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往开来初心探源 坚毅前行使命长担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南京博物院

继往开来初心探源 坚毅前行使命长担

——新时代江苏考古工作回顾与展望

08B20221101C_缩小大小.jpg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事关文物事业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做好新形势下文物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此期间,江苏考古发掘、研究和保护事业迅速发展,以“探索地域文明、保护文化遗产、服务社会民生”为宗旨,高质量地完成了一系列重要遗址和墓葬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特别是围绕重大学术课题研究、大遗址保护工程及基本建设中的文物保护等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为江苏文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十年来,江苏省共有泗洪顺山集新石器时代遗址、扬州曹庄隋唐墓(隋炀帝墓)、江苏兴化东台蒋庄遗址、张家港黄泗浦遗址、徐州土山二号墓等五项重要考古发现入选“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

探多元江苏 谱文明华章

——新石器时代考古新进展

十年来江苏新石器时代考古工作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为解决特定学术问题或配合基本建设,发掘了包括泗洪顺山集、韩井、雪南、兴化蒋庄、东台开庄、常州寺墩、青城墩、象墩、淮安青莲岗、黄岗、新沂花厅、沭阳万北、高邮龙虬庄、溧阳秦堂山、东滩头、宜兴青龙山、下湾、句容孔塘、苏州草鞋山等在内的一大批新石器时代遗址,取得重大收获。

顺山集遗址  为探索淮河中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考古学文化面貌,南京博物院于2010至2013年先后对遗址进行了三次考古发掘,确认其为新石器时代中期早段的大型环壕聚落遗址。顺山集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可分为三期。第一期遗存,遗迹可见房址、灰坑、灶址和兽坑。第二期遗存,遗迹可见环壕、房址、灰坑、墓地和烧土堆积。顺山集遗址第一、二期文化遗存在环壕聚落、圆形地面式房址、使用磨盘和磨球等生产工具、种植水稻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根据其固定的陶器组合、自身独特的文化面貌、明确的时代分期和一定的分布范围,可以将第一、二期为代表的遗存命名为顺山集文化。它距今约8500至8000年,主要分布于淮河支流古濉河水系,与后李文化、裴李岗文化、彭头山文化有持续、广泛的联系。顺山集遗址第三期遗存具有大量的跨湖桥文化因素,表现出明显的本地传统与外来因素相融合的特征,绝对年代在距今8000至7500年。顺山集文化是主要分布于洪泽湖以东淮河下游地区青莲岗文化的前身,同时也是淮河中游双墩文化的源头之一,塑造了淮河中下游乃至中国东部地区史前文化格局。顺山集遗址入选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东滩头遗址  2018至2020年南京博物院联合常州博物馆、淮安市博物馆、镇江博物馆、南京大学、溧阳市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对遗址进行了两次大规模发掘,发掘面积约12500平方米,主要发现了骆驼墩文化的居住区和公共墓地,出土各类文物逾2000件。东滩头遗址是太湖西部近年来发掘规模最大的一处史前遗址。遗址早期地层出土器物以平底器为多,晚期地层圈足器、三足器数量大增,平底器渐居次席。器物群中平底腰檐陶釜和与之配套使用的陶灶、平底盉、平底鼎等极具特色。东滩头墓地具有自身特点:一是墓葬头向多数为北偏东,不见本地区盛行的东向;二是随葬物品中陶容器数量极少,玉、石、角器占比极高,璜、玦、锛、鹿角靴形器大量使用。从东滩头遗址的发掘成果来看,以平底釜为主要特征的骆驼墩文化,并不是一个遗址或两个遗址具有这种内涵,包括此前发掘的宜兴骆驼墩遗址、西溪遗址、溧阳神墩遗址,新近发掘的溧阳秦堂山遗址、东滩头遗址以及新发现的溧阳高坂遗址、玕西遗址、观山遗址等,是以遗址群的状态广泛分布在骆驼墩文化的核心区——宜溧山地,并由此中心分别向东北和东南方向进行扩散和影响。

蒋庄遗址  位于兴化、东台两市交界处,遗址所在的江淮东部里下河平原地势低洼、水网密布。2011至2016年间,南京博物院主持先后两次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共清理良渚文化时期墓葬284座,葬式葬俗丰富多样,既有一次葬也有大量的二次葬,并见有一定数量的火葬,大量人骨保存状况理想。蒋庄遗址是长江以北地区首次发现并经大规模发掘的良渚文化聚落,并首次在长江以北发现随葬琮、璧等玉礼器且文化面貌单纯的等级较高的良渚文化墓地。这一发现突破了以往学术界认为良渚文化分布范围北不过长江的传统观点,填补了长江以北地区良渚文化聚落考古的空白。江淮东部滨海地区是良渚文化北上的重要通道,其远离良渚文化核心区,蒋庄遗址以各式陶鼎为代表的陶器组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是良渚文化北上与当地文化因素融合后的产物。蒋庄遗址入选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觅淮夷诸嬴 追吴越至迹

——商周考古新发现

十年来发掘的商周时期遗址主要包括镇江孙家村、句容城上村、无锡吴家浜、南京西街、徐州庙台子、沭阳万北、高邮佛前墩等。土墩墓是江南地区商周时期极具地域特色的墓葬埋葬形式,也始终是江苏考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发掘了金坛旅游大道、立夫路、沈家村、溧阳上兴、句容小东岗、鹅毛岗、江阴砂山等土墩墓遗存,并对秦淮河流域、溧水、高淳等区域开展了专题调查。

佛前墩遗址  位于高邮湖东侧高邮市马棚街道兴旺庄,面积近2.5万平方米,因京沪高速扩建工程,由南京博物院主持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发掘表明,佛前墩遗址主体为商代中晚期至西周时期的环壕聚落遗址,遗址四周有壕沟环绕,南部有一近东西走向的大型长土台。佛前墩遗址中商时期已有较多的商文化因素,如炊器以分裆袋足鬲为主,以及一定数量的假腹豆、大口尊等。在早期受到二里岗上层文化向外扩张的影响,商文化因素到晚商时期仍占较大比重,佛前墩遗址在中晚商时期可能一直为商王朝直接或间接控制。此外,出土陶器中还有一定的湖熟文化和马桥文化因素,表明遗址所在的高邮湖东岸为商、夷文化交汇区域。

孙家村遗址  位于镇江市新区丁岗镇孙家村西侧,2015至2017年由镇江博物馆主持发掘。遗址北距吴国贵族土墩墓群所在的长江南岸山脉约10公里,为宁镇地区典型的西周至春秋时期台形遗址,面积约12000平方米。孙家村遗址由中心台地和环壕组成,遗迹主要包括环壕、土垄、土台、灰坑、窑、道路及水沟等。出土了坩埚片、陶范、石范、铜渣等与铸铜有关的遗物,出土较多锛、斧、戈、镰、刀、削、箭镞等小铜器。孙家村遗址整体布局独特,结合发现的遗迹、遗物判断,可能是当时吴国的青铜兵器冶铸“工厂”。

寻汉家故里 展六朝风采

——两汉六朝考古新成果

江苏省在汉至六朝时期的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城市考古与墓葬发掘两大方面。城市考古是历史时期考古重要内容,核心是明确其布局和历史沿革,近十年来主要发掘了睢宁下邳故城、南京石头城、镇江铁瓮城、溧阳古县等城址。墓葬主要发掘了土山二号汉墓、仪征联营汉墓、邳州煎药庙西晋墓地、南京狮子冲南朝大墓、伍佰村孙吴丁奉家族墓、苏州虎丘路新村土墩孙吴墓。此外,还发掘了南京西营村南朝佛寺遗址,丰富了汉至六朝时期考古的内容。

土山二号墓  位于江苏省徐州市区南部云龙山北麓,现徐州博物馆院内,由南京博物院、徐州博物馆先后主持发掘。土山二号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墓上有高大的近圆形封土,封土高约16米,底部直径近百米。墓葬选址在地势高亢的云龙山北麓山脊上,墓坑为开凿的石坑。整个墓葬南北长36米,方向165度,由墓道、耳室、甬道、前室、后室、回廊、黄肠石墙及封石组成。共出土文物4800余件。土山二号墓是目前已发现东汉时期保存相对完整、获取信息最丰富的大型诸侯王墓葬,是东汉诸侯王陵墓考古的重大发现。墓葬时代为东汉早中期,墓主以楚王(楚厉侯)刘英(公元41~70年)及第一代彭城靖王刘恭(公元88~117年)的可能性最大。土山二号墓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煎药庙西晋墓地  位于邳州市新河煎药庙,由南京博物院主持发掘。该墓地规模较大、保存完整,是江苏近年来魏晋时期重要的考古发现,填补了苏北地区西晋考古的空白。墓葬继承了东汉以来的墓葬形制,具有中原地区墓葬形制特点。墓葬填土多次开挖、墓室的二次扩建、增建现象清楚,特别是出土随葬品组合的完整性与随葬品的摆放模式,对于西晋时期墓葬的葬制、葬俗等方面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随葬品中的玻璃碗、鹦鹉螺杯及贝类耳杯的出土是西晋时期对外交流和贸易的反映,对丝绸之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多青瓷器、少釉陶器的现象,具有南方墓葬随葬品的特点,对西晋时期国内南北贸易、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下邳国”刻铭砖的发现,说明了该墓地归属于西晋时期的下邳国,为下邳国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西营村南朝佛寺遗址  2019至2021年,由南京市考古研究院主持发掘。佛寺基址坐北朝南,方向230度,以佛塔为中心,前塔后殿。始建年代不早于南朝刘宋,毁弃于梁代的侯景之乱或隋平陈之际,是迄今为止南方地区发现的布局最为典型、保存完整、时代最为明确的一处南朝佛寺遗址。佛塔中心开挖带台阶的长方形竖穴土圹“地宫”和夯土分层封护结构的瘗埋方式,对研究舍利的早期瘗埋方式和发展演变具有重要意义。出土的琉璃珠、玛瑙珠、玻璃器、琥珀器等遗存体现出南亚风格,反映出南朝时期建康地区与丝绸之路沿线诸国密切的贸易联系和文化交流。西营村南朝佛寺遗址为探索南朝佛寺形制布局、建筑规制、营造技术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承江南文脉 示文明互鉴

——隋唐宋元明清考古新突破

该时期考古工作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发掘了张家港黄泗浦、盱眙泗州城、太仓樊村泾等遗址,扬州曹庄隋唐墓(隋炀帝墓)、句容空青山宋代墓园等墓葬(墓地),南京官窑村明代窑厂、苏州陆慕元和塘古窑址等窑址,以及淮安板闸等水利工程遗址。

扬州曹庄隋唐墓(隋炀帝墓)  2013年由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进行了考古发掘。该墓葬为隋炀帝与萧后的同茔异穴墓葬,隋炀帝墓(M1)位于土墩中心,萧后墓(M2)下葬时间晚于隋炀帝墓,偏于土墩东南隅。隋炀帝墓中出土了墓志、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珍贵文物近200件(套),其中“隨故煬帝墓誌”铭墓志、十三环碟躞金玉带、鎏金铜铺首是墓主人身份最直接的证据,甲骑具装俑是迄今扬州地区乃至南方地区首次发现。萧后墓随葬文物丰富,出土陶器、瓷器、铜器、漆木器、铁器、玉器等600余件(套)。通过科学的考古发掘,确认扬州曹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墓,是隋炀帝杨广与萧后的最后埋葬之地,印证了历史文献的记载,解开了千年来隋炀帝终葬之谜。隋炀帝墓葬的发掘为综合评价这位历史上开凿大运河、实现南北水路畅通的帝王的功过是非,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曹庄隋唐墓(隋炀帝墓)入选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黄泗浦遗址  自2008至2018年,由南京博物院、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和张家港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伍先后对遗址进行了六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在遗址西区主要清理了南朝至唐宋时期的道路、灰坑、水井、水沟等遗迹,在遗址东区主要发现了唐代和宋代的河道、木桥、房址、水井、仓廒类等诸多遗迹。遗址东部揭示的唐代大型院落具有寺院类建筑的中轴线结构布局,在唐代和宋代河道内出土的石雕佛像,以及具有宋代风格的文字砖,均显示存在唐宋时期寺院,与文献中的记载相吻合。黄泗浦遗址诸多唐代时期遗迹的揭露和大量遗物的出土,为实证鉴真从黄泗浦东渡启航以及对外文化交流史研究提供了无可替代的考古学证据。遗址内出土诸多窑口瓷器见证了黄泗浦遗址是一处重要的贸易集散地,是海上丝绸之路一个重要节点,为推进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和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提供了新的重要的实物资料。黄泗浦遗址入选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察资源禀赋 立文化标识

——专题资源调查新收获

先后开展了全省水文化资源调查、大运河考古调查、石窟寺资源调查和长江文物资源调查等文物保护课题。2015至2017年,组建11支水文化遗产调查组,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进工程建筑类水文化遗产的调查。2018至2021年,开展了大运河沿线考古调查工作,编制《江苏省大运河考古工作计划》,先后实地勘察省内外遗址点30余处,实地勘探6处。2020年底至2021年,为配合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江苏省文物局组织相关单位对全省石窟寺(含摩崖造像)开展了专项调查。经调查,全省共计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2处,包括石窟寺10处、摩崖造像12处,其中5处属于新发现。对22处石窟寺(含摩崖造像)的基本情况、保护管理机构调查、安全防范情况、各类病害等均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调查。2022年5月开始,开展江苏境内长江文物资源考古调查(地下),已完成前期全省地下文物资料的梳理和筛选,下一步将遴选典型遗址,凝炼和突出长江文物文化主题,构建具有江苏特质的长江文化代表性符号和标志性象征。

筚路蓝缕,考古百年践初心;栉风沐雨,赓续奋斗忠使命。新时代的江苏考古人将继续发扬严谨求实、艰苦奋斗、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参与“考古中国”“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等重大课题,加快考古成果出版、阐释和活化利用;有效整合全省考古机构力量,全面梳理既有考古工作成果,全力推进江苏地域文明探源研究,重点开展淮河下游、太湖北部、太湖西部、宁镇地区等区域史前文化发展进程研究,深入推动吴文化吴国形成与发展、汉代郡国城址和陵墓、六朝城市与文明、唐宋元明港口与对外交流、盐业考古等历史时期考古研究工作,实证江苏地域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展现江苏地域文明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发展中的历史贡献和独特地位。立足于高质量发展的江苏考古,将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发挥地域特色优势,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江苏智慧和力量。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683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