的形式展现了庆寿仪式,分别用《康熙六旬万寿庆典图》及《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的场景引出万寿寺在皇家祈寿祝寿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总述举办庆祝活动是中国传统的重要习俗,但“庆寿”的年纪必须是五十或六十岁以上的长者。尽管庆寿仪式的主要目的均为恭贺祝愿,但不同身份、性别和地位的人其祝寿的形式和意义仍千差万别。帝王祝寿,普天同庆,除了祈祝统治者寿龄无边之外,还有体现皇权威严以及保佑国运永昌、社稷长存之意;帝后祝寿,除祝颂年寿绵长无疆之外,还有尊老敬贤、“孝”治天下之意;普通百姓家祝寿,庆寿仪式流程和场面虽各有风采,但主要为晚辈向长辈表达尊敬,践行孝道,是中国家庭美满幸福观念的重要体现。

帝王之家的庆寿仪式,无疑最铺张盛大,最具代表性和规格最高,从《康熙六旬万寿庆典图》和《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可略见一斑。《康熙六旬万寿庆典图》记录了康熙皇帝六十大寿(1713)时的盛大场面。描绘了万寿节前一天,康熙帝从京城西郊畅春园回宫的情景,皇帝及诸妃乘步辇在庞大的仪仗队护卫下,经由西直门回皇宫。长街通达,结彩张灯;百戏列陈,千乐共奏;龙棚、经棚逶迤相衔;王公大臣、耄老庶民夹道跪迎。场面隆重宏大,蔚为壮观。《崇庆皇太后八旬万寿图》描绘了崇庆皇太后八十大寿(1771)在慈宁宫庆寿的场景。殿内正中身穿朝服、头戴凤冠、耳饰金龙衔珠珥的高龄妇人即为崇庆皇太后,王公、满汉大臣、侍卫、外藩、回部于东配殿,王妃、公主、命妇于西配殿,各以次列坐观戏,恩赐酒肴果实。

普通百姓家祝寿,就要简单得多,习俗上要准备庆寿当天所穿的新衣、寿堂、寿酒、寿面等。寿堂以红色为主,在主墙面上贴上大写寿字烘托喜庆气氛。寿宴后要全家人一起吃寿面,有条件的人家在宴席结束之后往往还会请戏班表演贺寿戏曲等节目来助兴和渲染寿诞气氛。在此部分中,也同样用视频展示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北平老教授一家祝寿的过程及场景。

第二单元“聚物续永年”展现的是人们生活器物中的寿,主要展示了瓷器以及陈设品。仪式的寿通过行为表达,生活器物的寿则是通过吉祥寓意的图案呈现。在这些吉祥纹样中,用来作为符号的对象非常广泛:有动物,如仙鹤、鹿;有植物,如灵芝、萱草、松树;有器物,如八仙用的法器;有文字,如寿、万字纹;有人物,如寿星、东方朔、麻姑、八仙。这些符号通过汉语中的文学修辞方式向人们传达长寿寓意。如寓意法:以比喻方式来联想。用仙人比喻长寿,如寿星、麻姑、东方朔、八仙等。附会法:以形似关系来比方。比如把寿字拉长代表长寿。象征法:以一种转变的方式来联系两个事物。前后两者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经过启发之后能够生成暗示而被人们理解。比如松、鹿、灵芝都可以象征长寿。谐音法:通过读音的相似来比附。比如“猫蝶”以音来比附“耄耋”等。除此之外,还有表号法。表号法是特殊形象的简略化表示方式,比如“万”字、“八仙的法器”等。

第三单元“雅意绵延”的展品是文房器物,本单元用场景展示了文人书房条案上常用的笔、墨、纸、砚等带有吉“寿”寓意的文房用具。正是因为文人阶层融入了自己的审美需求和价值取向,为寿文化融入了道德、情操、品格等带有文化象征意义的符码。由于文房用具使用者多为文人士大夫,他们也常常参与制作过程,在材质、样式以及图案的选择上更追求精巧雅致、清新脱俗的审美倾向,使其呈现出更为丰富的雅致意蕴。

第四章“锦绣华章”和第五章“祈寿随身”两个单元,展示了服饰穿戴上的祈寿元素。服饰作为民族文化中最具温情的东西,又凝聚成最家常的风景。古诗有:“月明人静漏声稀,千丝万缕相萦系。”在祝寿场合中,穿上寿字纹样的袍服和配饰,最能体现寿主人的尊崇。寿字和万字纹是服饰配饰中常见的底纹和纹饰,常常寓意福寿绵长、久远无极。

第六单元的“笔下有南山”展示了书法、绘画作为载体的祝寿题材作品。书画中寿的最直接表达方式就是书写“寿”字。例如,慈禧的这幅“颐寿”。在中国古代百岁期颐,因此“颐寿”就是一百岁,寓意健康长寿、颐养天年。除此之外,在祝寿的书画作品中还可以通过画上的题识看出文人之间的交往方式。文人祝寿,除了像普通人一样举办寿宴、赠送礼物,还要吟诗作对、共谱丹青、相互题咏,这种聚会类似于文人的雅集,往往还可以留下很好的艺术作品。

展厅之内,万寿寺的院落里,还可以看到很多与寿文化相关的吉祥符号。比如,在天王殿两侧的楸树、槐树、西洋门前的银杏树;大雄宝殿两侧有乾隆皇帝为其母崇庆皇太后六十、七十祝寿的两块石碑,无量寿佛殿后有光绪为慈禧六十大寿做的祝寿石碑;万寿寺内建筑上的彩画、屋檐椽子头上的寿字装饰等。可以说,观众走出展厅,眼前的万寿寺同时也是这个展览最大的展品。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38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