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书旂《芋艿小鸡》 谈其花鸟画派的形成与发展

来源:188bet金宝搏在线登录
作者:赵文慧

微信截图_20230115123311.png

衢州市博物馆藏张书旂《芋艿小鸡》,作于1948年,纵67厘米,横35厘米。画中芋艿的根部从右侧向左延伸,枝条分两侧伸长,一支往中上方延伸,枝头绘有大片叶子,叶脉敷以墨绿、淡绿,并用白粉接染。一支往左下方延伸,呈叶苞状,未展开。下方绘有两只雏鸡,用墨色写之,虽以简笔,但把雏鸡的动作刻画得微妙细致。

画幅左侧上方有作者题款:翼云弟存之,戊子张书旂。落款处下方钤有篆体白文印,“书旂”。这幅画作是赠给周一云的,周一云为衢州人,早年曾得张书旂指授,为当今张书旂画派的主要继承人之一。

中国现代花鸟画史上涌现出大批杰出的画家,如齐白石、潘天寿、郭味渠、张书旂、王雪涛、何香凝等,其中张书旂的花鸟画题材新颖,画面上充满装饰味,色彩有鲜艳的配置,往往在古铜色纸或仿古绢上用白红和深绿色调,可谓独创一格。

张书旂(1900-1957),原名张世忠,字书旂,别号香溪隐、七炉居士等。1900年出生于浙江浦江礼张村。祖父梅卿为私塾及本县小学教师;父仪甫,亦举生员,后经商;叔爽甫,任浦史,素好绘画。书旂自幼耳濡目染,潜心文史;受到叔父影响,酷爱绘画,偶尔涂抹,常受长辈赞赏,每出游见奇花异景,鸟兽飞动,以至墙壁图案,辄逗留摹,久不忍去。1922年8月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拜在绘画大师、艺术教育家吕凤子门下,专研绘事,初学西画,练习油画、水彩画和木炭画,后改国画,主攻花鸟画。1926年,张书旂任福建厦门集美学校(后改为厦门大学)美术教师。1929年秋,因被徐悲鸿赏识而聘至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旋即升为国画教授,在画坛声誉日隆。

当时张书旂与徐悲鸿、柳子谷并称“金陵三杰”;又和诸闻韵、潘天寿、吴茀之、张振铎等结成“白社”,共研画艺。1935年在南京举办个展,展出200余幅作品立刻被订购一空,博得中外人士的高度评价。此后,他的作品先后在法、德、苏及比利时等国展出,为众多国家博物院收藏,被视作东方瑰宝。1941年,他的旷世巨作《百鸽图》被作为政府代表团的一份厚礼赠送给美国政府,祝贺罗斯福总统三次连任美国总统,后长期悬挂在白宫。

综观张书旂的花鸟画风,可分为初创、转折、成熟三个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初创期为1922年至1926年,画风走吴昌硕一路,并得吕凤子亲授。转折期为1926年至1930年,主要取法任伯年并撷取百家之长。成熟期为1930年以后,个人面貌基本形成,画面典雅明丽,颇具现代感。

初创期,吴昌硕大写意花鸟画风靡海上,追随者蜂拥而至,张书旂也不例外。他曾精心揣摩吴挥毫运笔的心杼,画风粗犷豪放,气派不凡。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后,受教于吕凤子。

转折期,海派任伯年、赵之谦等画家的影响渐及浦江,作品多有流传,有人说任伯年是水墨花鸟写生的圣手,张书旂也觉得任氏等人的明丽俊逸风格更适合于自己,于是便传意于任伯年、潘椒石、朱梦庐小写意一路,自此渐渐脱去吴昌硕那股沉雄浑厚之气。

从书旂画风和写生造型上来看,对张书旂影响最大的是任伯年。任伯年清末身在上海十里洋场,吸收洋画色彩,又继承了中国民间艺术、古典绘画、文人绘画的特点,所作花鸟画生动活泼、富丽堂皇、空灵明快,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地,而这些特色都被张书旂所吸收。

张书旂所作花鸟画,纯从写生中得来。他在家中庭院饲养老鹰、孔雀、麻雀、鹦鹉等鸟类,又植花木许多,以供朝夕观摹,而写生稿更是不计其数。他用铅笔勾形态、结构,同时在写生中研究章法和构图规律。对大自然独特的观察和感受,在生活中构思酝酿,缜密观察,把思想感情寄托于花鸟之中,正如《宣和画谱·花鸟叙论》中所说:“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同时,在写生的基础上,恰当运用夸张的装饰手法,色彩上注意对比、调和、光度、纯度的相互关系,在强烈对比中求得调和,在调和中注意变化,产生出浓艳而不俗、雅淡而华彩的微妙美感。

张书旂也师法潘椒石,潘“善赋色花卉,飞潜动植,皆有奇思”,所作取法陈老莲和“三任”,设色绚丽的粗笔写意,有“先生泼墨生奇光,满庭风露见赵昌”之誉。有人说潘的画对张书旂有决定性的作用,也不为过。潘虽为粗笔写意,但设色绚丽等特点为书旂所吸收,尤是出枝布叶上,书旂取法最多。

张书旂又得岭南派大师高剑父等人的指授,而高曾留学日本。晚清以来,岭南画派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艺术思想上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直接影响,艺术作风上有日本画和西洋画的渗融。高剑父参用日本画法以画国画,一洗国画重笔墨骨法的原理,而用泼色,光怪陆离,色彩斑斓。张书旂曾说:“高剑父气象万千,独出心裁,当今之世,固无人能及其项背,余尤爱其《玉黍》《白鹤》两帧,笔间意浓,色淡味厚,百读不厌……”同时,张书旂又喜欢用高丽纸作画。此种纸上施以重矾,与日本画的绢素有异曲同工之妙,水晕墨章,水乳交融,淋漓尽致,效果极好。而高剑父、高奇峰兄弟的乔木树干,色彩水墨交融都是吸收日本画的优点,如此之说,书旂先生确是受到日本画的影响。当然,除以上几家外,还受到比他较早在上海卖画的画家画风感染,如沙山春、倪田等。可知他深研传统,撷取百家之长,终成一家一派。

1930年后,是成熟期,张书旂个人面貌基本形成。这期间,他不拘成法,勇于创新。张书旂写意,笔写而意工,意存工谨,笔不妄下。以改革中国画为己任的艺术大师徐悲鸿在《张书旂画伯》中道:“张君尊伯年先生,早期所写,不脱山阴窠臼,五年以来,刻意写生,自得家法,其气雄健,其笔超脱,欲与古人争一席地,而蔚为当代代表作家之一。”吕凤子云:“画花似闻香,画鸟若欲语,技法超绝,当代无与抗衡者。”张书旂尤善用粉,古今独步,是他对中国写意画发展的极大贡献。潘天寿亦有诗赞其“文通妙绘造化师,笔能扛鼎墨淋漓。照眼顿明双眸子,不觉奇气沁心脾”。

2005年荣宝秋季大拍所推出的《六鸽图》,为美国回流,创作于1940年(比《百鸽图》早一年),纵131厘米,横67厘米,是张书旂40岁时艺术巅峰时期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是他用粉画翎毛的典型佳作,为陈卓然先生旧藏张氏四幅作品之一。

张书旂的花鸟画巧妙地吸收了油画、水粉和水彩的技巧,使西画的用色成功地融合到中国的水墨技巧中去,形成了自己的用色特色。技法上用笔松动,构图紧密,爽气十足,遒劲俊健,画法纯熟,但最大特点莫过于以白代墨、以粉代彩的应用方法。他极善用粉,过去皆言墨分五色,而张书旂反其道而行之,他以粉分五色而为之,从黑、白两极变化,加深画面层次。在朱膘、赭石、黛青中加进白粉,虽用粉较多,然仍显示出色调协和、艳丽多姿的民族绘画特色。技无定法,凭心慧而得我法,创新也。白粉,文人画家一般慎用或不用,因为往往容易变俗、变腻,而在张书旂笔下则出神入化,故经子渊先生、吴茀之先生称其为白粉主义画家,如此也成就了张书旂花鸟画派的特色。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金宝搏网站下载 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金宝搏网站下载 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Baidu
map
1.3355s